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浅谈秦腔板胡的包腔艺术




  板胡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拉弦乐器,发音高亢,具有独特的器乐风格和表现力,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亦在民族乐队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秦腔乃“梆子腔的鼻祖”,故板胡也被称为秦胡、梆胡或大弦,就连曲艺节目的伴奏中也有板胡的一席之地。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使板胡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其影响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尤为显著。笔者在秦剧团从事板胡演奏二十多年,深感要以板胡为主带动乐队的整体演奏,起到为全剧增色、美化的作用,除熟练掌握板胡演奏要领和技巧外,对板胡包腔功能的正确理解和恰当处理,更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在演员演唱时,板胡演奏者尤其要全神贯注,把处理好“包腔”,作为此时此刻演奏的侧重点来对待,这样去做定会收到理想的整体演出效果!    
  如何搞好板胡的包腔艺术?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熟悉和学会唱腔,让唱腔更好地为剧情服务。    
  戏曲的各个唱段,反映着各种人物不同情况下的处世态度和内心活动,有些人物之间还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内在联系。所以,要想做到用包腔准确地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就必须深刻地了解剧情,把握好全剧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才能使自己的伴奏达到为剧情服务的目的。对一个主奏者来说,仅仅熟悉唱腔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下苦功夫准确地学会唱腔,特别是遇到一些没有新设计曲谱的老戏唱段,作为主奏的板胡演奏者,应把自己看作为“第二演员”,能够准确地学会唱腔,这样伴奏起来就会更准确、更自如。如《三娘教子》一剧,由于整个戏的唱腔是自己加工整理的,加之对剧情和剧中几个人物有较深刻的认识,因而伴奏起来得心应手。演员和观众都比较满意,这说明吃透剧本、了解人物不光对导演和演员极为重要,而且对伴奏者同样非常重要。
  二、把握好伴奏和唱腔的关系——宾主关系。  
  秦腔板胡虽是本剧种的领(主)奏乐器,但对唱腔而言,这仍是“伴”而不是“主”。在演唱中,它与唱腔同步进行,离开唱腔,它便不复存在。因为,它在这了“伴腔”。我们强调“宾主”关系,并不等于说伴奏不重要,更不能把伴奏摆在消极被动的位置上。相反,伴奏应责无旁贷地起到积极配合作用,很好地为唱腔服务。唱腔是塑造和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这个手段要发挥好,必须有伴奏的大力协助,缺一不可。在具体操作时,伴奏应该起加强补充和烘托唱腔的作用,并以此来突出和丰富唱腔。
  唱腔要立足于“唱”,伴奏要立足于“伴”。伴奏在“伴”的时候,要防止不顾整体艺术效果,片面突出伴奏者个人技巧的错误做法。这种本末倒置的错误倾向,颠倒了伴奏和唱腔的正确关系,这种偏向我们一旦发现,一定要坚决纠正。我们并不限制个人技巧的发挥,而是要求把个人技巧融化于整体之中,既不忘展示具体乐器的特性和风格,又要牢记为整个剧情服务的大目标。
  三、保持唱腔气口和伴奏弓法的一致性。
  熟悉和掌握演唱者的气口,对伴奏者来说,也极为重要。演唱这一环节要进展得顺利,不是演员一方可以完全办到的。仅就掌握换气而言,也不能只当成是演员的事,也与伴奏者关系极大。在演唱中,演员演唱时的换气和演奏者的换弓必须协调一致,即演唱者对唱腔抑、扬、顿、挫的处理和演奏者对弓法的变换运用必须保持一致。唱腔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短暂的停顿换气等,伴奏者都必须及时地紧密配合。长期实践证明:伴奏者气口如果掌握得好,配合得好,演唱者就会运气自如,行腔饱满,整体艺术效果必然是上乘的。如《玉蝉泪》第二场曹芳儿唱段:
  在演奏这段唱腔时我注意了三次换气的地方和强调了
  因而,每次演唱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协调好板胡和打击乐的统一关系。
  打击乐对于烘托和加强剧情气氛,配合演员表演,描写典型环境有着特殊的功能。“武场”的鼓板和“文场”的板胡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唱腔的起、转、收等几个方面。板胡伴奏者必须熟悉和掌握打击乐的板头铜器和各种鼓点。唱腔收尾时,不管是散、猛收或齐收,板胡都要与打击乐统一起来,而且必须服从于打击乐。否则,整个乐队和演唱就乱了章法,全剧演出就会受到损害。
  艺无止境,秦腔板胡演奏者除了内练硬功外,还要特别注意新形势下本剧种音乐唱腔方面的新变化和新创造,做到对外耳聪目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拓展思想范围,更好地了解观众的要求,使伴奏技艺有所提高,为演唱增光添彩,为全剧整体艺术的成功,做出积极的贡献。
  出处:当代戏剧. 2000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