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萧劲光
>
全文图书
>
萧劲光传
第十八章 打好海军建设的“桩子” 二、打好“政治思想桩子”
《萧劲光传》编写组
坚持政治建军,注重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解放军的特点、优势,也是部队的光荣传统。对此,萧劲光不仅熟悉,且有丰富的经验。所以,面对海军建设这样一个全新的大课题,他对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尤为重视。一次办公会上,在讲到打好“三个桩子”的关系时,他说:“要奠定海军建设的基础,必须从政治思想上、组织上、技术上打好三个桩子,特别首先重要的是政治思想桩子。它是基础的基础。这个桩子如果不打巩固,就不可能在统一的意志下进行工作,党的建军路线、方针和任务,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执行,组织建设、技术建设也就没有保证。”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萧劲光始终把海军政治思想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抓。
海军初创,官兵来自四面八方:有从各大军区、兄弟军兵种调来的,有直接从地方征召的社会青年,有从地方大中院校招的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学生,还有相当部分原海军人员。这些人集聚在一起,思想基础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矛盾冲突、思想问题复杂,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弄清部队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海军机关各业务部门基本组建起来不久,萧劲光就与刘道生研究,派出多个工作组,到大连海校、到华东军区海军机关,直至“长沙”、“济南”、“广州”、“临沂”、“兴国”、“古田”等当时仅有的主要战斗舰艇,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部队的思想情况。
通过这次普遍调查,大家发现,不管是一年前组建的还是刚刚编成的,部队各单位思想问题都不少。有的人溢于言表,说话激烈,弄得单位风一阵雨一阵;有的人思想问题重,私下结成小团体,直接影响部队内部关系。官兵思想问题表现形形色色,但归纳起来,最主要、普遍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团结问题。原海军人员,有的以自己有文化、懂技术自居,看不起从陆军来的“大老粗”。有的则背着“历史问题”的包袱,埋怨党组织和领导不信任他们,牢骚满腹,而对积极靠拢组织、要求进步的人冷嘲热讽;部分从陆军来的人由于自己出身好、有战斗经验,而看不起原海军的人,认为他们是“手下败将”,是“走投无路才参加海军的”。工作上主动配合不够,向他们学技术也不够虚心。当时舰、艇长基本上都是由原海军人员担任,政委、副舰长则是来自陆军的干部。有的军舰竟闹到舰长和政委不讲话,水兵见了舰长不敬礼,舰长、副舰长动手打架的地步。另一个问题是事业心问题。从陆军调入的官兵,基本上都属“旱鸭子”,是“青纱帐”的英豪,识字不多(有的甚至是文盲)的“泥腿子”。他们不仅不懂军舰,甚至以前连客轮也没有坐过,连海都没有见过,对舵锚、岛岸、风浪、潮涌这一套,自然更无从谈起。有人说:“舰艇就巴掌大的地方,海岛上更是低头水抬头天,海军生活太单调了!”有的说:“海军靠技术吃饭。咱斗大的字识不了一个筐,干不了!”还有的人认为,干海军,个人进步慢,不如在陆军,打一仗可以连升几级。所以,调到海军的官兵,包括相当部分高级干部,不情愿,不安心。有的接到调令好多天才到海军部队报到,有的报到不几天就打报告,闹着要求调走。由于当时全军上下还在为解放台湾作准备,部分官兵私下抱定一个心愿,“等打下台湾再走”。
工作组回到机关后,萧劲光专门抽出时间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并在汇报会结束时作了指示,他说:“建设海军是全党的大事,全民族的大事,不是单靠哪一个人可以搞好的。搞好海军,必须上下团结、官兵团结。舰艇出海,大家不团结,能打仗?各兵种、部队不协同,能有战斗力?……团结出了问题谁负责?我看上级要对下级负责、党员要向群众负责,军队要向地方负责,老同志要向新同志负责,中国人要向外国人负责。当然,每个人自己也要负责,要作自我批评。”“海军技术复杂不复杂?干海军难不难?我看真弄懂了就没有什么复杂、没有那么难。难就不干了?战斗中,有听说难打就放弃不打的么?旧中国有海无防,给人民带来多少灾难!我们建设海军、建设海防,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亲手结束民族的灾难。这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每个自觉的党员、每个干部都要‘拍胸脯’,立志干一辈子海军。”
之后,针对这些情况,萧劲光领导和直接参与了部队宣传教育计划的拟定,拿出几个月的政治教育时间,在全海军范围内普遍开展了人民海军建军宗旨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据此,同年8月份,海军建军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海军建军路线。之后,又把海军建军路线教育结合进来,使建军宗旨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内容更丰富,更具体、更有深度,因而效果更好。教育过程中,为了鼓舞土气,在部队形成海军自己的文化氛围,萧劲光亲自拟定了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口号:“面向海洋,面向岛屿,面向战斗部队,面向群众”、“守卫海洋国土,是我们最神圣的任务”、“热爱海洋,征服海洋”、“要做海上主人,不做海洋奴隶”、“把岛屿变成国防堡垒,与岛屿共存亡”、“把荒岛建成乐园,军民共一家”、“以海洋为家,以舰艇为家、以海岸和岛屿为家”,等等。通过会议、文件等各种渠道,把这些口号宣传到部队基层,使其成为官兵自律、共勉的精神武器。为迎接全国战斗英雄和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召开,海军部队、院校于1950年八九月份普遍组织了英模评选,选出赵孝庵、梁魁庭、陶俊岐等出席全国代表会议的英模代表九名。以此为契机,海军开展了“英模运动”。海军临时党委通过会议和新创刊的《人民海军》杂志,大力宣传英模代表的光辉事迹。号召英模们“永远保持英模本色,发扬英模们在人民海军建设中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带领群众一道前进”;号召海军指战员向英模学习,“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完成毛主席、朱总司令赋予海军的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建设一支坚强的、能够保卫海防、解放台湾、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人民海军”。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各部队都逐步摸索出了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为了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把部队思想政治桩子打深、打牢,1951年8月6日,海军在青岛召开了首届政治工作会议。
这是继1950年8月海军会议后,海军党委召开的又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为各军区海军、青岛基地、各海军学校的政工首长、海军机关各大部主要领导,及部分先进舰艇大队、巡防区等基层单位的政工领导,共114人。萧劲光主持了会议一切重要文件的研究、起草,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议。为了把会议开好,同时使军委、总政首长了解掌握海军的情况,对海军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还亲自出面,请来朱德总司令、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出席会议。
会上,大连海校、华东军区海军扫雷大队等四个先进单位介绍了做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刘道生代表海军党委作报告,总结了海军成立两年多来部队政治工作的基本情况,着重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保证技术学习三个方面,论述了政治工作在海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海军下一步政治工作的意见。根据部队存在的问题和几个先进单位的发言,萧劲光作了中心讲话。萧劲光的讲话由于观点新颖,所讲问题尖锐、针对性强,对会议及之后部队政治工作有很大影响。
萧劲光的讲话以《以新的工作姿态对待新的事物》为题。他开门见山指出:“海军首届政治工作会议是一次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中国人民海军已经有两年的历史,在这两年的海军建设中,政治工作是起了大作用的。在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和战斗任务的完成上,尤其在政治建军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接下来他强调,搞好海军建设,做好政治工作,在当前必须明确和处理好四个基本问题,即建设一支坚强的海上战斗力量应该成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怎样实现人民海军的建军路线;以新的工作姿态对待新的事物;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建设人民的强大的海军。萧劲光说:“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应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这一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要完成这样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依靠全军上下的共同努力。各级领导机关、各业务部门,各兵种和各学校虽有具体任务的不同,但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自己的工作。这个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坚强的海上战斗力量。这应成为我们一切工作领导上的中心思想和我们一切工作共同围绕的重心。”如何胜利完成这一中心任务?萧劲光说,必须切实加强政治工作,大量培养干部;必须建设纪律制度,用建设严格的纪律制度来整饬和锻炼部队;就要经常从政治上思想上教育部队,提高部队的政治觉悟和革命警惕性,提高干部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心;要把人民海军的建军路线正确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不是停留在纸头上和口头上。同时,必须改掉过去在陆军部队那一套老的带兵办法,从思想上实现从陆军到海军的转变。各级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的负责干部要看到海军与陆军有不同的特点,一切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以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积极、虚心的学习精神对待新事物,研究海军政治工作的特点和创造适合于海军各种部队要求的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坚决反对对新事物熟视无睹甚至加以排斥的态度,反对满足于自己的狭隘经验,消极被动、没有生气的态度;反对官僚主义的态度、个人主义的态度。他号召,不管是政工干部还是业务技术干部,都要努力学技术,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学习运动。海军事业发展过程是新的力量、新生事物生长过程。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先进经验、先进任务,“必须及时加以表扬和推广”。
朱德、罗荣桓、萧华三人均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作了指示。
会议指出,目前海军建设的中心问题是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就是建设一支能够担负海上作战和海岸防御的军事力量。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这一建设要求的实现,就是海军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以毛泽东建军思想为原则,依据我军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优良传统、作风,紧密结合海军特点,研究和创造完全适合于海军的政治工作,特别是保证海上战斗胜利的政治工作,是海军政治工作建设的总方针。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萧劲光“打好政治思想桩子”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是对海军创建初期政治工作的检查、总结。通过这次会议,确定了海军政治工作的大政方针,完善了海军政治思想建设的制度,标志着海军创建时期政治工作进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后几年里,海军机关部队按照政工会议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镇压反革命、“三反”等一系列社会改造运动和思想教育运动,海军部队把这些运动与部队实际结合起来,政治思想教育进行得有声有色。此外,还开展了“立功创模运动”。各级领导机关采用举办展览、召开英模代表大会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在解放万山群岛等战斗,及在海上训练和执行护渔、护航等任务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官兵扎根舰艇、岛屿,献身人民海军建设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1953年2月19日至24日,毛泽东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乘坐军舰从武汉到南京,与水兵共同生活了三天三夜。其间,毛泽东多次与水兵亲切交谈,作了重要指示。他对水兵说:“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大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应该安心干海军。”“过去你们在陆地上,那时要求同志们要爱山、爱土,现在你们是海军,应该爱舰、爱岛、爱海洋。”数天内,毛泽东先后为接受视察的“长江”、“洛阳”、“南昌”等五艘战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视察后,萧劲光迅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对毛主席指示的学习贯彻意见,在部队普遍开展了“爱舰爱岛爱海洋”教育。此后几十年里,“爱舰爱岛爱海洋”教育成为海军部队的传统教育。
萧劲光在全力抓好部队宏观思想政治建设和官兵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还亲自做重点人、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思想工作。
由于当时军队干部大都是战争年代入伍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海军缺乏了解,最初调入海军的一批高级干部,相当一部分有畏难情绪,工作不安心。后来成长为海军第二政治委员的王宏坤,海军副司令员马忠全、杨国宇等,就是这一批人。其中不少人,萧劲光都亲自和他们谈过心,做过他们的思想工作。特别杨国宇,终生都铭记着萧劲光关键时刻的教诲。晚年,他以《萧司令与我一夕谈》为题,记述了当年萧劲光与自己谈心的一段往事。
那时萧劲光与杨国宇接触还不多,只大体上有所了解。杨国宇,四川人,虽只三十多岁,却是1930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抗日战争期间,他在第一二九师,是刘(伯承)邓(小平)司令部机关的科长,工作很出色。此前,他是陆军第十一军的参谋长。筹建青岛基地时,他经几千人推荐,调来海军参加筹备工作。没想到基地参谋长的命令刚下,他因为缺少海军常识,在与苏联顾问的交谈中出了丑,受到嘲讽。到海军来,原本他就不情愿,背着思想包袱。舰艇上眼花缭乱的仪表、苏联顾问鄙夷不屑的目光,使他思想包袱更加沉重。受到苏联顾问的“刁难”后连续几天心里郁闷。他一直在想,参加革命二十年,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不少,工作经验还是有一点的。新中国成立了,山南海北哪里不能给自己安个“合格”的岗位,却偏偏要来青岛基地当这个“不合格”的参谋长!听说萧劲光到青岛参加基地成立大会,他主动提出要向萧劲光“汇报工作”。于是,有了他们“一夕难忘的谈话”。杨国宇在回忆文章中是这样记述的:
萧司令那时工作非常繁忙,可他还是利用晚上时间接见了我。看来,萧司令已经知道了我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并且从我的脸色上一眼就猜透了我的心思。他亲切地招呼我坐下,不等我开口,就直截了当地说:“我看你可以当参谋长!”我正想把准备好的话一股脑儿倒出来,萧司令紧接着又说:“我在北京就说过,杨国宇可以当青岛基地参谋长。”我有点急了,真想插断萧司令的话,说一句“我不干了”。可见了萧司令那诚恳、耐心而又庄重的神情,硬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萧司令员推心置腹地说:“参谋长的岗位很重要,但是不好当。我就当过参谋长。司令部是党在军队里发号施令的机关。作战、训练、军队建设,都要经过司令部去组织实施,都与参谋长有直接关系。打了胜仗,往往说司令员、政委领导有方;打了败仗,出了差错,受批评的往往是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两次罢官,可他在长征中任劳任怨,对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个共产党人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萧司令说着说着,在室内踱了几步,向窗外注视了一会儿,仿佛在遥望辽阔的大海。他转过身来,有点激动地说:“过去旧中国有海无防,现在要集中力量建设海防、巩固国防。青岛处于海防前线,是北京的门户。目前对面朝鲜战争打得火热,美国飞机随时都可以飞到青岛上空,军舰随时可以从海上入侵。我们是在保卫北京,责任重大啊!”
萧司令员的思绪感染了我,我开始聚精会神地聆听他的讲话。但是,对海军业务不熟不懂的畏难情绪仍然像一团阴影笼罩在我的心头。萧司令员似乎摸透了我的心思。他转过话题说:“海军建设对我、对你,对许许多多从陆军调来的同志来说,都是个新课题。海军的兵种多,装备技术复杂。水上有水面舰艇部队,水下有潜艇部队,空中有海军航空兵部队,还有岸防兵部队、陆战队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火炮也与陆军的不同,有舰炮、海岸炮、高炮,加上各项保障设施,港口、码头、机场、仓库、地下坑道,等等。先撇开装备技术方面的问题不说,就说这支海军如何组织,包括海军司令部如何组织,单就这个问题,我在北京就研究了好长时间,至今还没有理出个头哩!”
“还是毛主席说得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要是不去朝连岛,怎么知道上面住着五家渔民呢?中国海岸线这么长,大小岛屿几千个。就是走马观花也跑不过来。但是,必须调查,调查就是学习。不学习就不能领导。你不懂,想领导也领导不了!尤其是当参谋长,不知天文,不知地理,不知道何时日出、何时日落,何时潮涨、潮落,还有潮差、视差、仪差、磁差、图差……怎么领导训练、指挥作战啊!列宁有句名言,你还记得吗?”
我正听得出神,心中暗暗钦佩萧司令员在短时间内已经学了这么多海军知识,猛然经他一提问,便想了一想,回答说:“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对!”萧司令员高兴地说,“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你也要学习,我也要学习,我们大家都要学习。老干部碰到新问题,就是靠学习解决问题。我们在陆上打了半辈子仗,不看地图就能捉摸个差不多。现在要学会看海图。别看海上一片汪洋,要是粗心大意地画一条航线,弄不好就要翻船。可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海图,不是英文的,就是日文的。我有本海图还是苏联海军送给我的,是俄文的。中国海洋竟然没有自己的海图,所以我们建设海军还得测绘出自己的海图来。唉,工作千头万绪,就靠我们大家齐心合力去干。我很担心,中央调来这么多精兵强将,要是抓不好,海军建设不起来,我怎么向党中央和毛主席交代啊!”
听到这里,我心上的一团阴影渐渐消散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我意识到自己正在走上新的艰难而光荣的征程,我个人的命运已经与整个国家的海防建设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接下来,萧劲光又与杨国宇谈到如何当一个称职的参谋长,如何带兵管好部队,等等,一直聊到深夜。杨国宇回到宿舍时,已过12点了。萧劲光那既高屋建瓴又具体实际、丝丝入理的讲话,依然音犹在耳,使他久久不能平静。他打开日记,连夜追记下了这次谈话的全部内容,并拟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决心“像攻克敌人堡垒一样,攻克科学文化和海军知识技术的堡垒”。
从此,杨国字开始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突击学习。他在部队找了八个老师,一个专门教文化课,补习数学、物理、化学,七个人分别帮助他学习海洋气象和航海、通讯等海军知识、技术。此外,他还注意结合工作向苏联顾问、专家请教。从装备性能到舰艇部署,从部队管理到训练组织,都虚心求教,认真探讨。几个月后,他就基本掌握了海军部队组织管理知识。在与苏联专家研究工作时,杨国宇拿出的意见有理有据,令他们不得不“刮目相看”,承认“杨参谋长肯动脑,学得快,是真正干海军的人才”!
之后,杨国字不仅成了一位称职的基地参谋长,且先后担任了海军训练基地的副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亲自率领庞大的舰艇编队走南极、闯太平洋,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海蛟龙”。
海军创建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协调、处理与苏联专家组、顾问团的关系,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当时部队中苏联专家、顾问比较多。最早的一批专家,是以克洛契柯夫为首的84人。他们1949年底到沈阳,直接到大连帮助办军校。之后,我国每年都聘请一批苏联专家、顾问,多则几百人,少也有几十人。到1960年,累计达到三千三百九十余人。广大苏联顾问、专家热情友好,工作认真严谨,给部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两国军队传统习惯上的差异,加之部分苏联专家处理问题有些主观、武断,中国军队部分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涵养、宽容,彼此争执、不愉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次,海军航空兵部机关一位部门领导安排训练时否定了苏联专家的意见又没有及时通气,苏联专家大为不满,双方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专家说:“你不听我的,还问我干什么?”这位干部回答:“你的意见不符合部队实际、不符合上级要求,也不能变?斯大林那么英明,还讲军事民主呢!”这位专家气得不得了,打电话告到专家组,也告到了海军机关。
萧劲光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他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意见不一致、个人意见争执,弄不好,既可能打击干部学技术的积极性,使他们更不安心海军工作,也可能挫伤苏联专家的工作热情。萧劲光立即派人查清事实真相,亲自向苏联专家组作了解释。向专家组说明,中国军队重大决策都是集体作出,就是主要领导作大的决策前也要征求下级意见,这是传统。希望专家今后研究工作时,多采取商量的方式,听听在一线工作的同志的意见。接着,他向部队发出通报,批评了这个干部的简单做法,教育大家注意团结,尊重专家意见。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专人对苏联在华海军专家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时过不久,萧劲光亲自主持召开了在海军机关工作的苏联顾问的座谈会,专门听取了他们的意见。
座谈会于1956年7月16日下午在海军党委会议室举行。驻海军机关的苏联顾问,首席顾问阿夫古斯季诺维奇少将、政治顾问别列日诺依少将、参谋长顾问库得良夫切夫少将等均出席座谈会。海军参加人员,除萧劲光外,还有副司令员王宏坤,副参谋长袁也烈,及几个相关二级部的领导。
萧劲光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请各位顾问无保留地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谈自己对机关、部队及某一个具体个人的看法。各位顾问事先作了调查、准备,争前恐后发言,讲自己的感受和苦闷。大家你一段我一段,眼看四个小时过去,快下班了,议论才停下来。萧劲光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发言,肯定了苏联专家组对中国海军建设的贡献。接着,对大家发言中讲到的意见和问题,坦诚地说明了情况,检查、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原因。最后,满腔热情地向各位顾问提了希望。
萧劲光说:我们真诚的感谢顾问同志们给予的帮助、支援,对今后的工作也提两点希望:“一、现在正处在世界科学大变革的时代,海军建设的远景不知道,对海军领导者来说,是很苦闷的。希望经常介绍一些新的知识和情况。方法:谈话、讲课都可以。二、各海军学校教材相当陈旧了,希望有计划地速加改变。我以极诚恳的态度,希望消除‘不信任’、‘不需要’或‘做错了’的观点。我们不信任你们信任谁?不学习你们学习谁?与你们团结不好与谁能团结好?建设海军,我们过去不知道,今天知道不多,今后新的科学技术,我们还是不容易知道。如果不需要你们帮助,那么又找谁来帮助?所以,不仅过去需要,今天需要,将来还是需要的。至于这次削减专家数量,人数的多少,那只是个数字而已,本质是没有改变的,而且也不会改变的。事实上,有些地方减少了,在另些地方还要大大增加的,比如搞原子能,中国就没有专家。所以绝不是不需要。我们也绝不会这样看的。是不是做错了不信任呢?也不是。你们的意见如果不对,我们可以争论。我和顾德良将军关于基地建设问题就争了好几次,但你们也未强迫我们一定要执行你们的意见。这个问题根本是不存在的。希望你们像过去一样毫无顾虑的工作。这也算是第三个希望。”
首席顾问阿夫古斯季诺维奇为萧劲光真诚的话语所感动,表态说:“在座谈会上,充分感到首长同志们的诚恳关怀,今后工作将更加大胆,不会再产生畏首畏尾的顾虑。”
萧劲光传/《萧劲光传》编写组.—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