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王世泰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王世泰回忆录——危机的出现
王世泰
    正当西北军民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蓬勃发展的大好时刻,却遭到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荼毒。西北革命面临着新的危机。
  1935年1月,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第三次“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虽然如此,当时党中央正在长征途中,还没来得及肃清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各地的影响。而陕北交通闭塞,更是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所以“左”倾机会主义变本加厉地在这块全国仅剩下的红色区域盛行。
  1935年7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朱理治来到陕北。
  7月中旬,朱理治在延川县永坪镇主持召开西北工委会议,作了报告,传达了《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致陕北特委的信》、《中央驻北方代表给红二十六军的信》、《中央驻北方代表、河北省委给陕甘边特委及全体同志的信》、《中央驻北方代表、河北省委给陕北、陕甘边特委指示信》、《中央驻北方代表五月份机密指示》五封指示信。会上,朱理治等人对革命形势未能作出正确的估计,认为西北形势和全国一样,也是处在“伟大阶级决战的前夜”,革命力量已经超过了反革命力量,占了“绝对优势”。因此,提出陕北党的任务是:巩固发展陕北根据地,并与陕南、四川以至甘肃、青海、新疆连接起来。同时提出在军事上要“全面出击”、“不让敌人蹂躏苏区一寸土地”的口号,要红军去攻打瓦窑堡、延安等城市。
  对于上述决定,志丹等是有抵制、有斗争的。志丹认为这一主张完全脱离了陕北革命斗争的实际,脱离了敌人陈兵10万,“围剿”根据地的客观实际。8月上旬,刘志丹没有执行朱理治以西北工委的名义要红军北上打神府的指示。8月下旬,朱理治等人来到文安驿召开前总会议。会上朱理治等重申永坪会议主张,大反所谓“取消主义”,并为贯彻其“左”倾路线的旨意,把对“左”倾路线采取怀疑、抵制的人,一律戴上“右倾取消主义”的大帽子。这次会议,实际上就为“肃反”定了调子,造了舆论。最后,朱理治决定强攻瓦窑堡。
  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志丹率部准备攻打瓦窑堡。瓦窑堡守敌早有准备,城内碉堡林立,山寨相连,火力成网,密无死角;城外沟壕纵横,陷坑相套,尖桩密布,易守难攻。志丹会同各指挥员,察看地形后,决定放弃进攻。
  放弃攻打瓦窑堡后,前总研究北上打横山县。原定偷袭,后被敌人发现改为强攻,激战半日,终未攻克。志丹遂命令撤出战斗。
  在攻打横山之前,志丹命令黄罗斌带红三团南下,到富县、洛川、黄陵一带侦察东北军敌情,伺机歼灭分散之敌。红三团南下在富县羊泉塬与骑兵团会合。在杨森师长的指挥下,三团与骑兵团在黄陵县龙坊塬歼敌东北军一个营,侦察了解了东北军的敌情。后接志丹命令,部队返回下寺湾待命。
  此时,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等同志的率领下到达陕北,沿途受到陕甘边特委、政府以及群众的热烈欢迎。志丹得知兄弟部队到达陕北的消息,亲自书写《欢迎红二十五军》的指令,率部回永坪镇与红二十五军会师。并在以后组成十五军团,由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9月下旬,朱理治在永坪镇主持召开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中共鄂豫陕省委员会联席会议。按理说,这次会议应是着重向红二十五军介绍西北革命斗争的形势,研究讨论如何彻底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大政方针问题。但是,朱理治等除表示对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欢迎致意外,着重重复了他在文安驿会上讲的那一套主张。把西北工委书记惠子俊、西北军委主席刘志丹说得一无是处。声称“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和前总都要改组”,要开展“反右倾取消主义的斗争”,“要进行肃清右派反革命的肃反运动”等等。于是一场空前的大“肃反”的灾难便落到了西北党政军干部的头上。
  朱理治等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下,强行改组西北工委、西北军委和前敌总指挥部。他们撤销了西北工委,成立陕甘晋省委,朱理治任省委书记,郭洪涛任副书记,免去了惠子俊西北工委书记职务,调清涧县修械所当工人;免去刘志丹西北军委主席职务,任命聂洪钧为军委主席。这样一来,他们把刘志丹从党及军事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排挤出去,继而打击那些跟着志丹闹革命,为创建苏区和西北红军有功的党政军负责人。
  就在徐海东、刘志丹率领红十五军团,刚刚获得劳山大捷后,陕甘晋省政治保卫局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法,逮捕了刘志丹,并先后逮捕了习仲勋、杨森、张秀山、高岗、杨琪、惠子俊、刘景范、张仲良、马文瑞、黄罗斌、高锦纯、张策、郭宝珊、任浪花、黄子文、蔡子伟、张文舟、李启民、高朗亭、赵启民、蔡春堂、王巨德等一大批党政军负责干部和红二十六军营以上干部。我因在慕家塬战斗中负了重伤,又患伤寒病,卧床不起,才侥幸未被逮捕。他们的所作所为使亲者痛,仇者快,引起了根据地人民和西北红军战士的强烈不满,使红军的力量受到削弱,使苏区日渐缩小,给革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一时间,那些被打倒的地主豪绅弹冠相庆,纷纷反水。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已被“左”倾机会主义者拖到了危急的境地。
  

王世泰回忆录/王世泰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4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