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文献书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西戏曲音乐概论》 线腔音乐二、唱腔音乐


  线腔唱腔属双声腔(线腔调和乱弹调)的板腔体音乐结构形式。其唱词多为十字句、七字句。十字句的词格为三、三、四、七字句的词格为二、二、三,兼有五字句和长短句,五字句的词格为二、三。
  线腔唱腔由叫板、起板、唱腔、过门、送板、落板等部分组成。叫板形式和秦腔基本相同。线腔的起板由两部分构成,即“帽子”和“原板”,既可单独用也可前后连接使用。“帽子”因角色和起板法不同而异,“原板”则是起板的基本曲调(主体)。“送板”有送回“原板”的意思,是线腔的特点之一。为了避免唱腔单调,或给角色提供表演的机会,或在线腔调和乱弹调对唱之间,或需要起留板曲等,都要用“送板”曲调加以过渡。各板式的唱腔,都以上下句为一联,句间或段间加过门连接。
  (一)线腔调
  线腔调的板式有三种,即〔慢板〕、〔二八板〕和〔大滚白〕。
  1)〔慢板〕
  〔慢板〕记谱为2/4拍,速度较慢,生、旦多用,在现代戏中一般用于正面人物。因起法及所表现的情绪不同,〔慢板〕又分“铜器慢板”,“阴司慢板”、“马锣慢板”和“截子慢板”四种。
  铜器慢板气魄较大,长于表现人物庄重、稳健的性格,且多用于生、旦,旦角用它表现忧伤哀怨等情绪;阴司慢板,旋律低沉,专用于生、旦起死回生时唱;马锣慢板,有特定的起板曲“帽子”,主要用于表现旦角潇洒、活泼的性格;截子慢板,仍有特定的起板曲“帽子”,多用于本戏开始,且多由生角坐唱,旦角〔大滚白〕后,依照情绪的需要,常接用截子慢板。
  慢板上下句一般均分为两腔,首句第一腔均带有拖腔。即可独立使用,也可与其它板套用。单独的慢板唱段一般只唱四句,称“四句慢截”。慢板一般转入二八板,转板位置多在上句第一腔过门奏完后,从第二腔开始直接唱二八板,节拍由2/4转1/4,从下句转板的较为少见。其落板多为截板。
  2)〔二八板〕
  〔二八板〕因早期上句均为八板而得名。记谱为1/4拍,是线腔调最常用的板式,能表现各种情绪,适宜于各种角色。既可独立成段,也可与其它板式连接使用。上句唱腔一般分为两腔,十字句、八字句前三字一腔,剩下的字为一腔,七字句一般不分腔。〔二八板〕的剁句子唱法无固定格式,由演唱者自行掌握,可用在二八板唱段之中,也可单独成段。〔二八板〕唱腔旋律,按角色有生、旦、净、丑之分,按速度有紧慢之别。
  〔二八板〕的起法很丰富,有单棰锣起、马锣起等。大舞台常用的是截子起。起板曲虽有角色之别,但大同小异,并有“帽子”和“原板”之分。生、旦行当通用的起板曲是基本曲调,净、丑角用的起板曲是变化曲调,3、6二音很突出,4、7二音基本不用,以表现豪放、滑稽的性格。阴司板起板曲是基本曲调的低奏。紧二八板的起板曲是基本曲调的紧缩。“大回子”是较长的“帽子”,专用于“小滚白”之后,常以轮奏形式演奏,表现极度悲伤的情绪。
  “小滚白”是〔二八板〕的哭腔叫扳,记为廾,常用于生、旦行当,有特定的起法和过门。
  二八板的落板有两种,一为临时性截板,可在任何一句(上句、下句)均可截止,用于转换角色或简短表白,截板后可接唱也可接留板曲道白。二为终止落板,落板时必须将末句分为两腔,并加入不同的衬词结束。
  3)〔大滚白〕
  〔大滚白〕是冤仇戏里常用的板式,节奏自由,记为廾,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随剧情而变,长于表现悲愤哀怨的情感。词句字数不限,有一句和多句之分。一句的是一句之后,另起板转入其它板式。多句的则在板头和唱腔中用大过门。〔滚白〕可独立构成唱段,直接落板,也可转入〔二八板〕、〔带板〕等。
  (二)、乱弹调
  乱弹调的板式有:〔慢板〕、〔二八板〕、〔带板〕、〔垫板〕、〔二导板〕等。
  1)〔慢板〕
  〔慢板〕,音调高亢激昂,速度较慢,富有极强的旋律性和歌唱性。记为2/4拍,分有普通慢板和净角慢板两种。普通慢板用于须生、武生演唱,旋律中多强调4、7两音;净角慢板专用于各种净角演唱,旋律中多强调3、6两音。两种慢板的唱腔结构相同,除首句分为前三字一腔、后七字一腔并拖腔外,其后的上下句均不分腔,遇到七字句、八字句唱词则加衬字按十字处理。
  乱弹慢板的垛句子唱法,和线腔调的剁句子唱法完全相反,前者是句句相连,不分腔,不拖腔,不用过门,情绪紧张激烈,后者是分腔,拖腔,用过门,句句分开,情绪缠绵悱恻,有剁开之意。
  〔慢板〕的起法和线腔慢板相同。它可以单独成段,也可转入其它板式,多数转入乱弹〔二八板〕。转板一般从上句开始,从下句开始也可,转板时把唱腔分成前三字后七字两个分腔,第二个分腔散唱后接二八板起板曲;也可从某唱腔过门后直接转入其它唱腔。落板法和线腔慢板相同。
  2)〔二八板〕
  〔二八板〕,常用板式,节奏鲜明,灵活多变,可容纳各种长短不一的唱词,但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记谱为1/4,上下句均不分腔,可单独成段,也可前接慢板后转带板。转板法有两种,一是在上句唱腔过门后直接唱带板的“叼句子”(即垛板切分唱法);二是在下句唱腔后不奏过门直接唱一句整打散唱,然后再起带板曲。
  〔二八板〕的起法有三种,一是普遍使用的大带板起,表现稳健持重的情绪;二是在〔二八级〕唱段后重起,一般用小锣起;三是在剧情急促时直接起。起板曲分“帽子”和“原板”两部分,“帽子”只用于唱段开始,“原始”可在唱段中视剧情重复使用。〔二八板〕没有“送板”曲,落板时一般先转入带板,然后落板,直接落板的情况很少。落板过门和线腔二八板相同,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视情绪速度而定。
  3)〔带板〕
  〔带板〕,富有强烈的戏剧性,常常是当剧情及人物感情上升到高潮时使用这种板式,其唱腔在节奏上分为两种,一为整打散唱(也叫紧打慢唱),记为廾、1/4,节奏紧密,激情奔放;二为规整形叼句子,记谱为1/4,节奏稳健,铿锵有力。〔带板〕又有一句和多句之分,一句〔带板〕之后,多转入线腔〔二八板〕、小滚白〔二八板〕,或转入乱弹〔慢板〕、〔二八板〕等;多句〔带板〕常常先唱一句整打散唱后,再转入叼句子唱法。〔带板〕可单独成段,也可与其它板式连接使用。
  带板的起法有多种,落板法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唱段末尾倒数第二句(上句)用整打散唱,下句分两腔落板;二是直接用铜器截板。
  4)〔垫板〕
  〔垫板〕,也称“箭板”。散节奏节拍形式,记谱为廾。既可独立成段,也可与其它板式连接使用。唱腔有一句和多句之分,一句垫板之后,常转入其它板式;多句垫板既可独立成段,也可同其它板式连接使用。每句或两句唱腔之间垫两棰铜器,烘托气氛。
  〔垫板〕的起法有两种,一为气势恢宏的大起,用得最多,二为不常用的直接起。落板法只用两棰铜器结束。
  5)〔二导板〕
  〔二导板〕,只有一个上句,前六字为整节奏节拍形式,记谱为1/4,后四字用散唱。七字句前四字为整节奏节拍形式,后三字用散唱,记为廾,用于〔二八板〕转〔慢板〕之间,属过渡性唱句(在这里,类似送板的使用),不能单独构成唱段。
  喝场,并非一种板式,属紧打慢唱形式。记为廾,无固定词格,多为呼天唤地的感叹语,表现极度悲愤之情,视剧情有一句、二句、三句之分,据用途有大滚白喝场、小滚白喝场、带板喝场,唱法基本相同,只是起板曲有别。
  (三)音阶调式及旋律特点
  在陕西戏曲剧种的板腔体唱腔结构中,唯有线腔最为特殊,其唱腔旋律的构成无有欢、苦之分,只是由于角色行当的不同,其唱腔有类似欢音、苦音的现象。如净、丑行当演唱的线腔调〔二八板〕和净角演唱的乱弹调〔慢板〕、〔二八板〕,其旋律强调3、6两音,而4、7两音只是作为经过音或辅助音存在,这类行当所唱的不同板式唱腔、在旋律色彩上类似于秦腔的欢音唱腔。除此之外的其它行当的不同板式唱腔,特别是〔阴司慢板〕、〔大滚白〕以及“小滚白”、“喝场”等,旋律中均强调4、7两音,尤其是7音带有一定的游移性,距b7较近,西洋乐器演奏时按b7处理,4音比本位4略高,但不到#4,按本位4处理。这类唱腔的色彩类似于秦腔的苦音唱腔。线腔唱腔的音阶、调式为七声徵调式:5 6 (↓)7 1 2 3 (↑)4 5。净、丑行当的唱腔旋律强调3、6,生、旦行当的唱腔旋律强调4、(↓)7。
  线腔唱腔的旋律特点是,旋律进行中,三度以上的大跳常常连续出现,其跳进的范围多在一个八度内,且这种跳进有其相应的规律性,先下行后上行,形成了线腔唱腔旋律上的基本特点。
  (四)定调、音域及演唱
  木偶时期的线腔,一本戏要定两到三次调,开始一般定为D调,习称“四眼调”,笛子筒音作5,开四眼为2。戏到一半时,定为E调,称“五眼调”还需升调,再定为#F调,习称“六眼调”。搬上大舞台后,多为一调到底,定F调或E调。
  线腔调唱腔的音域一般为b—e2(5—1)。乱弹调生角的音域为e—e2(1—1),旦角的音域为a—#f2(4—2),净角的音域在一个八度左右。
  线腔的用语为合阳一带语音,属关中语系,和西安地区语音基本相同,演唱时,要求吐字清晰、行腔委婉、细腻,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提线表演的传统演唱方法,其生、旦、净、丑各行当的唱腔和道白均由“说戏”的一人完成,演唱次要角色的均由“搭戏”的一人完成,主要操作偶人表演。由于主要角色由一人包唱,所以各行当的唱腔旋律差别不大,音色、音域对比不太明显。60年代以来,由于女演员的介入,彻底改变了男扮女角的习惯,使各行当的唱腔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出 处:陕西戏曲音乐概论/许德宝编著.—西安: 陕西旅游出版社, 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