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刘景范 > 其他资料
|
父亲的“陕甘精神” |
刘都都① |
|
|
1949年春,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总司令员的指挥下,突破了国民党军队把守的最后一道防线——渭河防线,兵分三路,长驱直入,于5月20日和平解放了西北最大的城市——古都西安。 当四九年的秋风吹遍了八百里秦川之时,新中国诞生了。尽管当时败将胡宗南的炮声还没有完全沉寂,尽管残匪马鸿逵、马步芳的余部还在四处流窜,但是以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人民民主政权已经牢牢地掌握住了大西北的命脉。当时身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中共西北局常委的刘景范——我的父亲,应中央人民政府之召,顾不得洗去满身的硝烟与征尘,于10月的中旬匆匆离开了刚刚解放,粗安待定的古都西安,在飒爽怡人的金风中,意气风发地直奔北京。 10月的北京,天高、气爽、霜重、叶红,与父亲当时的心情颇有几分相似。进京后,中央任命父亲担任政务院监察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党组书记(主任是谭平山)。同他一起进京的母亲李建彤,在他领导下的办公厅工作。出于当时中央对父亲的信任和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人们预测,对父亲进一步的重用,当是指日可待。 若不是随后发生了“高饶反党联盟”事件,人们的预测极可能是正确的。然而,就当父亲代表中央率团慰问西北老区人民,回来后,又率领第二届赴朝慰问团慰问了正在朝鲜浴血奋战的中朝将士们(第一届赴朝慰问团的总团长是廖承志,第三届的总团长是贺龙)。父亲正在建立全国的监察工作,开展“三反”运动的百忙之际,1954年中央突然抛出了一个以高岗为首的“反党集团” (全国第一个“反党集团”),当时叫作“高饶反党联盟”。这无疑是一枚重型政治炸弹,把高岗周围的人全给炸懵了,这些被炸懵的人当中,有当年陕北红二十六军的将领,延安时期中共西北局的领导成员,还有建国前后中共东北局的头头脑脑们,总之,凡是与高岗有过渊源的人,几乎都被牵连在内。我父亲作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的胞弟、当年红二十六军的骨干、陕甘宁边区的首脑、中共西北局的常委,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和高岗的关系自然更是非同一般。因此,在那次政治风波中便首当其冲,被列为了重点审查的对象。 在高岗自杀以后的日子里,厄运一直在追随着我们。在接踵而来的“反党小说案”中,母亲李建彤写的长篇小说《刘志丹》上卷刚刚脱稿,就在1962年夏季召开的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遭到康生、阎红彦等人的攻击,并被定性为是为“高岗翻案”,为习仲勋张目的“反党小说”并由此而揪出了一个包括父亲在内的“西北反党集团”,也称作“习、贾、刘反党集团”,受株连者多达数万人。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回忆过:“1962年夏,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及不久后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就被定为“反党小说”。在康生的盅惑诱导之下,毛泽东针对此书说出了:‘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的一段话,在后来的‘文革’中成了尽人皆知的‘最高指示’。父亲受到株连,成了‘习、贾、刘反党集团’中的第三号人物,其中的‘习’是习仲勋,‘贾’是贾拓夫,‘刘’则是我的父亲刘景范。1963年春夏间,父亲被免去了地质部副部长的职务,发送到中央高级党校去‘进修深造’……父亲从党校毕业以后,中央既没有像对待其他送进党校‘学习’的西北籍干部那样,把他贬到边远地区去做基层工作,但也没有给他官复原职或重新安排工作,而是将他挂在了一边儿,只保留了一个挂名的全国政协委员,工资和待遇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可能是有意让他在家闭门思过……”没过几年,又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家的处境就更是风雨飘摇,每况愈下;尤其是在康生的指使下,1968年1月8日,母亲被关进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地下室(母亲所在的单位),父亲被送进北京卫戍区所管辖的监狱,对我们这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如同当头一棒,雪上加霜,使我们愈加感到前途茫然无期,我在同一本书中曾这样回忆道:“1968年元旦的晚上,外面寒风刺骨,一片漆黑,父母强颜欢笑地坐在餐桌旁,和我们一起默默地吃着这顿还算丰盛的新年晚餐,而老阿姨则愁眉不展地张罗着,给我们的心中凭添了一种沉重而不祥的感觉。……这时的我,已然能够理解父母的处境了。尤其最近几天,地质部和地质科学院的造反派们不仅对父母批斗 的次数增多了,而且还拳脚相加,有两次竟然将父亲打昏在地。这一切,都使我有了一种大祸临头的预感。……元月8日,仍然是个大风天,黄沙弥漫,枯木哀鸣……那天,父母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被一伙人给匆匆带走了,至于带到哪里去,他们从来就不告诉我们……从那天起,一直到1974年的年底,父亲被关押在秦城监狱里长达七年之久。而在这七年当中,这种‘监护’的待遇他也只‘享受’了不到半年,随后便沦为了正式的囚犯……”然而,在我们的心中,始终充满了对父母的信赖以及对公理正义的渴求,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信念,才能够支持着我们度过了那段既漫长又沉重的艰难岁月。……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那么,父亲一生所奉行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包括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对党对人民对正义事业的坚毅、刚直、脚踏实地和永远忠诚以及对所有敌人决不姑息决不妥协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父亲的身上,它也是绝大多数陕甘老红军所共有的一种品德,我思之再三,姑且称它为“陕甘精神”吧。 2010年9月19日于延安大学 ①刘都都:刘景范之子。 |
|
纪念刘景范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资料汇编/刘米拉汇编.—北京: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公司,20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