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张德生 > 其他资料
|
德生同志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
曹素人 |
|
|
我是解放初在甘肃认识德生同志的。那时他是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我在定西地委工作。后来他到了陕西,我到了电力部,1958年我也到了陕西,在省委担任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和工业部长。我们在一起工作过多年。 不论是在甘肃那段,还是在陕西这段,德生同志给我印象比较深,也比较好。他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他能够考虑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意见里通过分析把正确的部分吸收进去,错误的部分排除掉。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大容易的。1950年夏,中共甘肃省委召开第一次党代表会议,我也参加了。我在会上有一个发言,引起了一点争议。我认为德生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是好的,他肯定吸收了我发言中的正确部分,也恰当地指出了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不足的地方。第二,他善于团结人,团结各个方面。他用干部是搞“五湖四海”,在甘肃是这样,在陕西也是这样。不论老干部,还是年轻干部,他都有一定的考虑,重视老干部,也任用年轻的干部,在他主持省委工作期间,我看各个部委厅局的干部使用是蛮好的。第三,他对三年困难时期认识得比较早,采取措施比较早。经过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生活中的严重矛盾逐渐显露了出来。为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困难,德生在1959年就委托省委主管经济工作的方仲如同志研究解决的办法。为此专门开了一次会,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报告是我起草的。由于陕西比较早的采取了措施,避免了发生大的问题,是全国受灾害比较小的省份之一。第四,就是他提出的在工业布局上要处理好“骨头”和“肉”的关系问题。这是他1956年讲的,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赞赏和支持。1963年7月我离开省委去西安市工作,德生同我谈了一次话。他说,西安是西北第一个大城市,也是全国挂上名的大中城市之一,但是地方工业少,地方轻工业更少,它的经济力量和它的地位不相称。要我到市上以后,一定想办法改变这个状况,也就是继续解决“骨头”和“肉”的问题。当时我不大了解全国的情况,后来我到东北等几个地方看了看,才知道西安市本身的经济的确很差劲,市上的工业产值不过2个亿左右,觉得德生讲得是对的。可惜,他的想法没有使得省委常委同志都理解了,所以没有得到贯彻实施。 德生同志一生比较谨慎,注意调查研究,注意从实际出发,工作稳妥扎实。但有时过于谨慎,步子迈不大,这也可以说是美中不足吧。 (1995年3月10日) |
|
张德生/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