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南端公》 第十一章 陕南端公戏与神秘文化 二、阴阳五行,陕南端公祛病的内涵



















  缺医少药,依然是偏远农村和山区当前最大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农村合作医疗体制曾中断了很长的时期,稍有些医疗水平的农村医生也被请到了正规的大医院,医术高明的中医中药专家就更不用说了。送医送药下乡也多是昙花一现。广大农民有病找谁?小病小灾抗一抗就过去了,慢性病常见病,家中常备的一些草药,熬一熬也能抵挡过去。可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一些突发的、与精神刺激相联系的“邪崇”时该怎么办?这恰是跳端公最拿手的,减缓一下病人和家属的痛苦,对病人和家属稍稍实行些许安慰,总还可以办到。对这一点,笔查所调查了解的案例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汉中跳端公比较适合哪些病症呢?具体地说:一是“疯病”,也就是农村常见的精神失常;二是“邪崇”,也就是突发的、莫明其妙的、疑神疑鬼的病,就是俗话说的“心病”;三是“窝子病”,即一家人或一拨人突然患一种病,这个好了那个又跟着病,此起彼伏,即通常所说的瘟病;四是“病身子”“药罐子”,即是同一个人患同一种病,时好时坏,持续不断。汉中跳端公为什么对这些病有“疗效”呢?笔者对此也曾经大惑不解,于是用了半年多时间进行跟踪调查。和端公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病例个案调查,详细了解病者的发病史,还为此专门请教中医药老专家,对照病例查找医书古籍,把中医的“五行”“阴阳辨证”理论,中医的秘籍《祝由十三科》与调查病例进行比较研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中医中药的“阴阳”“五行”辨证理论,虽然是抽象的、思辨的,但其中所蕴涵的独特魅力和奥秘是不容置疑的。
  据《古今医统》(徐春圃著)载:“巫彭初作周医官,谓人唯五谷、五药养其病,五声、五色视其生,观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五脏之动,遂用五毒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气养之,以五味节之,以祛百病。”巫彭在《山海经》中是一个半人半仙的神医。民间传说中活了800岁的彭祖也和他颇为相似。《黄帝内经》对五行的解说更为详细,是中医阴阳五行说集大成的典籍。在中医药学里,五行说是最具有权威的指导理论。
  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这个理论:“天地造化而草木生。刚交于柔而成根茎,柔交于刚而成枝干,叶萼属阳,华实属阴,由是草中有木,木中有草,得气之粹者为良,得气之戾者为毒。故有五形焉,金、木、水、火、土。”由于“阴阳”“五行”构筑了中国医学的大框架,因此它与传统的养生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民间尤其精通此类学问。“端公者,古之大巫也。”而这些世代传承的端公们,师承了几千年的民间文化精粹,能没有奇人异术吗?汉中跳端公以其独特的外在形式寓“阴阳”“五行”“民间养生”为一体,就不足为怪了。
  端公们的身份大都是农民或山民,他们同在一个地区,或同属一村一镇,或亲朋相交彼此十分了解,这对医患双方都很便利。汉中跳端公有一批热心的组织者,更有众多的联络者,他们消息灵通已经到了无所不知的地步。按当下的时尚语言讲,他们有自己的“信息网络”,所以在祛病方面能够“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上述4种病症均与精神失调有关,端公们对请他们作法事的病者的祖宗八代清清楚楚,对患病的根苗一目了然,病人的脾气性格、身体状况更不用病人和家属自述,对病者的生存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各种看似复杂的情况也很了解。由于掌握了患者的第一手资料,汉中跳端公自然就能做到对症下药和药到病除了。
  汉中跳端公对五行的运用很广泛,还表现在打卦、占卜、相术、算命、风水、占候、测字、择吉等方面。
  因为对五行的运用始终贯穿了广大农民和山民们的生产、生活的全过程,所以,汉中跳端公在地方上的年节礼仪中,在山民们的红白喜事中,甚至在邻里纠纷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跳端公,可以达到娱“神”娱人的效果,还能够兼顾到祛病消灾,又何乐而不为呢?据笔者调查,汉中跳端公的费用是很廉价的,适当的一点粮食作物(还可以在收成后支付),或多或少的现金,都是协商而定的,都是在病患者的支付能力之内的。另外,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不付报酬。对于缺医少药、生活困难、精神崩溃的病者及家属,他们能得到“神的关注”“神的保佑”和“病一定会好”的承诺,这种安慰让患者及家属的精神为之振奋,这种心理暗示,让病者得到了许诺,增强了患者与疾患作斗争的信心和力量。小病跳一次端公就可能痊愈了,有些病稍微麻烦一些,需要多跳几次才能好。这其中的奥秘,当然和中医的“五行”“阴阳”治疗学有关系,这就是汉中跳端公祛病的法宝。
  出 处:陕南端公/王继胜,王明新,王李云编著.—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