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演员修养中“技”、“戏”关系浅议


  笔者从事戏剧表演已30年,走过了一条艰难困苦、复杂曲折的道路,担任过京剧艺徒、歌舞演员、秦腔演员、话剧演员、导演及业务领导工作。多年艺术实践告诉我,作为一个称职的演员,必须在个人艺术修养中正确处理“技”与“戏”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技”与“戏”的关系
  无论是歌舞、戏曲、话剧演员,都会在个人艺术修养中碰到如何处理好基本功(即本文中的“技”)与剧本理解及角色表演(即本文中的“戏”)的关系问题,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做法。据笔者了解,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重技轻戏”。这类多为科班出身,自小练基本功,常以专长自诩,对剧本、角色理解不屑一顾。二是“重戏轻技”。这类多为院校毕业生或“票友”出身中途转行的演员,基本功先天不足,但文化程度较高,偏重于人物形象塑造或声唱技巧。三是“戏技并举”。这类多为科班出身的有心者,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及技巧,又重视剧情挖掘、人物塑造,往往事业有成。对“技”与“戏”的关系,还存在一些五花八门的认识,众说纷纭,不一而终。笔者认为应从认识、实践和提高三个方面来理解“技”和“戏”的关系。
  “技”者,基本功也,是通过长期刻苦训练所获得的本领,戏剧表演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是基本功的体现。但是“技”毕竟是基本的、基础性的,它要表现出来,还得有一定的表演、体现能力。仅有基本功,没有表现能力也是演不好戏的。”戏”者,舞台上叙述故事、展开矛盾、塑造人物之综合也。“技”应是为戏服务的,所以有“技为情设,技为戏设”之说。凡是舞台表演,都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技艺来表达。因此可以说,“戏”、“技”虽是两个方面,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演员在自我艺术修养中如不能自觉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往往会步入误区,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演员个人修养中“技”与“戏”关系处理的一些误区。
  1、“技”与”戏”互相脱节。
  有的戏曲演员演了一辈子戏,扮演过成百个角色,会唱各种唱段,被人称作“戏包袱”但却不识谱,不会视唱这些唱腔的乐谱,教青年演员唱段时能“得里格里格郎”到底。而有的青年演员声乐条件很好,具备五线谱视唱能力,能用外语演唱世界名曲,但在剧团学民歌剧或戏曲唱腔时,却“拐不过弯”甚至跑调、掉板等等。引起这些奇怪的矛盾现象的原因在哪儿呢?笔者认为前者重传统,死守以师带徒的方法,对前人留下的传统方法,只讲继承,缺乏改革和创新,对人物塑造只知模仿,不知创造,只能“形似”,不能“神似”;后者多属“三门”演员(即家门、校门、单位门),自小从家中去艺校上学,毕业后分配在剧团工作。他们往往“重洋轻中”喜欢美声,轻视民族唱法,更瞧不起戏曲,而且重理论轻实践,说起来头头是道,上了舞台就傻了眼。二者在自我修养中总的来说,还是犯了“技”“戏”脱节的错误。
  2、重“技”轻“戏”。
  一些青年演员进入戏剧团体后踌躇满志,很想有一番作为,为自己制定了翔实的自修计划,拼命提高技艺,早练功,晚练声,想练得一身绝技,一鸣惊人,但却忽视了对“技”的应用和在应用中增长技艺的道理。有的过度疲劳,排练时声音嘶哑,甚至有的拉伤筋骨上不了戏,急于求成,适得其反。“技”、“戏”很需要同步进行,只有双方同步进行,才能练得真“技艺”,才能有较高质量的 “戏”。基本功的自修,必须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坚持每日必须的技练,另一方面要将舞台实践融入到练技中去,达到双学、双嬴,同步提高,才能获得艺术表演技能的有效长进和艺术表演水平的较快提高。 
  3、重“戏”轻“技”。
  这种技戏脱节的现象比“重技轻戏”更为普遍和严重。一些青年演员为了出成果,为了早日获取经济利益或社会影响,找门子,拉关系,千方百计争角色,急于在舞台上展现个人风采。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艺、功力,力不从心,达不到导演的要求,演不出角色的性格,在排练中不断停顿,其唱段不时受到乐队埋怨,其台词常受到导演喝止。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演出中,“场场有进步,场场有错误,还要出事故”。有其参加演出,导演捏着一把汗,团长悬着一颗心。没有条件硬着头皮上,吃了缺乏技艺的亏,恰似无本之木不能长青,无源之水不能长流。
  三、处理好“技”与“戏”的关系
  1、理清个人艺术修养思路。很多演员不知修养是怎么回事。其实,修养每天都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在进行着修养。你为了提高思想觉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这就是在进行理论修养;你为了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文化水平,刻苦钻研各种文化知识,这就是在进行文化科学知识的修养;你为了更好地进行艺术形象创造,不断地苦练基本技艺,吸取各个剧种的长处,阅读大量艺术理论书籍,坚持以其指导艺术实践,这就是在进行艺术专业修养。本文中的“修养”是指后者。所谓修养,从词义上看,“修”为整治,是求其精美,“养”为培育,是求其充分,二字合用有切磋琢磨、涵养熏陶之意。具体地说,艺术修养是演员个人在职业道德、文化水平、艺术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和涵养积累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个人学习和锻炼的情况不同,修养的程度与水平也就不同,
  艺术修养是演员在思想意识和艺术素质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它既是一个不断提高、创新进步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自我约束、反省、修正完善个人的过程。所以起点要高,要把个人的艺术修养与党的文化工作联系起来,要给自己找一个思想支撑点,要立志做先进文化的排头兵。这样,在个人修养中就不至于患得患失,一曝十寒,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2、摆正“技”与“戏”的位置。
  如前所述,基本技艺训练和舞台排演实践是戏剧表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演员艺术修养的目的是使个人能尽快适应舞台表演,并不断提高演出水平。除思想意识、艺术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提高之外,主要是从“技”、“戏”两方面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这两个方面,虽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毕竟还是有“你我”之分,并且在自我锻炼中总是先分后合、分分合合的。如话剧演员一般要先从语音、台词、小品开始,然后到独幕剧再到多幕剧及大型话剧。那么“技”和“戏”谁更重要呢?自我修养中以谁为主呢?我看还是“并重” 为好。“技”、“戏”如双翼,不能少一翅,即行话所言“容技于戏,技戏皆活”。所以在个人修养中,要坚决克服对这二者的偏重现象,既要有两全其美的自修计划,又要针对实际,及时进行“缺什么补什么”的训练。我做艺徒时,一个同学的基本功不错,模仿力特强,对电影、戏剧中的人物从表情、神态、声音都可模仿得惟妙惟肖。但上了排练场后,手足无措,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唱起来声音发抖、发虚。老师说他是“台下红”上不了场,后来只有改了行。其技艺不过硬是重要原因,但缺乏临场经验却是根本原因,其病相在“技”不到家,原因在“戏”训练不足,只练“技”不上戏,技艺就像西瓜皮,好看不好吃。另一方面,有的青年演员能够演戏,上台胆子大,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但却不为同行看好,说他们“路子野”、“戏脏”,观众也觉得“不精彩、俗气”。这是什么道理呢?关键在基本技艺不过硬,或者说缺乏正规训练。其病相在“戏”,病根却在“技”。只演戏不练技,戏就像皮球泄了气,看来看去不美气。
  3、“技”“戏”结合,相得益彰。
  我们在自我修养中,要在技戏结合上下功夫。在“技”方面来说,要谦虚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付出艰苦劳动;在“戏”方面来说,要正确处理好技与人物塑造,技与剧情表达的关系,运用舞台阵地和自己的技艺,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观众。要养成良好的勤学苦练习惯,要有立志成才的志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能吃得苦中之苦,并且持之以恒。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要注意艺术品位,要把艺术质量放在首位,要去掉浮躁,专心致志、不慕虚荣、不贪金钱,把思想和精力都投入到艺术修养中去,使自己整个身心都沉浸在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之中。
  综上所述,“技”和“戏”在演员个人艺术修养中的关系,实际上是基础和应用的关系,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其中存在许多实践和理论的问题,可挖掘的课题很多,拙文不过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企望同仁指正。
  出处:当代戏剧. 2004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