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顾二十年 开拓续新篇


  “振兴秦腔”二十年,成绩可喜。面对现实,尚须勤奋开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尽快举办戏曲编剧培训班。解决目前编剧队伍严重流失和青黄不接的突出问题,为剧本创作和整理改编打好基础。
  二、认真召开一次秦腔音乐研讨会。主要研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现在群众爱听、爱学、爱唱,演员们常唱、常演、常参赛的一些秦腔现代戏,如《血泪仇》、《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洪湖赤卫队》、《祝福》等,回顾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秦腔怎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现代戏,谱写新乐章,给观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秦腔现代戏。二是研究对新编历史剧和改编的传统戏,秦腔音乐如何能在认真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尽量做到既适应和引导秦腔老观众接受,又使中青年观众喜欢。    
  三、坚持积极走戏曲现代化的路子。20世纪后期的1990年,全国著名戏剧理论家张庚提出了“戏曲现代化”的理论,他指出,“戏曲现代化的目的是要把我国的戏曲文化,从传统遗产清理到新戏曲的创造看成一个总体,看成一个互相关联的事情。”1999年,他在《20世纪的中国戏剧》一文中,再次总结强调“话剧民族化,戏曲现代化”的问题。秦腔是中国戏曲艺术中一个古老的大剧种,已经而且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走现代化的路子,认真继承传统,积极改革创新。没有继承就没有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和未来。创新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人物形象的创新,音乐唱腔的创新,舞台造型手段的创新。当然,创新还必须是以“我”为主,扬长补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我”就是秦腔,要扬我之长,补我之短,博采姊妹艺术之长,也是为我所用。因此,不论是新创作现代戏,还是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传统戏,都要善于吸收当代新的文化、科技成果,发挥新的艺术创造力,不断丰富和提高秦腔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观众得到精神和艺术美的享受。当然,创新也是探索和实验,希望评论工作积极为创新鸣锣开道,支持创新,鼓励探索,通过实践,帮助总结,促其完美和成功。
  四、切实抓好重点,以点带面。“振兴秦腔”起步时,确定了五个实验剧团作为重点,而且还举办了实验剧团的汇报交流演出,推出了一批人才和优秀剧目,成绩斐然。近年又增加了两个实验剧团。希望能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包括政府行为和社会力量,积极创造条件,抓好重点院团的建设与重点剧目的打造,以点带面。
  五、继续高举旗帜,促进秦腔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振兴秦腔”这一口号已经二十年,从二十世纪跨入了新世纪。现在面临西部大开发,要建设文化强省,我们殷切希望“振兴秦腔”的旗不要歪,更不能倒。为此,希望陕西今年能再一次高高举起“中国秦腔艺术节”的旗帜,继续促进秦腔院团和剧目的学习交流,增强竞争意识,促进秦腔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本文系作者在“振兴秦腔”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出处:当代戏剧. 200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