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戏曲音乐概论》 线腔音乐三、器乐


  (一)乐队和乐器
  线腔乐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60年代以前的传统线偶乐队由4—6人组成,不分文、武场。分工如下:
  鼓板怀:又叫说戏的,演唱和指挥全剧,演奏暴鼓、堂鼓、手锣、马锣兼奏截子等。
  铜器1人:演奏大锣、铙钹、铮子,可根据忙闲随时变换。
  截子1人:打梆子、提靠子,给偶人戴帽子,换场景,兼搭戏。
  胡琴1至2人:演奏胡琴、哨呐、大号,兼搭戏。
  笛子1人:兼大号、打杂、摆场面等。
  60年代以后木偶演出的乐队增加到8人左右,分工较前细致,名称也有所改动:
  司鼓1人:演奏干鼓、暴鼓、堂鼓、兼奏手锣、截子;
  铙钹1人:兼铮子。 大锣1人:兼截子。
  胡琴1人:兼唢呐。 二胡1人:定“52”弦。
  笛子1人:兼唢呐。 三弦1人:定563”弦。
  1957年搬上大戏舞台,乐队有了较大发展,参照秦腔的乐队建制,分为文、武场,共13人。武场有:
  司鼓1人:指挥乐队,击干鼓、暴鼓、堂鼓,兼截子,马锣。
  铙钹1人:兼铮子。 大锣1人:兼截子。 手锣1人。
  文场有:
  胡琴1人:领奏文场,兼唢呐。 笛子1人:兼唢呐。
  二胡2人。
  高音板胡、三弦、琵琶、中胡、大提琴各1人。
  线腔的特有乐器为:“截子”。
  截子:也叫梆子,由长约150mm、宽约32mm、厚约18mm的两扇枣木板一端穿绳系之构成。左手上下扇击,声音脆亮。
  铮子:直径100mm左右的小锣,固定在带把的铁圈内,以细铁棒敲击。专为线腔调击强拍,乱弹调不用。
  马锣:直径约190mm、边宽25mm的平面锣,线腔调伴奏乐器。
  胡琴:又称母胡胡、皮弦胡。形状同板胡,琴柱长670mm,琴弓由40mm宽、5mm厚的竹板弯成,马尾长590mm,腰码与码子相距340mm,牛筋弦,音域a—a2。奏时,左手食、中、无名三指戴铁帽按弦,发音低沉厚亮;
  低音板胡:大舞台主奏乐器,取代皮弦胡,定“52”弦,形状同秦腔板胡。
  其它伴奏乐器与秦腔伴奏乐器相同。
  (二)伴奏规律及特点
  线腔唱腔由线腔调和乱弹调构成,在乐队的伴奏上,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分。
  1、线腔调唱腔的伴奏规律
  线腔调唱腔的伴奏规律为唱时不奏,奏时不唱,在过门即将完时,起唱与过门的落音相重叠,当唱腔落音未完时,过门的起奏却与唱腔的落音相重叠。落板时,唱腔和伴奏一般为同步进行。特色乐器铮子,在〔慢板〕唱腔中只击强拍,在〔二八板〕唱腔中,拍拍均击,过门中花击。截子在唱腔中不击,在〔慢板〕过门中击强拍,〔二八板〕过门中拍拍均击。马锣为线腔调唱腔过门的伴奏烘托乐器,依照剧情及人物情绪的需要,马锣在唱腔中的伴奏停止后,常响一声手锣,手锣一响,说明马锣伴奏停止。
  2、乱弹调唱腔的伴奏规律
  乱弹调唱腔的伴奏规律与秦腔伴奏规律相同,演唱、伴奏同步进行。唱腔中不用铮子击拍,而用截子击拍,另外,过门中不用马锣伴奏,这也正是乱弹调不同于线腔调在伴奏上的重要区别之一。
  (三)曲牌和锣鼓经
  线腔曲牌依照内容和乐器组合的不同,分管弦曲牌和唢呐曲牌两类。相比之下管弦曲牌较少,用于特定的表演之中,如〔重台〕用于丑角祭奠上香,〔假重台〕用于丑角的表演,〔十娘奉琴〕专用于十娘抚琴的特定情景之中。
  线腔的唢呐曲牌并不太多,现有的曲牌多数为秦腔曲牌。在结构上除〔大升帐〕为套曲外,其余均为单曲,用于帝王登殿、元帅升帐、摆宴、迎宾、祭奠等场景。
  线腔的锣鼓经根据用途分动作铜器、板头铜器以及开场铜器。早期的传统木偶线腔的演出,因受舞台的限制,动作表演简单而少,铜器也少,且随意性很强,许多铜器即兴随击。搬上大戏舞台后,不仅武场使用的打击乐器与秦腔的打击乐器基本相同,包括所演奏的锣鼓经曲牌名乃至演奏技法也都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出 处:陕西戏曲音乐概论/许德宝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