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贾拓夫 > 其他资料
|
追忆贾拓夫同志 |
黄 海 |
|
|
1959年庐山会议前,贾拓夫同志曾找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王思华同志、洪惠如同志(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和我到他办公室谈工作。我那时是国家统计局工交司重工处的处长。 贾拓夫同志说,大炼钢铁应很好总结经验,国家统计局应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大炼钢铁的统计资料,向中央如实反映。大炼钢铁不仅要算政治帐,也要算经济帐和技术帐。这样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目前,我们小土群、小洋群炼钢铁是保护的。但是,如果它们长期亏损,则难以为继。国家不能长期负担这种亏损。他希望国家统计局把1958年以来有关钢铁工业的产量、质量、消耗、效率、成本、利润及有关比例关系方面的资料整理出来。其后,我们按照他的意见,根据国家统计局经过核实的统计数字,整理了一本《关于钢铁工业几个问题》的资料,经他批准,用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国家统计局的名义印送中央政治局。贾拓夫同志认为,这个资料反映了实际情况。但到1959年庐山会议后错误批判贾拓夫同志时,说向中央如实反映情况的那个专题报告是“右倾机会主义”的产物,被指责为“反党文件”。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贾拓夫同志给我们谈话的时候,完成1070万吨钢产量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似乎成了衡量是非曲直的一条标准,只算政治帐,不计其他。而拓夫同志却认为,开展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既要算政治帐,也要算经济帐和技术帐,而且说只有这样才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不仅表现出他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而且表现出他敢于坚持科学真理的真知灼见。这方面是令人十分钦佩的。 (1979年8月13日) |
|
贾拓夫/中国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