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李鼎铭 > 全文图书 > 李鼎铭研究文集
|
李鼎铭精神探析 |
李晓剑 |
|
|
李鼎铭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的一生都能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他办学校,是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切身利益出发;他办医馆,是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痛苦;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后,更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他的第一要务。李鼎铭先生的工作是繁忙的,但他在工作之余还坚持为中央领导、八路军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看病,所以,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李鼎铭担任边区政府副主席前为人民办实事,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 李鼎铭的家乡在陕北米脂县一个边远落后的农村——桃花峁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李鼎铭深深地认识到中国人如此受欺负,关键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于是,他那强烈的教育救国思想,促使他创办学校,培育人才。 1903年,22岁的李鼎铭虽然考取了清政府的禀生,但他拒绝到地方做官,他对家人说:“当今朝廷腐败,洋人入侵,天下纷乱,百姓民不聊生,正如民众中流传的打油诗所言‘这时世不得了,富的富得不得了,穷的穷得不得了,不造反,不得了!’如此内忧外患之国家,何以出仕为官而玷污自己清名呢。为今之道当奋起救国,才是立人之根本。知识太重要了,中国人就是吃了没有知识的亏。我要教育救国,从培养人才入手,让许许多多的人都变成有知识的人,变成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真正从贫穷愚昧中解脱出来。”1904年他在家乡桃花峁兴办义学、教私塾。他把自己家的窑洞做教室,创办私塾房。对一些上学积极性高,但又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实行免费或半免费。一些村民不愿让子女上学,他走家串户,劝他们到自己的私塾房学习,他的私塾学生由几名增至几十名。在他的带动下,家乡一时掀起读书热,不少村办起了常年私塾房,冬闲时,村村办冬学。 1913年,32岁的李鼎铭担任了国民党米东区区长,他要求区上的工作应以发展教育事业为中心,要求七分区每一个分区办一所小学。他创办了米脂县第一所农村国民小学——临水寺觉民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他贯彻“团结一致,共同建校,启发引导,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的方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加建校劳动,种粮、种菜,自力更生,以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有四方百余名学生就读,而且还吸引了葭县乌镇一带的学生来上学。李鼎铭感慨地说:“这种学校,我愿终身以之。” 1918年,李鼎铭又在家乡桃花峁创办了区立桃花峁初高级小学(1947年李鼎铭逝世后,为了纪念他,改名为鼎铭小学)。当时经费十分紧张,他把自己家里的30多亩地交给学校,能得到的地租全部用于办学。他和大儿子李振三在学校任教,为了节约经费,晚上住在家里,免得生火增加费用。他把宽敞一点的房子让给其他老师居住,自己和振三住小房子。他推行新式教育,使学校越办越红火。 李鼎铭除了重视教育外,他还关注民生。他看到米东区远离县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民山货出不去,生产生活资料进不来。为了繁荣经济,促进流通,他动员群众创办集市贸易。先后集资在桃花峁戏路湾砌石帮畔,建桥整地,把四沟八岔的桃花峁连成一片,形成周边最大的贸易市场,成为当地群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现在的桃花峁有商业、物流、医院、邮电、中小学……成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李鼎铭担任边区政府副主席后更是心系人民,坚持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李鼎铭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以后更是心系人民。大家都知道,李鼎铭的精兵简政案,就是他在抗战期间观察到边区人民的实际困难,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而大胆提出来的。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称赞说:“‘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我们今天可否这样说,李鼎铭就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来参政议政的。对于怎样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下面讲一个事例。 晋西北士绅参观团于1942年5月4日由兴县起程,5月22日到达延安,留延考察55天。牛友兰、刘少白、武润生等13人,后又从敌占区赶来3位。他们在延安考察了38个单位,7月8日,李鼎铭接见他们时讲了他的从政感想。7月9日毛泽东主席接见时,李鼎铭也去作陪。 1942年7月12日《解放日报》第一版全文刊发了李鼎铭接见晋西北士绅参观团的谈话情况,题目为《李副主席谈从政感想》。全文如下: 晋西北士绅来延后,曾数谒边府李副主席,并以《从政感想及三三制中有何困难一题》见询,李副主席8日特亲赴交际处,与诸士绅畅谈一是。副主席谓从政半载,对于共产党已有明确的认识:“共产党是进步的政党。”并谓“余今年六十,但已决心和共产党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副主席曾以《精兵减政》一案为例,他说:“当我提此案时,曾趑趄至再,并经有人数度劝阻,但我在边参会上,目观共产党对于民主合作,完全处于至诚,乃依然提出,结果非但未遭发对,且受该党人士的热烈赞助,而经大会接受。”继谓:“从政以来,该案已由政府认真执行,同时因做的不够彻底,在第二次政府委员会上,复经详细讨论,为期彻底实现起见,现已开始第二次编整。至在工作过程中,本人更毫无任何困难的感觉和党与非党的界限。”士绅中所提问题甚多,在漫谈中,副主席均一一作答。并谓:“在政府中我为主席,但同时我又是地方人士,我在处理问题是,一为人民着想,二为政府着想,三为共产党着想,例如边区负担问题,不能说不重,但在抗战时期,也不能算重,看到边区干部今日粗衣滥食,更不忍说重。”并谓:“从共产党此次整顿三风中,可以看出共产党已切切实实谋与党外人士合作,对此我更深信不疑。”晋西北士绅闻之,莫不深为感动。 李鼎铭尽管当了副主席,地位变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公仆。1942年7月17日《解放日报》第二版,莫艾专访李鼎铭副主席题为《展望新中国》,谈战后民主。李老认为他是从民间来的,他时常说,他的责任是为人民呼吁,他认为民众的意见,就是世界的公理,所以战后新中国的一切,亦当以民众为依归。他还说:要建设新的中国,“第一,在政治上是民主团结;第二,在经济上,要照顾到各个阶级的利益。工人和资本家,农民和地主等等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这个原则底下,才有解决的可能,也才能使我们患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政治上能够有真正的团结,走向解放繁荣的坦途”。 李鼎铭时刻都在为人民的利益着想,1943年11月29日《解放日报》刊出他在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第3日的一个讲话指出:原为穷苦地方的陕甘宁边区人民能获得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共产党和八路军谋到的好处。他号召人民拥护共产党,拥护军队,才能保护住自己。指出:“我们有办法,我们有共产党,毛主席,高岗同志的英明领导,他们常关怀老百姓,他们唯恐老百姓没吃没穿,尤其他们对穷老百姓更体贴的无微不至”。他举出今年仅延安发动机关、部队、学校自己动手生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他说:“在政府帮助发展生产下,今年边区丰衣足食,反观边区外则难民走投无路,饿死的老百姓一堆一堆,边区人民真如上天堂一样。而延安这次举行劳动英雄大会,是为着普遍使边区人民能够丰衣足食。”他提出:丰衣足食,首要推广植棉,自织自纺,做到家家户户纺织。两年植棉事实证明,不是地质不宜气候不宜,是过去不知道种棉花的好处。其次是推广栽桑养蚕,发展丝织品;再就是发展皮毛,纺毛织布制皮子,以上是陕北解决穿衣的三种重要办法。农业较任何事都重要,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多翻地,至少做到种庄稼前收获后翻一次,翻得好,庄稼根扎得深,庄稼长的茁壮茂盛。喂驴的没牛的穷户,应用人力来交工。二是多上粪,警区上自然粪(人、牲畜类)的多,延安的老百姓还不注意这点。以后注意积粪、积肥料。……其他还可以沤柴草、储灶灰,岩上的黑皮最肥。注意多上粪,地就越养越好,绝不是越种越坏。三是多锄草,粮打得多,质量也高。米脂东乡的小米,人家都愿多花钱买来吃,颗子大煮成饭又稠又香。锄草中围土很重要,围土多,根扎得深,风吹不倒,保持水分庄稼就长的好。为了预防荒年,他提出要多种洋芋,因为洋芋可当饭,又便于储藏。他又提出欢迎移难民来南路,来边区开荒,他并解说了优待移民政策。李副主席至此驳斥破坏分子关于移民就是扩兵的造谣,最后并极恳挚的说:“我63岁了,行将就木,还有什么野心,我只是希望边区家家户户都有吃有穿,都能丰衣足食,就达到了我的心愿。”到会者鼓掌欢迎李副主席为群众谋利益的热忱。 李鼎铭先生在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和给群众谋利的前提下,经常宣传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好处。他从长远利益为群众利益着想,又利用一切机会来宣传和教育群众。比如在1943年第一个双拥运动之后,1943年12月16日他借第一届劳模大会闭幕典礼的机会,还讲述了《边区老白姓要尽心尽力拥护军队》。 他首先将边区党政军民及党内外团结一致的事实告诉劳动英雄们:我们的党政军民是个大家庭,谁也不把谁当另人看待。在党内和党外也异常困难,我就是个党外人士,在政府里和党员亲密合作一起办事,生活上比党员还更好。共产党和过去历史上统治阶级的争天下是根本不同的,他们是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所以军队上一方面用血肉保卫边区,一方面实行拥政爱民,自己生产,自给自足,减轻人民负担,还帮老百姓耕地收割,一点报酬也不要,这样的军队我是没见过的,所以我们就要尽心尽力拥护军队。我们的政府,和过去的政府,和过去的和外面的都不同,他是老百姓自己的政府,比如我就是老百姓自己选的,不是我运动来的,也不是谁强迫来的。现在大会开完了,我们还要找你们谈谈,希望你们对政府多多提供意见,把明年的生产搞得更好。最后,我是要讲两件事,一件事要多种洋芋,这个好处大得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边区被人家封锁得紧紧的,万一有了灾荒,也会发生些困难。因此,就要多种洋芋,一亩洋芋顶粮食好几倍,我们多多的储存洋芋,有了灾荒也不怕。一件事是还要组织移民南下开荒,上头人多地少,到下头来努力生产,两三年就丰衣足食了,这事很重要,大家回去多多宣传。 通过李鼎铭先生在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上的两次讲话,使我们能够感悟到:他的确是真心实意为人民着想,总怕人民负担重,总怕遇到灾荒引起人民吃饭穿衣困难。他的讲话实实在在,句句管用,从内心反映出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愉快心情。他说自己当副主席是人民选出来的,不是他运动来的,也不是谁强迫来的,他愿意为人民做事。 三、探索真理、笃学力行、大公无私的李鼎铭精神永存 我列述了李鼎铭先生的种种事迹,想从历史的发展中可以学习到他的革命精神。那么,李鼎铭精神的内涵是什么?1942年11月6日,他在62岁寿辰时,边区政府林伯渠,边区参议会谢觉哉,以及续范亭、李丹生、白文焕、柳湜、延安市商会会长白振邦等,还有各分区专员、县长百余人出席,一致祝贺李副主席福寿康宁,老当益壮,号召大家学习他“探索真理,笃学力行”的精神。我想,正是因为李鼎铭先生能够探索真理,笃学力行,大公无私,才能始终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存我们心间。 |
|
李鼎铭研究文集/李鼎铭研究专业委员会编写.—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