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我演张玉娥


  在初读“漂来的媳妇”剧本时,我是含着眼泪一气读完了全剧的,张玉娥的不幸遭遇以及在她遇难之时,所碰到的尚云兄弟、尚母等善良人们那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精神风尚,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我喜欢玉娥这个秀美清丽,纯朴善良的农村姑娘,更喜欢使玉娥重获生命的尚云一家。虽然我是第一次用眉户这样的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塑造角色,唱腔、语言对我来说都将会困难重重,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喜欢人物,喜欢剧本,从心里爱剧本,热爱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将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使我树立了自信。在初次接触剧本,又是初次接触眉户剧这个剧种的同时,克服了困难,初步完成了对角色的塑造。
  首先,我想谈一下张玉娥这个人物的性格形成:
  玉娥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贫家女子,父母都是朴实、淳厚的农民,她上无哥姐、下无弟妹。一辈子没有文化在贫穷中煎熬的父母疼爱她,指望她能摆脱文化和生活的贫穷。所以吃糠咽菜,千辛万苦供她上学。她深深懂得父母的艰辛,在学校她是一个好学上进,明事理,懂感情的好学生。她爱生她养她的父母,更爱养她育她的家乡,就是这样的思想促使她在没考上大学之际,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当时初树为全县学大寨典型的家乡。她对这个被树为典型的家乡充满了幻想。当她带着学到的文化知识,雄心勃勃的回到家乡,却全不是那么回事。到处红旗飘扬的家乡,人们连起码的温饱都达不到。她惆怅不解,不知从何来建设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她看不惯大队干部为非做歹,狐假虎威;也可怜父母及村民忍气吞声,唯唯喏喏;为此她困惑,她苦恼。她不愿象父亲那样弯着腰生活,更不愿象母亲那样,随便将自己交给一个毫无感情的男人生活一辈子。为此她得罪了土霸王张主任,她不怕扣口粮,派重活这样的报复,她怕的是连最亲的父母都不能理解她,帮助她。看到年迈的双亲流着泪乞求干部,她的心在流泪。可在那么一个特定的时代;在那么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山村;在那么一个身披红色外衣的土霸王的统治下,她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当她遇到了来自四川的木匠赵川贝,当她听到了来自山外的消息,萌发了她理直气壮做人的愿望。也就是这种心灵撞击的爱情,使玉娥将终身交给了心上人。爱的毁灭,心灵的摧残,连一个女人起码的尊严都遭到了揉凌,他们被逼无奈,走投无路,双双投江。这是对生活的控诉!这是对社会的抗议!
  剧本是从玉娥被尚家救起展开的,在全剧的戏剧冲突中,玉娥的思想有两次大的起伏变化,第一是在她被救起后是生是死的冲突;第二是在她与尚云婚后安稳幸福之时,川贝的突然到来是留是走的冲突。与尚云的结合,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报恩思想和为未出生的孩子着想。其次,她的性格形成也是她要活下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她有文化,有追求,死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走的绝路。对一个人来讲,特别是对象玉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讲,只要有一线生存的希望,社会只要给她一席之地,她是愿意为理想而活的,当然这绝不等于玉娥是一个忘情之人,因为川贝身亡已是现实,留下川贝之后,更是情理之中。
  其二,在与尚云一家的生活中,玉娥报恩思想的比重大与情爱,当尚云同她结婚不同床时,她感情上受到的挫伤和打击并不亚于投江时对生活的绝望,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更符合一个女人的情感。因为人的感情是随着时间和事物的变化在变化的,报恩是会转变为灵魂结合的,特别是女人的逆反心理,也许尚云越是节制,玉娥的爱越是到来的快和深,尚云越是勇于牺牲自己的幸福,成全他人的幸福,玉娥也越是加深对他的爱和更使自己的一颗心靠向另一颗高尚的心。我自己认为在玉娥同尚云不正常的婚后生活中,玉娥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高尚纯朴的尚云,这种爱在重见川贝后,反而更加深厚,如同刻在心上一般。
  闭上眼睛,我对玉娥的形象特征是这样构画的:
  她很美,从内到外的美,可她并不很意识到自己的美。
  她既善良又贤淑,话却不多,秀眼中总深藏着痛苦。
  她有文化有知识,却从不被人重视。
  她热爱生活,她曾追求理想,她是一个饱经摧残的中国女性。
  我将我的理解,付诸于舞台实践!
  出处:当代戏剧. 1989-1990年(合订本)/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9-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