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贾拓夫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领导·老师·兄长
何 承 华
 
  我认识贾拓夫同志是1938年1月初,1937年底,欧阳钦同志先让我留在西安工作,后又考虑到我在西安没有单独居住条件,便决定我随贾拓夫同志和冯文彬同志去云阳。到云阳后,我被分配到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任秘书长期间,除过经常看到中央给拓夫同志的电报和拓夫同志以省委书记身份,用“关锋”笔名公开发表文章外,再未与拓失同志见过面,但拓夫同志在我的心目中,却极受尊敬。
  1940年3月,我由中央党校调到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工作。拓夫同志是西工委委员,主持西工委的日常工作,他便成了我的顶头“上司”。从此,我在拓夫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到1943年3月,在这整整3年中,拓夫同志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兄长。
  我刚到西工委,不知怎样做工作,拓夫同志总是耐心地教我怎么办。我们整天在一块生活,所以拓夫同志经常和我们聊天、谈心,讲述红军长征中的情况,告诉我们如何工作。当近10位藏族、苗族同志例如天宝、扎西等到西工委后,拓夫同志要我去给他们教汉语,告诉我们既要当他们的先生,又要当他们的学生,说他们是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将来都是本民族的领导干部,要尊重他们,向他们学习,我多少懂得党的一些民族政策,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拓夫同志对干部的理论学习十分重视。在我到西工委工作不久,拓夫同志即要我们认真读读马列主义的原著,说要能做好党所分配的工作,必须在理论上下工夫,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在拓夫同志的领导督促下,我在这一时期通读了《斯大林选集》,这对我后来的工作帮助很大。
  1940年秋冬,中央为了给七大准备材料,要西工委写几本关于西北各省内部情况的书。拓夫同志便领导组织我们分头干。他不但自己亲自动手写《抗战中的陕西》,还指导我们分头写《抗战中的甘宁青》、《抗战中的绥远》、《哥老会与青红帮》、《抗战中的西北回民问题》等。我们的稿子写出以后,他都亲自修改,他发现写得不好的,又指导我们重写,由于他对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和起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很短时间便完成了中央交给西工委的任务。
  1941年5月,中央决定撤销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和西工委,成立西北局。我们在西工委工作的同志便随拓夫同志一块到了西北局。我被分配到西北局西北问题研究会。到西北局后,和拓夫同志的关系就不象西工委了,见面的机会不多。正因为不常和拓夫同志接触,失去拓夫同志经常的教导,加上这一时期工作也不太多,所以小资产阶级思想便抬头,消极、无聊的情绪笼罩自己。在这样的情绪下,我们在西北问题研究会的几位同志,便办了一份墙报,起名叫《西北风》,写了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一贴出来,便被拓夫同志发现,他即找我们谈话,批评我们情绪不健康,让我们撕下来,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当我们和拓夫同志在西工委工作时,我们和拓夫同志的爱人白茜同志如同姐弟一般,无话不谈,无事不一块商量。这时白茜同志刚生下一个小女儿,我们对这个孩子,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关照。也就在这个时候,拓夫同志的母亲由神木来到延安,我们对待这位老人家,也象对待自己母亲一样,关心备至。记得1941年春,我的爱人由白区回到延安,拓夫同志也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什么都操心安排。我们和拓夫同志在这一段,完全是亲密的兄弟关系。拓夫同志在我们跟前,一点领导的架子都没有。
  1943年3月,我和拓夫同志分开后,再没有在他的领导下工作。1959年12月他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后又作为“习(仲勋)、贾(拓夫)、刘(景范)反党集团”受到错误批判,到中央党校学习。1963年9月,我也入中央党校学习。这期间我多次看过他,也到他家去过。只是,当时我们都是犯错误的人,也不好多谈什么。
  在“文化大革命”中,当得知拓夫同志已被林彪、“四人帮”及其顾问康生残酷迫害致死时,我非常伤心。拓夫同志是我的好领导,好老师,好兄长。他是“陕北才子”,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可惜,他只有54岁便离开了我们。
  (1991年12月)
  

贾拓夫/中国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