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贾拓夫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忆拓夫同志几件事
张 盘

  我在贾拓夫同志身边工作的那几年里,他是国务院第四办公室主任兼轻工业部部长。
  拓夫同志管轻工业,非常注意掌握原材料的生产。如,每年棉花的生产情况,不让纺织部离开原材料的依据来提高指标。1955年他带我们到河南出差,专门从郑州到生产烤烟的许昌地区襄县下乡,和群众一起具体研究如何增加烟的生产,群众提出可变一茬为两茬,他很重视。他重视轻工业的第一道生产,即原材料的生产,不搞无米之炊,不搞空指标。
  拓夫同志对生产关系的变革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有一股很猛的浪头,把分散的点都集中了。这是不利于生产和群众生活的。“东来顺”涮羊肉没有了,传统生产取消了。当时大家急于过渡到全民所有制。1956年,拓夫同志考查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情况,发现上海已出现把合作社改为国营地方工业的事,他在上海和福州再三谈到,对生产关系的变革要取慎重的态度。拓夫同志发现了问题,提出意见,对稳定局势,防止另一种倾向起了作用。出差回来后,我根据他的意见写过一个材料,发表在《大公报》上。
  拓夫同志非常重视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对将要失传的传统手工艺,很重视恢复工作。1956年到芜湖,他着重指出要恢复芜湖特种手工艺铁画的发展,还特别看望了唯一生产铁画的一位姓宋的老艺人,拓夫同志告诉主管人,要扶植,不能失传。以后铁画是保留下来和发展起来了。当然,不能说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持、发扬都是贾拓夫同志一个人的作用,但他在这方面确实是有功劳的。
  拓夫同志的为人确实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干部的优良作风。我们出差,地方上怎么安排,他就怎么行动,没有什么要求,没有特殊化。他对上级很尊敬,凡是自己批的重要东西,总要请示李富春、薄一波同志,对下级又很厚道。1957年,很多单位都定有右派,只有“四办”,没有定一个右派,这说明拓夫同志是实事求是的。
  1958年初我到下面劳动锻炼,1959年回京在国家经委工作,不久拓夫同志被错误批判下放到抚顺发电厂。1962年,我和廖季立、马洪一起到几个大钢厂调研“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贯彻执行的情况时,到抚顺看望了拓夫同志。最后一次是1966年春节,到他家时,他还说“想找个人整理材料”,说明他在受整期间还是全身心的投在革命事业上。
  (1979年3月20月)
  

贾拓夫/中国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