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彭德怀 > 全文图书 > 彭德怀年谱
|
1962年 64岁 |
王焰 |
|
|
1月11日—2月7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书面报告和讲话。报告和讲话一方面说,彭德怀同志“信中所说的一些具体问题,不少还是符合事实的。一个政治局委员向中央的主席写一封信,即使信中有些意见是不对的,也不算犯错误”;另一方面又说:“长期以来,彭德怀同志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他参加了高岗、饶漱石反叛集团”,“是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有国际背景”,“背着党中央进行派别活动”。并说:“所有人都可以平反,唯彭德怀同志不能平反。”毛泽东插话:“只要不是里通外国。”七千人大会前后,中共中央为过去几年政治运动中批判错了的党员干部平了反,彭德怀不仅得不到平反,反而又被加罪升级。 1月 看到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后,气愤地给杨尚昆打电话说:“转报主席和刘少奇,申明我没有此事。”他曾几次对人谈到:“本来这一段我的心情比较平静,看了刘少奇这个讲话后,很不舒服,书读不下去,觉也睡不好。”又说:“本来打算过了春天再到老区(太行山)去做些调查研究,现在这样子不能下去了,去了人家不好办。” △ 写出《评刘少奇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书面报告和讲话》。称:“刘少奇说:‘长期以来,彭德怀同志在党内有一个小集团’,‘他们的反党活动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完全是无中生有。这实际上是欺骗了同志,欺骗了党,也欺骗了自己。”在对刘少奇“虚构的两个理由”驳斥和申诉后说:“真理只有一个,事实已经作了结论。少奇同志对客观事物作了歪曲的分析,即凭空推测动机的错误结论,这个结论是主观主义的,事实将要再次证明是错误的。我没有任何反党小集团,也没有同任何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这对我是污蔑。” 2月底 开始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写关于“里通外国”、“小集团”、“历史”问题的申诉信。 6月16日 写完给“主席并中央”的信(即“八万言书”)。首先说明写这封信的直接原因是“对今年一月份北京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同志的报告和讲话中的某些提法,有不同的意见。”郑重声明写信的目的请求中共中央实事求是地搞清他的问题。“这次,也许有人对我怀疑,为什么正在我国面临暂时困难的时刻,再次给党的领导同志去信,是否意味着‘攻击党的领导同志’和‘反党阴谋’呢?对这个问题我郑重地声明:我没有以上那种目的。我只是想根据我党一贯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我错误的实际情况弄清楚。” 这封信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庐山会议前后的情况”。关于在庐山“组织派别活动,阴谋篡党”问题,详细写出庐山会议前期和周小舟、张闻天的几次交谈情况。说:“从以上我同两位同志的谈话内容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或其他阴谋目的,绝大部分是互相交换了各自对当时形势的看法。我认为这样做,在我们党内,尤其是到会成员之间,是可以的,也应该被允许的。”“这次刘少奇同志在扩大的工作会议的报告和讲话中说:‘他在党内背着中央进行派别活动,他阴谋篡党。’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我实在难以领受。如果说,那样讲对党对人民有利,那么我服从党的利益;如果说,那样讲就是对我错误的恰如其分的估计,那么我就申述我的意见——我没有搞派别和篡党活动。”在庐山为什么要给毛泽东写信?信中说,当时客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概括为‘浮夸风’、‘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强迫命令’等,在庐山会议初期,到会同志并没有倾心置腹地谈出。鉴于以上这些情况,就促使了我给主席写信的念头。”“一九五九年七月十四日我写给主席的那封信,主要是将我在西北小组会上不便讲的一些问题,提要式地写给主席。……这些问题如果由我在会议上提出来,会引起某些人的思想混乱;如果是由主席再重新提一提‘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这些问题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纠正。……并没有什么‘阴谋篡党’、‘反对毛泽东同志’的目的。那封信,只概括地提出了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我想,横直是写给主席自己作参考的信,他会斟酌的。”“可是,事与愿违。……七月二十三日上午,主席在大会上讲话,从高度原则上批判了那封信,说它是一个右倾机会主义纲领,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并且指出我犯了军阀主义、大国主义和几次路线上的错误。听了主席的讲话,当时很难用言语形容出我沉重的心情。回到住所以后,反复思索主席的讲话,再衡量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动机,怎么也是想不通。”“在会议发展的过程中,我采取了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态度,只要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就行,而对自己的错误作了一些不实际的夸大检讨。……唯有这所谓‘军事俱乐部’的问题,我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庐山会议期间,就有追逼现象;特别以后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时期,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在庐山会议结束后,我就想把我在军队三十年来的影响肃清、搞臭……,但是我不能乱供什么‘军事俱乐部’的组织、纲领、目的、名单等,那样做,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我只能毁灭自己,决不能损害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 第二部分,“关于高饶联盟的问题”。回忆了从1936年西征认识高岗到抗美援朝前后同高岗几次来往的情况。承认自己“由于感觉迟钝和政治上的落后”,对高岗认识不清,这是个“严重的错误”。但“以上我同高岗来往的经过和谈话,是抱着对党忠实的态度回忆和写出来的,自问是真实的。”“少奇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到底是高、饶联盟,还是彭、高联盟呢?恐怕是彭、高联盟。’我认为少奇同志这样来强调这个问题,未免有点过分,同时与事实也是有出入的。” 第三部分,“我同外国人的一些接触过程。”关于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的问题,写了全部十次同外国人接触的情况,着重写庐山会议前出访东欧八国的情况。申明“我没有背着我党在外国人面前搞什么不利于我党的勾当来讨好外国人,更没有什么‘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加在我身上这一丑恶的罪名,引起我心情上极大不满”。 第四部分,“我的历史过程及其几个问题”。针对刘少奇“我们把隐藏在党内几十年的隐患揭发出来,把他清除”的说法,回顾了自己的历史,并检查了历史上几次错误。说明有功有错,功劳是最主要的。对于“大国主义”问题,也就是在抗美援朝时和朝方几次争论的问题,说:“我在志愿军赴朝工作期间,对于战略战术方面是坚持了原则的,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大国主义’行为。但是在谈话的方式、方法上是有缺点的。” 第五部分,“关于军事路线问题”。针对1960年10月军委扩大会议提出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问题,从建军原则、领导制度、战略方针和民兵制度四个方面检查自己。“在我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那段时间中,虽然有缺点和错误,但是不能得出什么‘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结论。”信的最后说:“特别是‘同某些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有关’和‘以便达到他个人的和他的小集团篡党的目的’问题,我再次向党中央申明,我没有同任何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也没有任何企图小集团篡党的阴谋,我诚恳地希望中央审查这些问题。” △ 去中南海,把上述长信亲手交给杨尚昆,并附给杨一封短信说:“我阅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文件之后,实事求是的作了检讨,不符合事实的我也作了说明。惟时间长,问题多,加以写得潦草,不便于中央同志审阅,请饬铅印多份送中央领导同志为感。”杨尚昆根据彭德怀的要求,把信打印多份,送给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各领导同志。 7月底 北京地区遇到建国以来罕见的大雨。一天凌晨,冒雨直奔村民卢兴家中,见卢兴住的两间老房上漏下灌,情况危急,忙催卢兴一家八口到他家里住。卢家执意不去。遂叫哨兵搬来芦席,上房为卢兴苫房顶。又逐家查看,把危房的人家都叫到吴家花园里,把姜汤一碗碗送到每个人手中。 8月 因大雨院中小河涨水,鱼池里的鱼跑出许多。说不要紧,反正让老百姓吃去吧。 8月22日 给毛泽东并中共中央写信,称:“我阅读了今年一月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文件以后,于6月16日写信给主席和中央,想蒙审阅。我写那封信的目的,只是为了想把我所犯错误的性质弄清楚,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任何企图。”“我诚恳地再次向党申明,我在党内没有‘小集团’和企图‘篡党’的丑恶野心,也没有同任何外国人在中国搞〔颠〕覆活动。”“请求主席和中央组织专案审查,处理我这一莫须有的罪名。如查有确实证据,愿受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制裁,哪怕是处以死刑和开除党籍,都是不会怨恨的。”最后恳请:“只要把这一问题弄清楚以后,我就不会再来打扰主席和中央其他同志了。我带着苦闷的沉重的心情,再次请求对我所犯的错误,进行全面的审查,作出正确的处理。泣伏呈辞,恳希鉴察。” 9月 给毛泽东并中共中央写信。称:“一九五九年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贯彻八届八中全会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精神,检查我在军队中各个时期所犯的错误,这对我来说是再一次的深刻的教育……不过事情经过了三年,事实真像也逐渐明白。特根据我党一贯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某些不合事实的,申诉我自己的看法。”一、所谓“篡军”问题。“在军委扩大会议期间一定要我供出所谓‘军事俱乐部’以及它的组织、名单、纲领、计划和目的。当时,我再三申明没有这种组织,也没有想过。我认为当时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推测,给我这样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今天还需再次申明我没有‘篡军’的野心和阴谋。”二、所谓“篡改军史”问题,是:“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日军事科学院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总政治部竟将我那次漫谈发言,截头去尾地印发到会(军委扩大会)同志,作为我‘篡军’或‘篡改军史’的证据。”这个发言,“对于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讲得不充分,不完全,不条理,缺乏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具体分析”;“把平江起义看作革命来潮的信号,把平江起义另写一章,我认为也是可以这样讲的。即或有估计不恰当之处,也不是什么‘篡改军史’的大阴谋和有意降低南昌起义的历史价值。”三、对于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我在军事科学院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是这样说的:‘毛泽东同志是个人,他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在关键上起决定作用,但对整个历史不起决定作用。’这话是有毛病,也就是有错误的,但不能得出什么‘篡改军史’或者‘篡军’的结论。”此外,还就加诸他身上的另外几个所谓“问题”,一一作了说明。 9月22日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审查委员会,由20人组成,本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审查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三座门,主要是审查彭、黄(克诚)、张(闻天)三人。 9月24—27日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在分析国内形势时指出,国民经济情况开始好转,但目前还存在困难,全党需要团结一致,进一步贯彻“八字”方针,继续调整国民经济。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的讲话。全会揭发批判习仲勋等人所谓利用小说《刘志丹》进行的“反党活动”。全会决定成立彭德怀专案委员会和习仲勋专案委员会,对彭德怀和习仲勋等进行审查。在八届十中全会召开前,中央通知他不要出席十中全会和参加国庆活动。 12月14日 吴家花园警卫战士开始秘密记录彭德怀的言论、行动和同外界接触情况。 12月23日 提出想看电影《槐树庄》、《李双双》。说,那个片子很好。集体起来,是全民必经之路。单干没有集体好,它不能机械化,力量是小的。但个体经济消灭有点过早了,因为中国农村单干了几千年嘛,走快了,接受不了。集体起来,还是旧犁、骡子,增产还是不可能多的,一遇到天灾还是不行,主要是农业机器还差得远。 |
|
彭德怀年谱/王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