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 > 唱腔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戏曲音乐概论》同州梆子唱腔音乐



     
  同州梆子唱腔属于板腔体音乐结构形式,其板式有〔二流板〕、〔慢板〕、〔流水板〕(实为〔带板〕)、〔二倒板〕、〔垫板〕、〔滚板〕六种。这六种板除〔二倒板〕不能作为独立板式使用外,其余五种板式均可作为独立板式使用。除〔滚板〕有苦无欢外,其余五种板式均有欢、苦之分。
  一般说来,依照剧情及人物情绪的需要,各板式前均有叫板,由于各板式的板眼不同,速度有别,叫板尽管均为散节奏节拍形式,但仍可分出叫板完后起什么板。同州梆子各板式的叫板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即拖腔叫板和无拖腔带韵叫板。拖腔叫板又分有实词拖腔叫板和虚词拖腔叫板。速度慢而情绪平稳的唱腔多用拖腔叫板,速度快、情绪激烈的唱腔多用无拖腔带韵叫板。
  (一)唱腔板式
  1.〔二流板〕
  〔二流板〕是同州梆子六种板式中的一个主要板式。它灵活多变,可容纳长短不一的唱词,因而用得较多。擅于叙事,生、旦、净、丑皆用。由于速度的不同,分〔快二流板〕和〔慢二流板〕,无论是快、慢〔二流板〕还是欢、苦〔二流板〕其板眼结构均为一板一眼,记谱为2/4拍。有的也将〔快二流板〕以1/4拍记谱,主要是为了读谱、演奏乃至配器方便,但板眼关系始终不变。〔二流板〕以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为基本段式(乐段),上句、下句均由两个腔节或三个腔节构成,凡由两个腔节构成一个乐句的,腔节之间无有过门,三个腔节构成的乐句,一般情况下,第一腔节后均有过门,而且过门均为尾句的重复或变化重复。有时还常常依照剧情及人物情绪的需要,延伸过门,延伸的这部分素材,主要是重复板头音乐。〔二流板〕的起唱形式分两种,即眼起板落为它的基本起唱规律,称红板开口(弱拍)落于板(强拍)。另一种是板起板落,为它的变化起唱形式,为碰板起唱(强起强落)。落音方面,上句自由,可以说凡在它调式内的任意一个音上均可落,而下句一般均落在调式主音上,所以上句具有展开性,拖腔、过门多在上句。
  〔二流板〕的唱词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时也出现八字句或六字句,可作为七字句的变化形式。七字句的词格为二、二、三,十字句的词格为三、三、四。
  2.〔慢板〕
  〔慢板〕是同州梆子唱腔的重要板式,其旋律性,歌唱性极强,主要因速度慢而得名,擅于抒情叙事、怀念。一板三眼,记谱为4/4拍。唱词以十字句居多,词格为三、三、四,有时也出现三、四、三格式,其次是七字句。
  〔慢板〕因速度的不同,分有紧三眼板和慢三眼板,上、下句结构形式,每句由四个腔节组成,上、下两句各四个腔节的起唱规律相同,均为中、末、板、头,上句落音规律与〔二流板〕相同,凡在它调式内的任意一个音上均可落,而下句一般情况下落在调式主音上。欢、苦结构相同。另外〔慢板〕中还有一种“阴司板”,其旋律低暗,有苦无欢,常用于剧中人昏厥*(左更右生)醒。
  3.〔流水板〕
  〔流水板〕也称〔带板〕,当戏剧矛盾上升到高潮时,常选用这种板式。其节奏节拍形式分为两种,即整节奏节拍形式和散节奏节拍(指唱腔而言)形式,〔双棰板〕为整节奏节拍形式,有板无眼,记谱为1/4拍,起唱规律为弱起强收,苦音唱腔上句落音自由,一般多落在4 5 ↓7 1 2诸音上,欢音多落在5 6 1 2 3诸音上,下句均落在调式主音上。〔双棰板〕唱腔无有拖腔,不用过门。其次是散节奏节拍形式的〔流水板〕,演唱自由(须受人物情绪的限制),而梆子的击法始终是以整节奏节拍形式击拍的,被称为“紧打慢唱”或“整打散唱”。又因速度的不同,〔流水板〕还分有紧、慢之别,所有〔流水板〕唱腔,均以双棰击鼓伴奏。
  4.〔二倒板〕
  〔二倒板〕唱腔是同州梆子六种板式唱腔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一个上句,因之不能独立成段。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居多,由两个腔节构成,其唱腔分带腔和不带腔两种,第一腔一般情况下均落在1音上,第二腔落音较为自由,欢、苦唱腔结构相同。速度较慢的以2/4拍记谱,速度快的也可以1/4拍记谱。
  5.〔垫板〕
  〔垫板〕,散节奏节拍,欢、苦均备,分一句〔垫板〕和多句〔垫板〕。一句〔垫板〕后常接唱别的板式,多句〔垫板〕唱腔也常常独立成段使用,之所以称〔垫板〕,是因每句唱(依照人物情绪,有的也在每两句唱后用铜器铺垫)后用一固定铜器垫套,气势较大、擅于表现刚毅坚强,大义凛然等情绪,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居多,无板无眼,散打散唱。〔垫板〕由于速度的不同分有〔慢垫板〕和〔紧垫板〕,又因唱句多少的不同,分有〔空儿垫板〕,只有上句而无下句,常以特定的铜器来作补充,长于表现慌恐不安,措手不及等情绪。
  另外,〔垫板〕中还有一种称作〔大起板〕的板式,无板无眼,散节奏节拍形式,其起板和板头过门与〔垫板〕不同,为己所特有,唱词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只有一个上句,且有苦无欢,由四个腔节构成一句,演唱上较为特殊,首一腔无词,且用假嗓(二音)拖腔,然后用铜器垫奏引出第二腔,如果唱词为七字句,那么第二腔四个字完后再甩一小腔,铜器铺垫后引出第三腔三个字完又甩一小腔,铜器垫奏,第四腔无词,仍以假嗓(二音)演唱,与首一腔形成呼应,用铜器结束。〔大起板〕均用在人物出场前演唱,气势宏伟,擅于表现刚毅稳健,怨愤难平的情绪。
  6.〔滚板〕
  〔滚板〕,有苦无欢,无板无眼,散节奏节拍形式,说唱兼有,富有吟诵形式,多在剧中人悲痛欲绝,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特定环境下使用这种板式。由于唱词形式的差别,分〔滚白〕和〔滚板〕两种,〔滚白〕的唱词为散文句,只要符合剧情及人物情绪,唱词内容并不固定,唱中加白。〔滚板〕的唱词为规整的五字句,二、三结构。无论是〔滚白〕还是〔滚板〕,演唱上不用梆子伴奏,只是依照情绪的需要,在适当时用铜器和过门垫奏。
  (二)彩腔
  彩腔,是同州梆子唱腔的组成部分之一,多在〔慢板〕唱腔中出现,但并非每段唱中都有彩腔。一般来说,彩腔均用假嗓(二音)演唱,多用于生、旦行当,其旋律婉转细腻、富有极强的歌唱性。〔欢音慢板〕彩腔有“花花腔”。〔苦音慢板〕有“苦相思”、“哭腔子”,“六梆子”,有欢、苦之分。〔二倒板〕的彩腔分有欢、苦,称为“倒板序子”。〔流水板〕唱腔中也有彩腔,其位置多在唱腔的结尾处,只有苦音而无欢音,与“喝场”在某种程度上有所相同,但“喝场”一般情况下均用本嗓演唱,有苦无欢,为紧打慢唱形式,多用于人物极度悲伤的情绪。
  (三)起板、转板、落板
  不同的板式有其不同的起板、转板、落板,即就是同一板式因速度的不同,也不见得起板,转板、落板也都相同。
  1.起板形式
  起板在铜器的组合上有大、小之分,即大铜器和小铜器(也称小三件),大铜器所用乐器有暴鼓、铙钹、钩锣、手锣等,小铜器所用乐器为干鼓、铰子、手锣。
  〔二流板〕起法十分丰富,但从类别上分为两种,即大起和小起,大起使用大铜器,小起使用小铜器,大起有“大安头”、“大安头带把”、“五棰大安头”等等;小起的如“流水小带板”、“争争桄”以及“小四棰二流板”等等。
  〔慢板〕的起法一般分为两种,即安板和三棰安,安板不用铜器,只用鼓板,三棰安用大铜器起奏。
  〔流水板〕的起法千变万化,依照剧情及剧中人情绪的变化,来选用大、小铜器,无论怎样起奏,板头过门是一致的。欢音板头过门为:
  苦音板头过门为:
  〔二倒板〕的起法只有一种,且不用铜器,只用板鼓。
  〔垫板〕的起法分〔紧垫板〕和〔慢垫板〕两种。〔紧垫板〕的起板铜器和板头过门只用半截,短小急促;〔慢垫板〕的起板铜器及板头过门为完整的全过门,显的情绪舒展,刚毅而庄重。
  〔滚板〕的起法均用大铜器,分“渗棰”和“垂头子”两种,前者均带有“亮调”。
  2.转板形式
  转板即为板式的更换,由一种板式转入另一种板式。不同的板式有其不同的转板形式,而这种不同的转板形式取决于剧情及人物内在思想感情变化的需要。
  〔二流板〕若要转入其它板式十分灵活方便,特别是通过留板后可任意转入其它板式,常见的多为转入〔垫板〕、〔流水板〕、〔滚板〕等,均用铜器衔接起奏。通常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倒板带咬”转入〔慢板〕。
  〔慢板〕的转板一般均由上句转,最常见的是转入〔二流板〕,变一板三眼为一板一眼,由十字句(上句)的最后一字转入〔二流板〕,分带拖腔转板和不带拖腔转板两种,无论是带拖腔还是不带拖腔,最后一字都得变一板三眼(4/4拍)为一板一眼(2/4拍),即落在〔二流板〕的“板”(2/4拍的强拍)上,转入后的〔二流板〕须由眼上起唱。另外〔慢板〕通过留板叫散后还可以转入〔流水板〕等,但留板时必须变换节奏,由4/4拍到2/4拍再到1/4拍最后为散板。
  〔流水板〕除了自身含有整节奏节拍和散节奏节拍形式(指紧打慢唱)外,通常最为常见的是转入〔慢板〕,须由铜器或曲牌起奏。
  〔二倒板〕常见的是转入〔慢板〕,其转法分两种,如果唱词是七字句的,第一腔为四个字;唱词是十字句的,第一腔为六个字,第二腔三个字(七字句)、四个字(十字句)均散唱,后以铜器转入〔慢板〕,另一种就是“倒板带咬”转入〔慢板〕。
  〔垫板〕一般多转入〔慢板〕,其转法是上句完后必须通过铜器起奏转入〔慢板〕。
  〔滚板〕的转板一般多为通过铜器起奏来转入其它板式。
  3.落板形式
  落板,即一段唱的结束。同州梆子的落板有留板、齐板、砸板、送板。
  1)留板
  留板即可作为一段唱的结束,又可将板留下来后接唱原来的板式,无论是作为唱腔的结束还是留板后再接原来的板式,均由整节奏节拍形式变为散节奏节拍形式。其散唱的句子不一,有从最后一句开始部分散唱的,也有从最后一句的后半句散唱的。〔二流板〕、〔慢板〕以及〔流水板〕的留板基本相同。
  2)齐板
  齐板为一段唱的完满终止,无论是〔二流板〕、〔慢板〕、〔流水板〕的齐板,均保持各板式原有的基本板眼规律,均以整节奏节拍形式结束唱腔。
  3)砸板
  砸板为一段唱的猛收,在唱腔进行中,依照剧情及人物情绪变化的需要,需要立即将板收住,一般均用一固定铜器,多为一棰,且这一棰均和要收板的最后一字停止在板上,故称砸板,多用于〔二流板〕落板中。
  4)送板
  送板这种落法类似于秦腔落板中的黄板,常作为一本戏或一折戏的结束。送板这种落板形式仍需变化节奏,一般情况下,均在最后一句唱的倒数第三个字前用一固定铜器,称〔三棰〕,然后最后三个字散唱结束,多用于〔二流板〕和〔流水板〕唱腔结束。
  〔垫板〕的落板分留板、砸板和送板。〔滚板〕的落板以一棰铜器“扫齐”最为常见。
  (四)杂调的来源及结构
  杂调仍为同州梆子唱腔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牌名各异的杂调既可独立使用,也可联缀在一起,集中反映一折戏,有的甚至一首曲牌可独立的表现一折戏。这些不同的曲牌均来自民间,它们的结构,使用乐器以及个性特征等也都有别。
  〔罗罗腔〕:是吸收“南罗腔”的曲种,其结构以帽头、正板、收煞三部分组成,海笛领奏,笛子等乐器伴奏,击节乐器不用梆子而用手锣伴奏,以2/4和“廾”记谱,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六字句为辅,演唱时主奏乐器不包腔,只奏过门,唱腔似说似唱,曲调轻快活泼,例如《石佛口》、《闹观》等。〔罗罗腔〕只有一首曲牌,从头至尾反复使用,可以独立地表现一折戏。
  〔小调〕:流行于陕西东府一带(关中东部)。唱词为七字句,曲调尾部的行腔带有“猫儿呀狗娃的*(左口右外)”等虚词,对曲词有装饰补充作用。主要用海笛、竹笛、弹拨乐器伴奏,鼓板领奏,碰铃击节。曲调婉转修扬,轻快活泼。
  〔钉缸调〕:陕西地方民歌小调,因用于丑角戏〔大钉缸〕而得名。唱词为七字句,以海笛为主加弹拨乐器伴奏。曲调欢快明亮,长于表现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
  〔小放牛〕:由插曲和唱曲两部分组成,如〔八板〕、〔割韭菜〕、〔迎春花〕等。由于这些曲目在〔小放牛〕一剧中使用,所以统称为〔小放牛〕。以七字句唱词为主,但六字句和十字句也常出现。这些曲牌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联缀在一折戏里使用。伴奏乐器以鼓板点拍,碰铃击节,笛子领奏,笙和弹拨乐器伴奏。
  〔娃娃腔〕:为调节戏剧气氛而用的插曲。定调与唱腔相同,伴奏不用二股弦,用海笛领奏,其它乐器伴奏,打击乐以鼓板点拍,云锣花奏。
  〔板歌子〕:一种似说似唱的演唱形式。唱词为五言体,板起板落,演唱时以鼓板点拍梆子击节。弦乐辅以节奏型轻声伴奏,增强诙谐幽默的气氛。
  〔王婆骂鸡〕:插曲性的说唱形式。七字句结构说唱相兼。结尾引腔处带有“腊梅花”的虚词,四句为一段,唱时不用二股弦,用海笛领奏,唱时乐队不包腔,只奏过门,曲调悠扬明朗而富于歌唱性。
  另外,在同州梆子的不少剧目中,还保留着原始的昆曲词牌,如《渔家乐》的“闹馆”、“乐渔”、“御祭”三场以及折子戏《五子登魁》、《封相》、《封王》等剧中,其唱词均为长短句结构形式,所用曲牌有〔点绛〕、〔油葫芦〕、〔哭皇天〕等,笙、笛、海笛、唢呐伴奏,仅用鼓板击拍。小嗓演唱,旋律流畅婉转,优美动听、韵味独特而深厚。
  (五)音阶调式及旋律特征
  同州梆子唱腔音乐为七声音阶,其调式以徵调式为主,偶尔也有宫调式。同州梆子唱腔音乐,同样分有两条不同色彩旋律,欢音徵调式音阶为5 6 7 1 2 3 ↑4 5,4音比本位4略高,但又不到#4,其演奏(西洋乐器均按本位4处理)上民族(拉弦乐器)多数凭感觉演奏。骨干音为5 6 1 2 3,特性音为6 3。苦音徵调式音阶为5 6 ↓7 1 2 3 4 5,↓7音带有一定的游移性,基本上接近于b7,西洋乐器演奏均按b7处理,距风格较近。苦音旋律中的骨干音为5 ↓7 1 2 4,特性音为4 ↓7。尽管同为徵调式,可调性色彩不同,主要是各自所强调的骨干音尤其是特性音的不同,才使它形成了两条不同色彩的旋律。
  行当不同,唱腔旋律的特征也都有别。一般说来,生角唱腔慷慨激越、起伏跌宕;旦角唱腔委婉流畅、优美细腻;净角唱腔雄健刚毅、平直粗犷;丑角唱腔诙谐幽默、说唱结合。
  同州梆子的用语以及唱词的辙、韵规律与秦腔别无两样,请参照秦语音部分,这里不赘述。
  (六)定调及各行当的音域
  同州梆子早期的定调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一出戏中的主要角色而定,由于生、旦、净、丑各行当均由男性扮演,一般定为F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女演员的介入,使行当在演唱方面有了明显的区分,一度时间曾定为G调,由于男女音区上的差异,为了使男演员演唱不吃力,大约由60年代起,至今定为F调。
  旦角的音域为4—1(b—f3);生角的音域为5—5(c1—c3)(丑角的音域与生角基本相同);净角的音域为5—3(c1—a2)。
  出处:陕西戏曲音乐概论/许德宝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