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彭德怀 > 全文图书 > 彭德怀年谱
|
1946年 48岁 |
王焰 |
|
|
1月2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复中原局电、同意留五师及三五九旅在现地区坚持,王(树声)、戴(季英)①所属全部转移。同时致电刘伯承、邓小平,令协助王、戴部转移。 1月4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克、程子华、罗瑞卿电:杨苏纵队、赵(尔陆)韩(伟)②纵队力求集中作突击队使用,似宜隐蔽集结平泉东南,求得在平泉、凌源间打一胜仗。 1月5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马歇尔来华,同意我们立即停止内战的提议。严重的战争局势,有在十天半月后和缓与停止的可能。在我根据地内之顽伪据点,应尽速拔除。 1月10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指示:因停战协定已签字,停止执行大破北宁路、平汉路及津浦路北段的部署。 1月1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停战命令已公布,务于13日24点钟以前全部停止战斗。但日伪、顽军利用停战向我解放区进攻者,我应坚决自卫,彻底全部歼灭之。 1月13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聂荣臻、程子华、萧克、罗瑞卿、赵尔陆、刘道生③电:顽军正向古北口攻击前进。我须集结主力以求彻底全部消灭进攻顽军。此战关系甚大,应不惜牺牲求得胜利。 1月15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贺龙、李井泉、张宗逊④电:雁北、绥东我应坚持现有阵地,坚持自卫原则。如对方继续进攻,必须坚决给以消灭之打击。并同意歼灭进占陶林、集宁之敌。 △ 复陈赓电:13日以前顽军占我方之地区,应取忍耐态度,暂勿反攻。但从14日以后继续向我进攻者,必须坚决自卫,彻底歼灭进攻之敌。这一自卫原则必须坚持到底,否则不仅成了无条件退让,丧失人民已得利益,且内战亦无法停止,此项自卫原则已向北平执行部提出。 1月16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真、伍修权并林彪⑤电:东北的武装冲突前途是难以避免的,但必须坚持自卫原则才能有理;利用时间训练军队,准备战场,在顽军进攻时给以歼灭打击才有利。掌握住有理有利原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同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⑥电:停战令必须坚决执行,但必须提高警惕性,防止对方的突然袭击,坚持自卫原则,坚决打击破坏和平向我进攻之敌。 1月17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郑位三、李先念⑦电:停止内战走向和平的趋势是确定了的。由于蒋介石的两面政策,停战命令公布前后,备战区均经过一度激烈的军事斗争。你们的处境是艰苦的。一切计划要放在克服困难长期坚持斗争的基础上,不要过多寄托在停战和平的希望上;要放在独立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不要过分放在希望外援上。停战令公布后,斗争形势将更复杂。一方面要进行合法斗争,开展和平民主的政治攻势;一方面又要随时提高警惕性,坚持自卫原则,防止与打击对方突然袭击。因为我们的对手是有经验的、而且很狡猾的反动派,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松消灭我们的企图。 1月18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⑧电,同意山东军区办军事政治学校。指出:对顽斗争必须坚持自卫原则。目前对枣庄伪据点不宜进占。 △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陈赓、谢富治电:太岳区对山西顽军,目前应开展一个和平民主团结的政治攻势,应想一切办法打破对立形势,动摇与瓦解阎(锡山)军反共反八路之意识。但不应麻痹松懈,致遭暗算。 1月2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克、程子华、罗瑞卿电:此次顽军进攻平泉及古北口,两路我均占极大优势,但均未给对方以应有打击,特别是平泉之失陷是不应该的。必须从战争指导上、战术上、技术上、思想准备上找出原因所在,总结经验教训。 1月22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等电:对五十三师违约进犯我解放区给以反击是必要的。目前应取和平攻势,据理要求其退至13日原驻地,可与该师订立地方协定。坚持互不侵犯,各守原地。同时我应在一些地区控置一定机动兵团,在军事经济重要之城镇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派兵据守,随时防止对方侵犯。 1月27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程子华电:刘其人部速归还杨国夫部建制。刘部物质困难,请尽可能替其解决。 △ 复电彭真:叶(飞)赖(传珠)、杨(得志)苏(振华)两纵队暂不调东北,即在现地整训。 1月3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薄一波、张际春、李达⑨等电:14日后顽占我孟县西南诸渡口,是否采取武力收回须慎重考虑,待以后情况发展再决定。如对方再进攻时应坚决给以打击。 △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毕占云、李楚离⑩电:我应坚持停战协定,决不要主动的向对方进攻。在对方向我进攻时,必须坚持自卫原则,给挑衅者以打击,并须提高警惕,防止对方袭击。 2月16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程子华、萧克电:你们要学习东北秀水河歼敌经验,不要处处防御,致使处处薄弱,到处陷于被动。而应集结力量给进攻顽敌以严重打击,每次力求歼灭其一两个营至一个团,打几次这样的歼灭战,热河局面即可稳定与开展。 2月19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电:阎(锡山)顽大举南犯,集中力量消灭该顽最为有利。要注意收集赵承绶(11)军每一次进犯的各种证据。25日再次致电刘、邓:阎锡山企图继续挑起内战,我应坚持自卫原则,寸土不让,坚决消灭阎之进攻部队。 2月24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毅、黎玉等电:顽军不断侵犯,应待其深入分散至若干村镇时,集中力量,充分准备,各个包围,彻底歼灭之。 2月28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克、程子华等电:进犯之李则芬师(五师)粮弹已缺,望不惜牺牲歼灭该师一部或大部。并望收集一切破坏停战协定之证据。 3月1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晋绥分局电,同意甘泗淇兼军区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任野战军政治部主任。 3月6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复刘伯承、邓小平电,同意集中力量消灭阎(锡山)顽在白晋线(12)的进攻部队,恢复原来我控制的地段。 3月28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聂荣臻、刘澜涛电,同意调一主力旅回冀中军区,坚决打击违约进犯之顽伪军,收复原有村镇。指出:只有坚决自卫,给对方进攻之部队以歼灭性打击,才能停止其蚕食政策。 4月4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克、程子华电:顽军正向南满之本溪、鞍山、营口猛攻中,另一部正向四平街进逼。詹(才芳)(13)部应立即放手破坏北宁路山海关、锦州、大凌河段,但须严防敌人袭击承德。12日致詹才芳电:北宁路是顽军进入东北的咽喉,是运输动脉,望克服困难,继续破坏。 4月17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林彪电:敌主力向四平街进攻,定于日内开始,请注意。 4月中旬 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因国民党推翻政协决议,从重庆飞返延安,前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主任邓发和著名教育家黄齐生等同行。途中因大雾,飞机在山西兴县东南之黑茶山失事遇难。中旬,延安召开追悼大会。彭德怀为“四八”烈士题挽词:“为中国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永远是光荣的!” 5月4日 代中共中央起草致冀东区党委电:顽大举进攻芦台盐场,应先给以警告,先礼后兵。在警告后仍不停止时,除坚决给以打击外,并大举破坏北宁路。 5月7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克、程子华电:敌已占我本溪。热(河)东战役应迅速开始,集中兵力与兵器坚决打击十三军。同时大举破路,牵制九十三军北进。 △ 为中央军委起草给萧华(14)并告林彪、彭真的两份电报:组织数十支武工队深入敌后,结合地方武装,在盘山、营口、沈阳、抚顺广大地区,普遍发动游击战,破坏交通,袭击敌人的水陆运输,以配合保卫长春及推迟敌人进攻安东。 5月20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陈毅、舒同(15)电:我应坚持自卫原则,对进攻者应给以歼灭打击,对挑衅者暂时忍耐,使之面目更加暴露。对枣庄顽伪之挑衅行为,应立即进行彻底封锁,加紧夺取枣庄准备,在蒋顽全国大打时一举夺取之。 5月26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黄克诚(16)、萧华并告林彪、彭真电:敌深入长春,进占辽源、伊通、西丰后,必企图继续前进,占我齐齐哈尔、哈尔滨、永吉(今吉林市)、安东(今丹东)。为了保持北满、东满某些大中城市,作为长期坚持东北斗争的有利的战略基地,迫使敌人停止前进,必须立即分派干部与部队深入敌后,普遍开展游击战争,破坏铁路、公路,建立与巩固村区及中小城镇政权,放手发动群众,没收敌伪财产、土地分给人民群众,打击国民党特务下乡征粮、抽丁、派伕,要把东北建成为华北、苏北一样的根据地。目前南满、西满仍应集中适当主力,灵活地寻找敌人弱点,每次消灭敌人一连一营,取得不断胜利,提高群众及军队斗争情绪与胜利信心。 5月30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华、曾克林(17)电:永吉被敌占后,南满将成独立坚持局面,战斗将更频繁与艰苦。坚持南满重要后方,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解决土地问题,肃清土匪,组织民兵地方游击队,并须立即动员群众,分派部队彻底破坏吉奉等铁路。 5月3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关于加紧破坏敌在东北之水陆交通、截断敌人运输线的指示,强调在敌后能控制的铁道、公路应尽可能控制和破坏。 △ 为中央军委起草复萧华电:为了不给敌人利用,同意在敌向鞍山进攻我们须放弃时,破坏鞍山钢铁厂。 6月4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张际春电:吕梁军区兵力过于单薄,为了便利晋绥大胆集中兵力向晋北进攻与打击傅作义东进,为了使十七师有固定地盘,以后便利配合太岳军区作战,拟将该师调至吕梁军区。21日再电刘、邓:十七师决调吕梁军区归陈赓指挥。 6月17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贺龙(18)、李井泉电,准备在蒋介石全面破裂时我军夺取大同,请预先准备足够炸药、炮弹,在8月以前完成攻占大同的准备工作。 6月24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电,分析对阎(锡山)军的两种打法,认为将阎军分散隔断,使太原孤立,造成各个击破,较为有利。 6月25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并陈赓等电:为了击破阎顽向吕梁区进攻,隔断阎军主力与晋南的联系,牵制阎顽北援,同意由陈赓率主力向临汾转移。该区及吕梁区统归陈赓指挥,以夺取洪洞、赵城等县,使吕梁区与太岳区联成一片。在刘、邓南进后,一波是否留后方主持(19)。 6月27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等电:在山西境内作战,由贺龙、李井泉统一指挥。 7月17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杨奇清(20)电:为配合晋北扩大战果,我令太行二分区与北岳区应立即协同夹击正太路,并尽可能控制榆次寿阳段,牵制阎军北援。 7月3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关于攻城坑道爆破中使用炸药的几点意见,指出指挥员对敌依据碉堡、房屋之抵抗能力及炮弹种类之选择须确切注意,否则浪费而无效。 8月4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韩钧(21)电,同意乘敌空虚逐一攻占洪洞、赵城两城,创造战场。 8月12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复张体学(22)电:同意在大别山准备长期坚持斗争的方针,这对配合华北、苏北斗争及将来发展中原区,均有重大战略意义。望克服困难,团结同志,依靠群众,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8月18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两份文电,向张宗逊等询问攻夺大同的各种手段把握如何;陈赓部占领洪洞后望继续向南北扩张战果。 8月20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王震(23)电:能在文(县)、武(都)、成(县)、康(县)、陇南一带创造游击根据地意义很大。如不能即北移,边区已准备三个团接应你们。 8月22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程子华、李运昌(24)电:敌大举进攻冀热辽区布置已就绪,我热东、冀东即将转入敌后。要在党政军民中深入普遍进行政治动员,事先作各种准备。指出斗争是艰苦的,前途是光明的,说明全国有利于人民的形势,以灵活打击与消灭敌人为主,不以一城一路之得失为主。而加强地方武装今天是特别重要的。武委会应即恢复,薄弱地区应派得力干部加强。只有派得力干部与好的基干队结合民兵,才能在敌占城市后保护乡村政权,有力配合主力机动,各个消灭敌人。后方机关与集中的物资,应立即分散。 8月23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张宗逊、罗瑞卿、杨成武(25)电:攻城部署宜从西面主攻,南北面为助攻,东面佯攻。应集中兵力兵器,埋伏主力,隐蔽配备火力,诱敌反击,给以突然杀伤,各个消灭城外掩护阵地之敌,逼近城垣。在我炮兵幼弱时期,爆破将成为夺城重要手段之一。应耐心进行政治宣传与争取分化,把攻心与攻城看成同等重要。 8月25日 撰写了攻城与巷战参考材料,以中央军委名义,电告指挥围攻大同的张宗逊、罗瑞卿和杨成武。指出:炮兵在步兵登城前应完成射击准备,随步兵进展延伸火力;工兵在步兵登城前尽可能破坏敌人副防御,步兵入城后协助开辟前进道路;步兵在炮兵、工兵完成登城前任务时,飞跃登城,沿城垣扩张战果,夺取城内要点,防敌反突击。街市作战,尤其夜间通信联络最困难,须严格规定联络信号。强调搞好通信联络和各兵种、各兵团互相配合,协同动作,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阵地战中特别要求指挥员要胆大心细,机警灵活,要求攻城司令员须利用各种手段详细侦察,区分攻城部署战斗界线,做好攻城前的准备与演习。 8月28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贺龙、聂荣臻电:围困忻县和应城的部队应集结大同西北,作为夺取大同和消灭傅作义东进部队之用。 8月29日 为中共中央起草致薄一波、王宏坤、陈赓等电:太行、太岳两区即将南渡黄河深入中原的武工队,要经常注意严肃军纪,密切军民关系;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作长期打算;注意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力求隐蔽,达到生根立脚。 8月3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张宗逊、罗瑞卿电:利用敌人出击机会给以更大削弱,并将大同两机场尽量破坏。 9月2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詹才芳、毕占云电:改善装备,注意休整,以集中力量求得每次彻底消灭敌一个团为原则。加上各军分区的战斗,民兵自卫队与区干队结合,以广泛的群众游击战疲困敌人,全党一致,上下一致,军民一致,坚决与敌人干到底,就一定能粉碎敌人的进攻,一定能胜利。 9月3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詹才芳、毕占云、王智涛(26)电:青龙七区民兵叛变,这是严重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们工作方式上与具体政策上有严重毛病,特别是对群众的强迫命令,因此处理必须十分慎重。只有照顾民兵切身的实际利益,才能与战争全局利益联系起来。要注意解决好土地问题、民兵成份、民兵训练、分散作战与变工方式等问题。 9月8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程子华、李运昌电:学习以游击战分散敌人,以灵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只有消灭敌人才能打出威风,取得补充。13日,再次致电程、李:在冀热辽全区宣扬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的战法与胜利,鼓励军气民气。 9月13日,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电:太岳纵队宜集中于洪洞、安泽间机动位置,准备打击胡宗南(27)及阎锡山进犯军。 9月14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詹才芳电,分析冀东敌军情况,提出在当前游击战争环境下,把主力转至敌人侧后,看准火色,寻求伏击或突然袭击机会,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五六个人打一个,以消灭敌人一营一连,迅速解决战斗为宜。力避对峙被迫进行战斗,避免过度疲劳,以保持旺盛士气。 9月23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两电给聂荣臻、刘澜涛:你们集中十几个团对敌十六军决战是很对的,望坚决大胆执行此部署。但战术上须特别注意以一部兵力利用地形阻击反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与兵器,首先歼灭敌一两个团,这是胜敌关键。在战斗前;团以上指挥员须看好地形,在实地研究歼敌地区、进攻道路;充分政治动员,鼓起每个指战员的勇气与信心;注意防空准备。 10月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克、罗瑞卿、耿飚、李波(28)电:防御是为着集结主力,消灭敌人。要利用地形防御工事,顽强抗击敌人。一次消灭敌人一两个团,有数个这样的胜仗,即可击破敌东线进攻。 同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张宗逊、许光达、李夫克(29)电:张应遵照贺、李电示率三个旅迅速转移路东,运用内线作战经验,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五个团打敌一个团。只有歼灭战才能培养我军战斗作风,打出威风,提高士气。只抗击而不求进攻,只击溃而不集中力量歼灭敌人,是打不出威风来的。 10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7、8、9三个月总结。在会上发言说:蒋介石的后备力量几乎全部动员了。三个月内调动了攻李先念的主力,打下了中原区的基础,是我们转到反攻的重要方面;打下了发展西北的好条件,成为发展江南的跳板。吸引了蒋介石要调到东北的五个军不能调去,使东北得到三个月的休息。即令苏北拼掉了,东北有后方作战,我们还可胜利。三个月来我们实际力量加强了,证明能打垮蒋介石的进攻。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蒋介石的杂牌军,只要是反共的,都必须集中五六七八个去打他一个,以多胜少。三个月经验说明,要认真训练部队,兵不精,劳民伤财。后方工作要注意支持前方,保持部队满员。 10月1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聂荣臻、刘澜涛转杨成武(30)电:对优势之敌作战,必须善于从战役上战术上去分散敌人,才能取得各个歼敌的机会与胜利。你们以一部兵力佯攻保定,吸引敌南援,集结主力在徐水、定兴间或定兴、松林店间,每次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消灭敌一部,胜利后再歼另一部,最为有利。引敌南援亦有利于配合平绥路作战。 10月19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贺龙、李井泉、聂荣臻、刘澜涛、张宗逊、许光达、陈赓、谢富治电:胡宗南军正积极准备进攻延安,我必须破坏此阴谋,积极发展吕梁山区,造成威胁关中,开辟黄龙山,保卫延安之有利条件。晋绥区、吕梁区和太岳的部队即由王震、彭绍辉、罗贵波统一指挥,夺取石楼、隰阳等县,创造根据地,使陕北、太岳、晋西北联成一片。张宗逊应迅即率两个主力旅开延安,愈快愈好。 10月2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等电:望晋南地方兵团在三角地区加紧活动,寻求消灭胡(宗南)顽分散之小部队,牵制推迟胡宗南进攻延安。 10月23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罗瑞卿、萧克电:对十六军采取诱敌深入战法,让其深入到于我有利地区,集中一切力量各个歼击,打几个好仗歼灭该军,开展战局。 10月26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聂荣臻、刘澜涛、萧克、罗瑞卿电:主力部队极不充实,深为可虑。应迅速采取有效办法补充杨苏及杨成武两纵队,在本年底务使每纵队有三个旅九个团,并经常注意保持满员,改善装备,充实弹药,利用一切战斗间隙认真进行练兵。日寇投降后你们对这一极端重要工作是忽视的。三个月自卫战争再次证明,注重训练的我军仗就打得比较好,牺牲少,胜利大。 10月30日 为中央军委兵工局起草关于对付坦克与装甲汽车的指示,介绍日本式的防坦克用的掷火瓶的制造和使用。 10月3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贺龙、李井泉、周士第(31)电:三五九旅按照过去你们计划立即开到吕梁区,给以充实,与太岳二十四旅及独四旅合为一纵队,开展吕梁区工作。 11月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林彪、彭真、高岗、陈云(32)电:为了保持和扩大胜利,每师须组织一补充团,争取俘虏,训练新兵,使部队经常满员,加上注意利用时间训练,部队即可愈战愈强,俟敌人分散疲劳后,南满两纵队主力宜集中行动,各个歼敌。 11月3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薄一波、王宏坤、杨立三(33)电:在运动战中,迫击炮作用甚大,应大量制造炮弹。来年春或初夏向中原出击,须预先密筹经费。询问可否筹10万至15万兵一年以上的衣服、油、盐、小菜钱。 11月9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各军区的指示:战争是长期的,乘目前与大城市经济关系尚未完全断绝,应尽量抢购大批通信、医药卫生器材,军火原料至少准备一年以上,愈多愈好。 11月11日 下午5时,中共中央召集保卫陕甘宁边区与延安的干部动员大会。朱德、刘少奇、彭德怀、杨尚昆(34)等先后在会上讲话。彭德怀指出:蒋介石正从东面、南面、西面积极调兵遣将,纷纷向边区边境集结,形势极端紧张。边区军民必须准备一切力量,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主力部队要决心歼灭进犯蒋军的全部或大部,游击队、自卫军要展开普遍的游击战、地雷战,困死和饿死打进边区的敌人。全体干部要准备过更艰苦更紧张的战时生活,随时随地无条件服从命令,用全心全力争取胜利。 △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张宗逊等电:敌有乘虚袭我延安极大可能,望陈张两纵队速向延安前进。 11月12日 乘汽车到鄜县茶坊巡视边区南线防务。13日经牛武镇、南泥湾转金盆湾教导旅。14日到临真镇。15日返回延安。在前线视察过程中,现地给予防御部队重要指示。从陕甘宁边区南线视察归来后,16日对记者说:此次保卫边区、保卫延安,我军是必胜的。边区经过十年建设,军民团结,兵强马壮,物资丰富,并且有整个华北各根据地的帮助,只要大家努力,坚决地打,可以使胡宗南进犯军一败涂地。强调坚壁清野工作,号召大家把这件事做好,不给胡宗南抢到一颗粮,以增加胜利的把握和缩短胜利到来的时间。 11月23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给陈赓等的复电:同意在清水关、永和关两处渡河。 11月24日 代拟军委致陈赓、谢富治电:胡(宗南)顽进攻延安,准备尚未完成,如其发现我主力西移,可能改变其预定计划。你们以一部攻取隰县、大宁,延迟两三天渡河是许可的。 11月25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贺龙、李井泉电:边区南线工事坚固,部队士气旺盛,足可抗击半月。已令陈赓纵队迅速夺取隰县,再夺取蒲(县)、吉(县)、乡(宁)等城,待命西开。 11月28日 在祝贺朱德六十寿辰(35)的信中写道:由毛主席和你所创造、组织起来的人民军队,已经从几百、几千、几万人扩到一百几十万大军了,成为保卫人民利益、保卫民主最坚强可靠的力量。“你一生历史证明,凡是中国民族、中国人民受苦难受压迫时,你毫不犹豫地同人民站在一起,勇敢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数十年如一日”。你所领导的伟大人民事业是必然要胜利的。 11月30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等电:中阳被困之敌有逃跑可能,望注意在敌逃窜中歼灭之。 12月3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复晋察冀中央局电,同意取消野战司令部,并望加强杨成武纵队。 12月4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等电:今冬仍在内线各个歼灭敌人;反攻与出击时机,须看消灭敌人情况才能具体决定。陈赓同志暂不宜来延安。 12月5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几份电报,向聂荣臻、刘澜涛等询问敌五十三军及第三军动态。要陈赓纵队争取在一月至一个半月内,在(大)宁、吉(县)、襄(汾)、河(津)、稷(山)地区,消灭胡宗南部两三个团。 12月7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聂荣臻、刘澜涛、萧克、罗瑞卿等电:杨(得志)、苏(振华)纵队应即南调至上党区归还刘、邓建制(36),并顺道消灭正太铁路分散之敌。第二天,致电杨得志、苏振华:进行正太路战役时,晋察冀两独立旅及正太路以南太行一、二分区部队,统归杨、苏指挥。 12月10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谢富治电:彭(德怀)、习(仲勋)(37)来前方与你们面商。随带法币五千万元,请派队到离石接运。 12月11日 与习仲勋从延安动身赴晋西北,与晋绥区领导人共同研究两解放区配合作战问题。本日到达永坪镇。15日到达山西离石西之高家沟。 12月16日 在离石高家沟主持召开陕甘宁和晋绥两区高干会议。出席者有贺龙、习仲勋、陈赓、李井泉、王震、罗贵波(38)等。在会上传达中央军委关于粉碎国民党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企图,研究部署了两个解放区联防和配合作战问题。17日由高家沟返绥德。20日返抵延安。 12月21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贺龙、李井泉、滕代远、薄一波、王宏坤并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电:发展与坚持吕梁区,吸引胡宗南军作战,是保卫陕甘宁边区,巩固太行、太岳,并使胡军无法向刘、邓处调动的最有效办法。四纵队建制仍属刘邓集团,军事指挥暂直属军委。为了统一吕梁区作战指挥,四纵、二十四旅、独四旅、三五九旅,统归陈赓、王震、谢富治指挥。 12月25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陈赓、王震等电:敌罗(列)、严(明)(39)两师西进,兵力集中且强大,难各个击破。我以小部兵力迟滞与钳制该敌,集中主力出敌不意,先歼由吉县北进之两个团,调动与分散两师主力,再寻机各个歼击。同日,致电太岳军区:应采取有效办法,配合吕梁区作战,消灭顽地方团队。 12月27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彭绍辉(40)、罗贵波、陈赓、谢富治、王震电,在列举事例和数字后指出:粮食浪费甚大,如不及早注意节省民力物力,防止浪费,坚持吕梁区长期战争将成为不可能。在全国长期战争中,敌我均存在着物力、人力的严重困难,双方要从困难中竞赛,谁能战胜困难,谁就能赢得战争胜利。望在全军中进行教育,发扬艰苦奋斗,切实加强管理,纠正浪费。 12月28日 为中央军委起草致薄一波、滕代远电:高树勋部经年余整顿,可否独立作战?应采取积极方针,对该部(民主建国军)加以彻底改造,确实建立有权威的政治工作。在士兵中放手发展党员,少数进步的中下级军官亦可以吸收入党,各伙食单位建立支部、军人俱乐部,建立比八路军还要宽广些的民主制度,破坏旧军绝对专制的封建传统。尊重高树勋及其他进步军官,对于不可改造的流氓兵痞洗刷出军队。强调官为兵服务,只有官为兵服务,才能做到军队为人民服务。 ① 王树声,时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戴季英,时任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原军区是在1945年10月下旬,以新四军第五师、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河南省军区部队与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组成的。 ② 韩伟,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冀晋纵队副司令员。 ③ 萧克,时兼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罗瑞卿,时兼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委员。刘道生,时任晋察冀军区冀察纵队政治委员。 ④ 张宗逊,时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 ⑤ 彭真,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委员。伍修权,1945年11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第二参谋长,1946年3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林彪,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1946年1月14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⑥ 粟裕,时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张鼎丞,时任华中军区司令员。邓子恢,时任华中军区政治委员。谭震林,时任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在新四军军部及主力部队北移山东后,于1945年10月25日,成立属新四军建制的华中军区。1945年11月10日,以在苏皖边区的部队成立华中野战军,仍属新四军建制。 ⑦ 郑位三,时任中原军区政治委员。李先念,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 ⑧ 陈毅,时兼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黎玉,时任山东野战军政治委员。1946年1月7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山东野战军正式成立。同时撤销津浦前线野战军指挥部,正式组成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 ⑨ 薄一波,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张际春,时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 ⑩ 毕占云,时任晋察冀军区所辖冀东军区副司令员。李楚离,时任冀东军区政治委员。 (11) 赵承绶,时任国民党军第二战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12) 白晋线,指当时山西省东南部由祁县的白圭到晋城的一条未完成的铁路。 (13) 詹才芳,时任晋察冀军区所辖冀东军区司令员。 (14) 萧华,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军区(即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5) 舒同,时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16) 黄克诚,时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政治委员、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原新四军第三师,这时隶属西满军区)。 (17) 曾克林,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8) 贺龙,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兼晋绥军区司令员。 (19) 1946年6月27日,晋冀鲁豫军区决定: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率领第三、六、七等纵队(后加第二纵队)和冀鲁豫军区武装一部,执行豫东方向作战任务;由副司令滕代远、王宏坤和副政治委员薄一波负责军区工作;陈赓、谢富治率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一部担任晋南方向作战任务。1946年7月14日,经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成立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 (20) 杨奇清,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21) 韩钧,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 (22) 张体学,中原突围前任鄂东军区司令员。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中原军区部队突围时,鄂东军区部队就地坚持斗争,牵制敌人。8月11日,张体学致电中央并郑位三、李先念,决心在大别山坚持,在思想上、精神上作最严重最危险准备,与困难作斗争,争取胜利。 (23) 王震,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兼参谋长。1946年6月26日,中原军区部队突围时,以第二纵队第十三旅、第十五旅一部、第三五九旅及中原军区机关,组成右路军突围,于29日越过平汉路,7月下旬进入陕南,与在当地坚持斗争的陕南游击队会合。8月3日,成立鄂豫陕军区。王震率三五九旅继续北进,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一部接应下,于8月底返回陕甘宁解放区。 (24) 李运昌,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194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察冀军区所属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 (25) 张宗逊,时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大同前线指挥部司令员。罗瑞卿,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大同前线指挥部政治委员。杨成武,时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大同前线指挥部副司令员。大同前线指挥部于1946年8月上旬组成,统一指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两区进攻大同的部队。 (26) 王智涛,时任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区参谋长。 (27) 胡宗南,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28) 萧克,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罗瑞卿,时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耿飚,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李波,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副参谋长。遵照中央军委指示,1946年6月,晋察冀军区恢复了野战军指挥机构。1946年12月撤销野战军司令部,由军区直接指挥各纵队。 (29) 张宗逊,时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许光达,时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代参谋长。李夫克,时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副参谋长。 (30) 杨成武,时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31) 周士第,时任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6年11月10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晋绥野战军和晋北野战军番号,将两野战军部队统一组成晋绥军区第一、第二、第三纵队。 (32) 林彪,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高岗,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陈云,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1946年6月l6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调整和充实了中共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的领导人。林彪任东北局书记,并以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等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33) 杨立三,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后勤部部长。 (34) 朱德,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刘少奇,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彭德怀,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杨尚昆,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 (35) 朱德于1886年12月1日,诞生在四川仪陇县李家湾一个佃农家庭。 (36) 1946年12月20日,苏振华率第一纵队离开晋察冀军区归建,杨得志留晋察冀军区工作。 (37) 习仲勋,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 (38) 王震,时任晋绥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贵波,时任晋绥军区所辖吕梁军区副政治委员。 (39) 罗列,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整编第一师师长。严明,时任国民党军第一战区整编第九十师师长。 (40) 彭绍辉,时任晋绥军区所辖吕梁军区代司令员。 |
|
彭德怀年谱/王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