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流派与传播


  以同州梆子为鼻祖的秦腔,在明末清初前后,形成了五个流派。即:东路秦腔也称同州梆子,西路秦腔也称西府秦腔;中路秦腔也称西安乱弹;南路秦腔也称汉调桄桄;北路秦腔也称遏宫,各路秦腔在共同的板腔体格式基础上,和当地语言结合并且吸收了一些民乐、民歌以至不同的发声方法演唱之后,都具备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东路的宽音大嗓、直起直落、慷慨激昂、苍劲悲凉。流行地区除大荔、澄城、合阳等二十多个县市外,又向晋、豫、冀、鲁诸省发展。乾隆三十九年(1774)被秦腔艺术大师魏长生带至北京,又在扬州、苏州等地演出了八年,遂将秦腔传播至南方各省。西路的细腻优雅、纤美缠绵,悠远深沉、平直舒缓,流行地区有宝鸡、凤翔、岐山等个多个县市,由西向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各地发展,南向四川、云贵、西藏及湖广、江浙一带流播。中路的高亢明快、清丽奔放,刚健婀娜、淋漓酣畅,流行地区有陕西全境、西北各省及西藏等地。南路的迂回悠荡、刚柔相济,清秀俊美、悠闲风趣。流行地区有南郑、汉中、西乡等许多县市。早在公元1573年至1620年,该剧种就向外扩展,流向了甘南、湖广、四川等地及西南边陲。北路的原为皮影小戏,其风格激越委婉、温雅细腻,低回柔美、呜呜动人,流行地区有富平、耀县、礼泉等许多县市,后于1960年搬上大舞台由演员扮演,有了许多改进和提高。1961年赴京献演,好评如潮。接着巡回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省、自治区,受到各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但是,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由于西安是陕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一大批有影响的剧社、艺人及优秀剧作家、社会名流的参与,使他们在吸收东西路诸派优点的同时,更对西安乱弹在唱腔、伴奏、化妆、表演与舞台美术等方面,都做了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这就使自身在其他各路逐渐衰落的情况下,屡屡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秦腔除广泛流行于省内各地与西北诸省外,民国时期,易俗社的汉口演出,特别是解放后,建国十周年,三大秦腔班社国内十三省的巡回献演,后来还赴台湾省演出。近年来,秦腔多次走出国门,在东、西方许多国家进行的演出活动,均受到了异国朋友、海外侨胞无与伦比的、极其热烈的欢迎和交口称赞,使秦腔声誉日炽,以至传到了天之涯、海之角。
  出处:当代戏剧. 200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