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彭德怀 > 全文图书 > 彭德怀年谱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1954年 56岁
王焰

  1月1日 同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他领导人一起向志愿军全体指战员致函祝贺新年。
  1月4日 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插话说,当共产党员,就要准备犯错误,准备受处分,准备被开除党籍,准备被枪毙。这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你是要做真正的共产党员。做共产党员,还要准备受一点气,受一点冤枉。在敌人面前,我们没有受过气,在同志面前受一点气,没有什么了不起!
  1月23日。毛泽东从杭州来电:“德怀同志:原则上同意你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结论稿,即可照此先讲,会后经书记处讨论修改后再印发。”
  1月24日或25日 邓小平向彭德怀谈高岗和饶漱石①的反党联盟活动。
  1月26日 在高干会上作总结。首先说:“这次会议是我军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会议”。称会议最主要的收获是:一、明确了军事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二、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道路;三、明确了现代化军队建设中长期、经常的中心工作是训练部队,特别是训练干部;四、到会同志对军委及各部门开展了热烈的批评,并进行了自我批评。接着阐述了对正规化应有的认识,说:“一提正规化,我们有些同志就以为是实行单一首长制,就以为要削弱政治工作,就以为只是单纯地提高军官权威,就以为要装模作样,形式主义,这完全是对正规化的误解,是错误的。另有一些同志,机械地搬用条令,采用生硬办法推行工作,造成部队中上下关系、官兵关系极不正常,这也是错误的。必须正确地认识:正规化就是要把全军的各方面用正式的规格,即条令的规定彻头彻尾地统一起来,主要的就是统一装备、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制度、统一纪律,把这些制成条令,作为每个军人遵守的法典,以适应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需要。”随后谈学习苏联先进军事科学问题时提出:一、就是要学;二、就是要到学习苏联的实际中去摸;三、就是要发展;四、要克服骄傲自满、墨守成规和防止完全不问实际情况的机械搬用。在略谈了组织编制问题后,专门谈了加强团结,改善领导问题,强调团结是全党全军的生命,是党的最高利益,要团结在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的周围,克服正在滋长的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以及个人主义思想,切实执行集体领导的原则,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经常地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1月27日 召集邓华、周桓、贺晋年开会,讨论东北军区的干部配备问题。针对领导干部的团结问题说:“我认为,在背后能讲人家的话,一定要当面也能讲;当面不能讲的,在背后也一定不要去讲。”
  2月6—10日 参加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并就高岗、饶漱石反党问题发言,检查了自己在一些问题上受高岗迷惑的错误。
  2月9日 向党中央报告高干会情况,请批准会议通过的文件以便向全军传达。兵役法、军衔、薪金、勋章、奖章等条例须中央批准后再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
  2月12日 参加周恩来主持的海军建设问题会议。萧劲光就1953年10月海军提出的五年建设计划作了说明后,邓小平说:“主席指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国家机关经费最后做到不超过国家支出的30%。根据这一原则,军费今后只能每年递增4万亿元(旧币)。不管你想干什么,钱就是这些,否则只有改变30%的比例。”彭德怀说:“这个原则不能动摇,应以此作标准,拟定各兵种的均衡发展计划。”黄敬讲了我国造船工业状况。陈毅、贺龙、刘伯承、李富春等发言,一致主张集中国家财力建设重工业,各特种兵建设尽可能地缩减。周恩来综合上述意见,明确只能以同苏联商定的三年订货9亿多卢布的计划在五年内实施,不可能再增加新的两年4亿多卢布的订货。
  2月13日 主持第五十一次军委例会。讨论军事学院和总高级步兵学校建设时说,今天建军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干部,尤其以学校培养为重点。因为军队的技术装备,在五年至十年以内可以解决,而技术和指挥干部,则在五年至十年以内不一定能解决。学校办不好,干部就培养不好。因此学校的干部要调好的,要调有朝气、品质好、作风好的干部。各部门要坚持,要抓住这个办学校的中心。培养出干部才能充实、加强机关。
  △ 就张爱萍1月18日《对加强华东浙、闽海防措施的几点建议》批示,“根据财力可能,逐步实施。”
  3月5日 主持第五十三次军委例会,在讨论总政治部所拟的《修订政工人员编制通知》时,决定将其中第一项的原文“军、师、团各级政治委员一般应兼任政治部(处)主任”,改为“军、师、团各级政治委员一般不兼政治部(处)主任”。由总政治部单独发一电报,通知部队。同时责成总政治部和军务部,通知编写条令、条例(包括《队列条令》、《内务条令》、《政治工作条例》等)部门,作相应的修改。
  3月8日 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高干会议文件,包括朱德的开幕词、闭幕词,彭德怀的报告及会议总结等。
  3月23日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身份,出席宪法起草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由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
  3月29日 召集专门会议,讨论专区、县两级的公安部队改为地方人民警察问题。
  4月3日 毛泽东来信,略谓就抽调武器装备器材,帮助越南组建四个炮兵团、两个工兵团事,商越方后,即责成总参谋部和炮兵司令部拟制计划,全力以赴,以便用于攻打奠边府,并为攻打河内、西贡创造条件。
  △ 就军事工程学院报告教授、助教到有关工厂、院校和特种兵参观实习计划批示:“同意必须人员去各工厂参观实习,请(张)宗逊同志与有关部门商决办理。”
  4月9日 主持第五十八次军委例会,讨论通过了经高干会审议后修订的《政治工作条例》,议定“待主席将前四个条例②审阅同意后,即以军委名义作为草案颁发执行。”4月15日,毛泽东就四个条例批示:“略有修改,可即印发。修改处请刘少奇、彭德怀、罗荣桓同志一阅。”
  4月21日 在第二机械工业部《关于兵器产品按照苏联资料制造及今后意见的报告》上批示:“(应遵照)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完全按照苏联产品图纸和技术过程进行生产的方针。”
  4月29日 乘火车赴青岛疗养。
  5月4日 到青岛第三码头视察“天目山”号坦克登陆舰。
  5月10日 写信给刘少奇说:“给韦国清③电,请书记处同志审核。如同意,请批发后送黄克诚、粟裕同志阅。我手皮裂口脱落现象已停止,从11日开始检查青岛基地设防工作,数日后乘(西安)号到石臼所、连云港再回青岛,稍休息后去刘公岛、烟台、长山列岛等地。约6月中旬回京。”
  5月11日 在杨国宇④陪同下,由青岛第三码头乘“西安”号护卫舰到薛家岛、竹岔岛视察。返回时到小青岛上岸,察看附近地形。张学思⑤自北京来青岛陪同彭德怀视察。
  5月12日 在青岛市参观德国人占领时修建的军事指挥部地下室,并到太平山上参观德国人修的地下营房。
  5月18—20日 视察青岛的海岸炮阵地,勘察风山、马山一带地形,琅玡山和石臼所一线的沿海地带。
  5月21日 由青岛乘“西安”号护卫舰到连云港,住水警区。
  5月22—23日 察看连云港周围云台山、东连岛、孙家山、烟墩山地形,并乘车到射阳河口、徐沟等地进行勘察。
  5月24日 乘“西安”舰返回青岛,在舰上为“西安”舰题词:“建设强大的海军,准备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为青岛海军基地题词:“为了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必须有步骤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6月3日 请王少庸、任质斌⑥谈地方情况和军队与地方的关系。
  6月7日,听取青岛海军基地首长汇报各项工作情况。当时有一个干部提出,应当研究从海岛上发射鱼雷,以减少海岸炮。彭德怀赞赏这个意见。到1957年,他说,鱼雷已落后了。
  6月8日 听取海军基地后勤部长汇报海军人员的伙食标准,并指出,海军舰艇人员的伙食标准过高,在军内不同岗位之间引起矛盾,不利于水兵复员安置,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悬殊过大,浪费很多,必须很快修改。
  6月10—19日 由青岛动身,经莱阳第二十六军了解部队工作后,到烟台、威海、刘公岛视察。又在齐安聚⑦陪同下,依次在南长山岛、北长山岛、砣矶岛、隍城岛等地勘察地形,并检查正在修筑的国防工事。山东军区副参谋长张怀忠赶来烟台陪同。
  6月20日 由烟台乘船到秦皇岛,然后转北戴河察看沿海地形。在北戴河把他在沿途各地的谈话记录作了整理。7月10日,回至北京。
  7月11日 根据我军在台湾海峡护渔护航,同台湾蒋军斗争形势的发展,以及美国正同台湾蒋介石集团酝酿“共同防御”的情况,报经毛泽东批准,同意华东军区建议,以军委名义电告华东军区:“应以空、海军轰炸上下大陈,以陆军一部攻占一江山,以打击美蒋协防阴谋,察明美军可能采取的行动,为解放浙东沿海岛屿创造条件。”
  7月12日 向中共中央书记处并中央军委、政务院有关部门送阅《巡视山东沿海设防情况中的谈话记录》。记录中概述了五个问题:一、山东沿海设防的重要意义;二、海军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三、国防工事的构筑问题;四、长山列岛的设防和建设问题;五、党政军民一致重视沿海军事建设的问题。关于海军建设,提出“先艇后舰”,首先发展鱼雷快艇、潜水艇、快速炮艇、布雷艇、扫雷艇、猎潜艇等,建立一支数量多、吨位小、适合战略防御、战术进攻的海军。海军基地应分散建设小型和临时停泊场。我国空军(不只是海军航空兵)都应进行海上战斗的训练。已建设的海岸炮阵地,都出于外国专家设计的一个公式,不符合战术要求,在敌空军、舰炮火力下生存能力低,应予以补救。沿海守备兵力,不应超过陆军总兵力的1/4,以腾出大量战略机动部队适时反攻。关于工事构筑,要求各战术支撑点均构筑环形阵地,并相互火力交叉。
  7月13日 同朱德、邓小平和海军、空军负责人研究对来华的外国轮船在华南沿海护航问题。1953年10月,波兰商船“布拉卡”号被劫持到台湾;1954年6月23日,苏联油轮“图阿普斯”号被劫持到台湾。自1950年以来,蒋军在台湾海峡已拦截攻击我国及来华外轮70艘,其中英国船只40艘。外轮公司及交通部门要求加强护航。会上确定除《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揭露美国支持蒋军的海盗罪行外,还决定尽快修通黎塘至湛江铁路,并拟定一个关于护航和保卫领海领空主权的指示文件。
  7月20日 向中共中央报告部队中存在的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处理的意见。这些问题是:一、自三反运动以后,部分高级干部仍滋长着个人生活放荡、腐化堕落的现象;二、上半年发生两起严重失密事件;三、志愿兵年龄太大,带来许多思想问题;四、限制中下级干部结婚已严重影响他们安心在部队工作。提出拟于今冬明春召开全军党代表会议,集中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展批评,坚决纠正和克服上述严重问题⑧,同时准备实行义务兵役制、军官服役制和薪金制等。
  7月21日 彼得鲁瑟夫斯基⑨来谈,告以苏联政府决定把米格—17飞机图纸及85高炮、85加农炮图纸主动提供给中国,并谈了苏轮来华护航事。23日,彭德怀把这些事项报告毛泽东。
  7月22日 主持军委专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开展解放台湾斗争的指示,确定由张震⑩拟订解放台湾的军事斗争计划。同日,审核批准《人民日报》社论《一定要解放台湾》。该社论于23日刊载。
  7月23日 将《关于保卫领海主权及护航注意事项的指示》草稿送毛泽东审核。当天毛泽东作了多处修改,明确只有在经查明确认是国民党匪帮的飞机军舰,向我护航目标有敌对行为时,则坚决攻击;此外,对一切公海上的外国飞机军舰均不得攻击。但此指示尚未下达,当日发生了在海南岛上空,我为苏联油轮“和平号”护航飞机误击英国客机事件。25日,毛泽东批示:“彭德怀、黄克诚同志:我军飞机,明知是英国运输机,而加以攻击,给了国家以重大损失,这是犯罪行为。有关人员,宜加以处理;并须令有关领导机关,加以深刻检讨,吸取教训。”(11)并重申了军事行动的界限。26日,军委下发了护航指示。
  7月24日 毛泽东就华东海军司令部21日电报中攻击大陈港台湾国民党军舰方案批示:“德怀、克诚同志:请考虑是否须调华东军区,福建、浙江、上海三军区的负责人各一人来京讨论此问题。此电内所提三十天准备时间是必要的,必要时还可延长至四十天。”
  △ 针对美国正策划同日本、南朝鲜和台湾拼凑“东北亚防御联盟”,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如何对此联盟进行军事斗争。
  7月25日 毛泽东在外交部就误击英国客机一事所拟复英国照会稿上批示:“少奇同志:请你召集陈、彭、邓及章汉夫在你处一谈这两文件,考虑其措词是否适当。”
  7月30日 主持召开有大军区领导参加的军事会议,讨论对台湾蒋介石集团进行斗争及军事行动计划。在31日讲话中主要阐述以下问题:一、解放台湾的政治意义;在朝鲜停战后,未及时把解放台湾作为长期斗争方针提出来,“这一错误应由我来负责”。二、在解放台湾的军事斗争中逐步提高我军战斗力。三、斗争中把握对美军的政策界限,坚持自卫原则,决不示弱。四、对敌占岛屿近期实施轰炸、炮击和准备攻占的部署。要在无美机、美舰时实施。五、政治工作要教育部队、瓦解敌军。这个讲话经中央书记处审阅并修改后,于8月26日发给各大军区党委和华东、中南中央局,华南与山东分局,上海、广州、青岛市委。并明确在部队中口头传达到执行战斗任务的飞行员、舰长、艇长、炮兵连长以及守岛部队、水上公安部队。特种兵发到军级,口头传达到师级。
  8月2日 主持会议,听取张爱萍关于浙东及福建沿海作战问题的汇报后,作了讨论。到会的还有粟裕、张震、王秉璋、方强、邓华、吕正操、王诤(12)等。原计划于8月10日开始行动,因准备工作未完成及雨季洪水影响交通等原因,拟推至9月初,以积极行动配合联合国的开会。彭德怀强调充分准备,慎重初战。
  8月5日 向毛泽东报告:对台湾斗争的军事计划与具体作战部署,已经过各大军区、各军种、兵种负责人开会讨论,并规定了开始行动的时间,请予批示。毛泽东于8月8日批复:此件经中央各同志看过,认为可行,望照办。
  8月11日 中央正式通知:中央政治局于8月9日已讨论通过对台军事斗争计划。
  △ 主持军委会议,讨论7月31日军事会议上的讲话。
  8月13日 批发军委给各军种、兵种和大军区准备执行对台军事斗争计划的命令。
  8月15日 写信给周恩来,请审阅《关于对台湾蒋介石集团军事斗争中的几个问题》。信中说:“总理:我在军事会议上的讲话,涉及各项政策问题,请抽看审核;并拟在日内发华东区师以上,其他各区发至军。”
  △ 在空军司令部送来的《美军新装备部队的两种新型飞机性能》报告上批示:“张震同志,此件翻给苏总顾问,原稿退我。”
  8月16—18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军人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315人。彭德怀以全票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8月17日 高岗服安眠药自杀身亡。奉命随周恩来前去看了高的遗体。
  8月20日 特别邀请钱三强(13)到宿舍,讲原子弹、氢弹的原理与构造。并询问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必需条件。钱三强讲解了原子反应堆的作用,称原子反应堆在建设上比气体扩散法生产核燃料省钱省力,希望向中央反映,争取早建。彭说,我支持你的主张。
  8月21日 毛泽东就防空军20日向总参谋部报告大陈岛地区美空军活动及我机起飞情况批示:“刘、周、陈、邓阅后,送彭德怀、黄克诚同志:请注意,需确实查清没有美舰、美机的时机,方可对上下大陈进行攻击,否则不要攻击。”
  8月23日 同萧向荣商谈接待保加利亚军事代表团及文工团访华事宜。
  8月24日 同粟裕、张震听取石一宸(14)汇报大陈岛地区作战方案后,重申军委历次指示,避免同美国海军、空军作战,强调在作战指导上就是要用牛刀杀鸡。同日,以军委名义致电华东军区,具体规定对美军斗争中不同情况的处置办法,原则是不主动惹事,但也绝不示弱。
  8月27日 以军委名义致电华东军区,指出首次轰炸大陈岛,除军事打击蒋军外,还有对美国的政治侦察作用,出动轰炸机规模要减少到不超过一个大队(9架)。
  8月28日 以军委名义致电华东军区:鉴于国际局势,为孤立美国好战分子,并考虑9月我国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庆节阅兵需调一部空军,为避免蒋机报复时我上海防空力量不足,决定轰炸大陈岛行动推迟至10月5日以后。但保护商船仍按原定方针,福建炮兵轰击金门可仍于9月1日至5日实施。9月3日福建前线我炮兵轰击了金门敌军。
  8月 到北戴河参加中共中央会议。商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审议的宪法和中央政府人事安排时,他提出不担任国防部长,未获同意。
  9月4日 与金光侠(15)会谈。
  9月5日 辞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职务,由邓华任司令员,杨得志、杨勇任副司令员。
  9月6日 以军委名义致电福建军区并厦门前线指挥部:7日再停止还击一天,以后我们则主动选择敌人地面目标和海上军事运输船只给以有力的轰击,如无显著有利目标时,则多停止一两天再行还击。
  9月7日 与金光侠在北京继续举行会谈,并将会谈记录报中央。
  9月10日 率中国军事参观团赴苏联参观有原子弹爆炸的实兵对抗军事演习。同去的有刘伯承、粟裕、陈赓、许光达、刘亚楼、邓华、陈锡联、宋时轮、王尚荣、周希汉(16)。17日,演习讲评会后,在宴会上,布尔加宁(17)将飞行员投掷原子弹的一把钥匙赠给彭德怀。20日去莫斯科。26日回到北京。
  9月15—28日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被选为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回国后参加大会。
  9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下列12人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并决定由彭德怀负责军事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 同李富春磋商在中苏会谈时,积极主张提请苏方帮助建设原子反应堆。
  9月29日 毛泽东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任命彭德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0月1日 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首都国庆五周年的受阅部队,并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发布命令:“根据宪法赋予的保卫革命和建设成果,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任务,为了解放台湾。为了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我命令你们:时刻保持战斗准备,加强军事政治训练,加强统一意志,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努力学习苏联军队的一切先进经验,掌握现代化作战艺术,发扬革命英雄主义,服认命令,遵守纪律,为争取和保证每一个军事任务的胜利完成而奋斗。”(18)
  10月3日 参加中苏会谈。这次会谈。是以应邀前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的苏联党政代表团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米高扬为一方,中国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陈云、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李富春为一方举行的。会谈时,毛泽东提请苏联帮助建设核反应堆,赫鲁晓夫说可考虑,经日后双方磋商,1955年4月27日签订协议,苏联援助建一试验性核反应堆和一个回旋加速器,1958年6月建成。10月12日发表会谈联合公报说:“现议定苏联军队自共同使用的旅顺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撤退和移交应于1955年5月31日前完成。
  10月4日 宴请苏联顾问。同苏联党政代表团的军事组安东诺夫大将会谈。
  10月5日 新的军委开会研究组织与分工。
  10月6日 向毛泽东报告,提出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等单位,原来都是直接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现在国防部已经正式成立,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已经撤销,以上各部的名称均应予以改变。经与刘伯承、贺龙、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诸同志共同考虑,拟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等等。毛泽东10月8日批示:“中央书记处已批准照此办理。”军委办公厅于9日通知全军。
  10月7日 出席由毛泽东主席主持的新的军委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军委会议一般的均由彭德怀主持,参加人员除军委委员外,讨论哪个部门的工作,可吸收该部门主管人员参加。军委委员健康情况不好的,亦可早退和少到或书面提出意见。军委每周应举行一次会议,在紧急情况下,甚至每天谈半小时,以互通声气和共同决定问题,建立集体领导以统帅国防力量。
  10月14日 主持第二次军委会议,介绍安东诺夫对我军建设提出的建议,因我国财力有限难以购买那样多苏联武器,已在同安东诺夫会谈时作了解释。
  10月21日 主持第三次军委会议,决定1955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和勋章奖章制。关于军服样式的问题;由贺龙召集有关同志研究。
  10月22日 告总参谋部拟电通知华东军区:印度总理尼赫鲁于27日至29日访问宁、沪、杭,原定于25日轰炸大陈岛敌军,推至11月1日。此前10月14日,军委曾致电华东军区同意用一个轰炸机大队和八艘快艇于20日前后轰击大陈岛。
  10月28日 主持第四次军委会议,同意今冬在山东半岛举行集团军进攻战役演习,邀请苏军派员来参观,由叶剑英出面接待。张宗逊与刘伯承商定演习日期后发请柬。
  10月30日 主持第五次军委会议。会上一致同意邓小平在会上转来的中央书记处确定的军事机构负责人员名单,并决定由邓小平报请中央政治局批准。会上讨论了军委委员的分工,仍按过去商定:罗荣桓管总政、总干、军事法庭;贺龙、徐向前管海、空、防空、公安、炮、装甲、工兵、铁道等八个军兵种;刘伯承、叶剑英管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聂荣臻管装备和兵工生产;朱德、林彪、陈毅暂不分工。同时讨论并通过了兵役法的第11次修改稿,决定呈报中央审核。
  11月1日 主持第六次军委会议,讨论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草案)(第14稿)。1日至4日我空军连续轰炸大陈岛、一江山岛。
  11月2日 主持第七次军委会议,讨论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勋章奖章条例》(草案)(第15稿)。
  11月3日 主持第八次军委会议,讨论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薪金、津贴暂行办法》(草案)。
  11月4日 主持第九次军委会议。鉴于军委会议制度已确定,原军委例会处理的各项具体业务,改由总参主持的联合办公会议处理。军委会议与总参主持的联合办公会议如何分工,由黄克诚拟出规定,由军委会议通过后实施。
  11月6日 主持第十次军委会议,决定改军械部为总军械部。还讨论了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工作。
  11月8日 主持第十一次军委会议,讨论全国军区重新划分方案。
  11月11日 向毛泽东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薪金、津贴暂行办法》,已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请予批准下发,以便于1955年1月开始实行。毛泽东于13日批示:“刘、周阅后,退彭照办。”19日用国防部长名义颁发到全军。
  11月16日 主持第十二次军委会议,决定在他赴山东参加军事演习期间,由聂荣臻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同时讨论了各位军委委员的分工及其同业务部门的工作联系方式。在讨论将要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时说:“目前重点是建设空军、防空军,陆军中的重点是炮兵,海军的重点是快艇和潜艇。”
  11月18日 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报告:呈上《兵役法》和《勋章奖章条例》(草案)。此两件已于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修改通过,请审阅,以便及早送给人大常委进行酝酿,争取在今年12月中旬的常委会上通过,公布实施。周恩来在22日批道:“我改了几个地方,不知妥否。”毛泽东在23日批道:“退彭德怀同志,照办。同意周恩来同志的修改意见。应召集在京的国防委员开一次会,征集意见。”
  △ 在审批总参装备计划部《关于122榴弹炮试制鉴定的结论》及其附件时,批道:“关于122榴炮,同意按试制定型生产。并准备130加农炮厂。然后就该厂基础扩建为152新式榴炮厂。此事,请装备计划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商妥后,再以军委名义呈请中央批准。”
  11月18日 与叶剑英出发到山东半岛参观军事演习。20日,在潍县听取陈伯钧汇报演习的训练课题,随后到平度、蓝村地区演习现场视察。24日回到北京。
  11月29日 主持第十四次军委会议,讨论并确定于1954年12月15日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军队中几项重大制度的改革在实行中需要进行的各种工作。关于浙东沿海作战,彭德怀说,在12月尽可能打下一江山或南北麂山岛,因美蒋有可能达成签约协议。(19)会议还同意对“重庆”号军舰暂不修复。因远航无空中掩护,修复后维护费用高,不如把经费用于小型舰艇。
  △ 批准122榴弹炮基本定型并进入试制批量生产。
  11月30日 请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准备在12月15日召开军委扩大会议,讨论全国军区的重新划分和实行《兵役法》、《军官服役条例》、《勋章奖章条例》和《薪金、津贴暂行办法》等,以及如何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和其他准备工作问题。同日,毛泽东批道:“请刘、周、朱、陈、邓阅,退彭德怀同志照办。会议请彭德怀同志主持,我不准备参加。”
  12月2日 给董安第(20)复信,赞扬了他两次来信要求参军想当飞行员的热望,并说已告兵役机关和空军帮助登记检查。经审查合格,董安第实现了夙愿。但庐山会议后,被勒令退役。
  12月3日 主持第十五次军委会议,决定潜艇由青岛驶往上海、舟山海域锻炼,请贺龙、粟裕、陈赓检查海军准备情况。
  12月7日 将《军官服役条例》(草案)修改本送呈刘少奇和中央政治局审核。此前12月3日晚,中央书记处曾开会讨论《军官服役条例》(草案),并提出修改意见。6日刘少奇又打电话给彭德怀,商谈对于该条例的修改问题。军委根据这些意见修改后,本日再次送政治局作最后审核。
  12月10日 向毛泽东报告:遵照你的指示,在12月9日下午召开了一次国防委员会,讨论了《兵役法》和《勋章奖章条例》。绝大部分党外人士都表示了意见,认为这两个文件经过多次研究修改,已很完善,特别是《兵役法》,一方面吸收了苏联兵役制的经验,同时也表现了中国的特点。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意见。当时经过研究,在《兵役法》中有两条作了文字调整,统一了一个名词;在《勋章奖章条例》中有一条作了补充和改动。会后请大家吃便饭。
  △ 主持专门会议,讨论副排级女干部的处理问题。
  12月11日 毛泽东就华东军区12月9日报来的攻打一江山岛的作战计划批示:“彭德怀、粟裕同志:因美军正在浙东海面作大演习,攻击一江山时机目前是否适宜,请加考虑。”彭德怀同粟裕、陈赓磋商后,当日以军委名义电告华东军区:鉴于美蒋条约已签订,台州地区正多风季节,我之准备尚未充分完成,因此攻一江山行动不宜太急,时间可延至明年1月,也不必限于攻一江山岛。华东军区接电示后18日又向军委建议,仍以攻一江山为有利。军委于12月21日电告华东军区:同意攻一江山,只要准备好了,就发起攻击。
  △ 主持第十六次军委会议,讨论并基本通过关于陆、海、空军给养辎重、被服供给标准及军官被服标准。在会议最后发言说:对于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以后的供给标准,应当有一次切实的研究,要组织专门小组重新审查。这个问题作为即将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的最后一个议程,军委和各部门首长的口径要保持一致,要注意向浪费现象作斗争,不要怕得罪人,否则就会得罪人民。这个审查小组,建议以贺龙同志为首,在京的各有关部队的首长参加,由总后勤部负责做具体工作。
  12月14日 主持第十七次军委会议,讨论重新划分大军区方案。
  12月15日 参加国防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讨论军官服役条例。
  12月17日 主持军委扩大会议开幕。20日在大会上,就纯洁部队问题说:总政分工领导保卫工作的同志,对于空军严重失密事件(21),数次汇报讲不出理由来。这个案件一定要破,不破不行。六个多月破不了案,到底是什么问题,是什么道理,是谁在保护着窃密的人,保护着反革命?应该把侦破工作的经过写出来,要向中央负责!
  12月22日 同吴尔巴诺维奇(22)会谈说:目前中国不好撤消省军区,因省很大,兵役制、治安和代管单位都要省军区来管,大军区要重新划分;拟在五到十年内训练2500万后备兵;保留有战斗经验的骨干有必要,斯大林在1952年9月曾谈过这件事。
  12月24日 总干部部拟一电稿,拟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彭德怀为此写信给周恩来:“我意即埋在朝北,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似此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周恩来于25日在此信上批道:“同意彭的意见,请告干部部另拟复电。”同时将此件转送刘少奇、邓小平阅。(23)
  △ 主持召开军委临时会议,研究公安部队改为地方警察问题。
  12月28日 主持召开军委临时会议,讨论军委扩大会议总结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12月29日 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总结,讲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实行三大制度(即义务兵役制、军官服役条例和军官薪金制)问题;二、全国军区划分问题;三、公安部队整编问题;四、部队军事训练与干部军事学习问题;五、保障军队成分的纯洁问题;六、提高干部思想觉悟与防止堕落腐化问题;七、培养有实战经验的初级干部问题;八、建立武装力量监察部的组织与工作问题。这个总结,在1955年1月27日经毛泽东、刘少奇批准,印发全军。
  12月30日 向毛泽东报告:顷接代总顾问口头转达苏联国防部意见,拟于明年1月下旬商谈两国联合防空问题,请我们届时派人出席。经过研究,已准备派有关特种兵的领导干部前往参加。毛泽东批复照办。
  12月31日 以国防部长名义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工作条例》(草案)。
  ① 饶漱石,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② 四个条例,即《政治工作条例总则》、《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条例》、《政治委员工作条例》、《总政治部工作条例》。
  ③ 韦国清,时任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
  ④ 杨国宇,时任青岛海军基地参谋长。
  ⑤ 张学思,时任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⑥ 王少庸,时任青岛市委书记。任质斌,时任青岛市市长。
  ⑦ 齐安聚,时任第七十八师师长。
  ⑧ 根据这个报告,军委和总政治部于8月8日发出《制止某些高级于部腐化堕落违法乱纪行为的指示》。全军师以上党委先后召开会议,对团以上干部传达教育。据1955年7月统计,共揭发师以上干部160人,其中兵团级3人,军级28人,属于屡教不改者34人,造成人命案者7人,致使女方自杀未遂者5人,奸幼者13人。贯彻这次指示,对震慑和制止歪风起了积极作用。
  ⑨ 彼得鲁瑟夫斯基,时任苏联总顾问。
  ⑩ 张震,时任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
  (11) 事后对直接肇事者,分别判处徒刑一年、禁闭一个月,地面指挥干部受通令警告处分,并按英国要求赔偿了36.7万英镑。
  (12) 王秉璋,时任空军副司令。方强,时任海军副司令。邓华,时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吕正操,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王诤,时任总参通信部长。
  (13) 钱三强,时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14) 石一宸,时任华东军区作战处长。
  (15) 金光侠,时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民族保卫相。
  (16) 许光达,时任装甲兵司令。刘亚楼,时任空军司令。陈锡联,时任炮兵司令。宋时轮,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17) 布尔加宁,时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18) 1995年10月1日,也宣读过类似上述内容的命令。1956年6月9日第七十六次军委会议讨论国庆节检阅部队的准备工作时,彭德怀说,每年阅兵命令内容相同,今年可否不发命令,由各位元帅轮流检阅,以过渡到由总参检阅部队。6月13日向中共中央请示。毛泽东7月13日批示:“仍由国防部长阅兵,并照旧发布命令,不要改变。”1957年9月,彭德怀在军委会上说,前几年国庆阅兵,沿用苏联的形式,宣读的命令,其实没有什么命令的味道,而且阅兵也不必要发布命令,今年拟改为讲话。报经中共中央批准,当年和1958年都改为讲话。
  (19) 1954年12月2日,美国和台湾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20) 董安第,当时是一位在哈尔滨从事公安工作的青年。
  (21) 空军严重失密事件,指1954年6月26日,空军后勤部丢失一份空军实力登记。
  (22) 吴尔巴诺维奇,时任苏联副总顾问。
  (23) 毛岸英遗骨移葬于志愿军领导机关驻地桧仓烈士陵园,墓碑上列叙其生平。但无高瑞欣墓。彭德怀得悉后为之不怿。高瑞欣,1926年生于河北省安国县王玉巷村,1941年入伍,1947年3月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当参谋。新婚不久即入朝。罹难后,彭德怀致电西北军区,说他为解放大西北作出过贡献,并慰问其亲属。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毛岸英牺牲事,信中提到“高瑞欣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
  

彭德怀年谱/王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