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李锦航的探索


  李锦航的秦腔戏和清唱,这几年在西北和陕西连连获奖,最近又成为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清唱大赛一等奖中的佼佼者,广大观众和北京专家啧有好评,一时成为传媒追踪的热点和戏迷拥戴的新星,绐西部剧坛平添了一道风景。短短时间里,观众函电不绝,仅陕西报刊就有三、四十次报道,《陕西日报》在《北京专家点评李锦航》的专访中云:中国剧协艺委会副主任、艺术节评委霍大寿说,锦航秦腔功底深厚,有艺术天赋,又有新音乐的知识和理论,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当代文化。她的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仅在西北受欢迎,其他地区的观众同样能接受。艺委会评委,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朱唯英说:锦航最可贵的是能将秦腔的发声方法和科学的发声方法结合起来,演唱流畅圆融、清新脱俗、音区统一,收放吞吐自如,既有梆子声腔的特点,又有歌唱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两三年前我就看过锦航的演出,她在表演中对人物性格尤其是内心活动和感情世界理解的准确、捕捉的细腻、表达的精致,给我以很深的印象;在唱腔上,她似乎对秦腔旦角传统的唱法有所改造,稍稍显出一点儿现代感。但当时对她在艺术上的探索,并没有深入思考。只是觉得,这两个特点大约是锦航的演唱能够大幅度走出原有秦腔观众群,受到知识群体、青年观众和社会各界欢迎的一个原因吧。
  这次在中国秦腔节上听了她在《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唱段,另外又有机会看了她《三上轿》里崔秀英、《回荆州》里孙尚香的表演,听了她《梨花梦》、《红灯记》的唱段,深深感到锦航不属于那种仅靠自己嗓音独有的底色朴素形成演唱特点的演员,也不属于那种仅靠自己的悟性来感应人物、塑造形象的演员。她对自己的天赋条件和艺术潜能有深入分析和贴切认识,对自己演唱的定位、策划和艺术的追求,探索有非常自觉的意识,并且能够排除种种困难,以多年艰苦的努力执著地实现自己的目标。锦航不满足于当一般的好演员,而是要当艺术家,要当有所创造、有所建树的艺术家。
  她悄悄地、一步不让地朝这个目标靠近。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借钱去西安音乐学院进修,学习现代音乐系统的理论知识,接受声乐专家的指导,寻找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与秦腔发声的某些共同点,努力把声乐中可以利用的东西融化到秦腔演唱之中。她从小喜欢文学,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素养,提升戏曲表演境界,工作之余又参加了西安市柳青文学进修班学习。我曾给这个班上过课,记得当时很为班上有一位来学文学的戏曲演员感到诧异,也为她能学得那么认真、那么优秀而喜悦,以后几年她又系统学完了两种电大课程,先后拿到两个大专文凭。她还喜欢书画,有很多书画界的师长和朋友。这些都使锦航能够走出技艺的局限,在一个更博大的艺术文化场中来处理戏曲表演的具体问题,为她在演出中细致深刻地理解角色形象,在唱腔中吸收融汇各种演唱方法,提供了较一般戏曲演员更深厚的审美文化基础。
  她在《回荆州》里唱孙尚香,在传统旦角演唱中糅进了一点气声共鸣,显示出一种充分理解唱词性格和感情内涵之后的艺术处理能力。在秦腔吐字、喷口、颤音、断音、挫音、顿音、鼻音之中糅进了些许花腔女高音落英缤纷的装饰,又显示出一种在丰富、细腻基础上迸发华彩的艺术能力。一曲下来,把孙尚香在与刘备弄假成真的婚事中,一位少女内心那种向往与克制、喜悦与羞涩的复杂感,表现得活灵活现、恰到火候。这种融合多维声乐技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成功尝试,坚定了她的信心,促使她更加有意识沿自己的路子走下去。
  《三上轿》崔秀英的尖板转慢板“奴的夫遭陷害尸骨未葬”几句唱,本系高腔,锦航学过民族的和美声的唱法,结合胸腹联合式呼吸,靠咽壁的力量,发挥各个共鸣体的联合作用,用丹田结合戏曲喷口把字头推出,声音由于得到各共鸣腔的多层润色,显得格外丰满宏亮,有穿透之力,有镀铝之声。崔秀英绝望悲愤、爱极恨极的感情得到了准确逼真的表现。
  处理《梨花梦》“秋风阵阵天气爽”唱段,她借助此曲明朗欢快的特点,糅进西洋咏叹调高低音的换声技巧,又综合气声和花腔的某些特点,通过浑厚宏亮的中音区共鸣,徐徐将字送出,使声音柔和婉转、绵延起伏。然后翻高八度大幅度转折,产生头腔共鸣效果,再用顿音、跳音、装饰音逐渐下滑到中音区,尾音糅进京剧拖腔。这样处理跳跃而柔滑,很好地表现了天真可爱的梨花陶醉在秋色中喜悦激奋之情。    
  这几年来,我以为锦航的艺术探索大致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致力于以秦腔声乐艺术为基础,融汇民族的、美声的、通俗的各种技巧,创造出有个人特点的唱法,以适应正在变化的现代观众审美趣味,适应正在拓展的秦腔表演环境(比如广场、卡厅的演出),适应正在更新的秦腔传播手段(比如电视、广播、盒带、光盘以及互联网等传播手段)。
  二是善于运用各种声腔和唱法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状态。每接受一个角色,她不满足于重复前人的、哪怕是经典的唱法,总是认真分析角色的性格特色和发展脉络,分析人物在具体戏剧情境中特定的心理感情,不但唱出了秦腔的韵昧,而且唱出了人物的神情心态。
  三是特别钟情于悲剧角色的创造,在演唱悲剧唱段时,进入角色的迅疾和投入的深度都是罕见的。每每悲从中来,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交融一体,出现最佳状态。这可能和她人生经历、气质积淀而形成的审美取向有关吧。
  戏剧专家霍大寿在谈到锦航的追求时,说过一段话,他说:“她的唱法在戏曲界是有先例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演唱的《红灯记》和李维康演唱的一些唱段就这样处理,受到了广泛欢迎和赞誉。我希望她继续努力,加强艺术修养,多演出,多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秦腔艺术领域里刘长瑜、李维康式的演员。”这真是说出了我们大家对锦航的希望。锦航定然不会辜负这希望的。
  出处:当代戏剧. 2001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200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