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净行改革之我见


  秦腔落后于其它剧种,净行又是秦腔行当中最落后的一行。因此,要振兴秦腔,就要同时改革净行,否则,净行就会拖住秦腔其它行当的后腿,秦腔的振兴就会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将戏曲行当排列为: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老,十杂。净行居二。过去戏班里分红破帐,净行是拿头份帐的。这就说明其地位之重要了。那些鲁莽、豪直、残暴、超凡、想象型的人物无不由净角承担。郭子仪、徐彦昭、单雄信、包拯、姚期、廉颇、李逵、张飞、荆轲、敬德等有历史影响的人物,如不用净角扮演,将会是什么样子?真令人难以想象。至于神人、鬼人、灵官,判官等特殊形象,更需净角来扮。这都是前辈艺术家长期实践的结果。
  一个剧种有无净行,是区别这个剧种大小和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我国各剧种的发展历史来看,凡是以“三小” (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地方戏,一旦发展到有了净角,这个剧种就成为表现力较为丰富的大戏了。
  演戏是演人的,要表现纷繁复杂的社会斗争,就要通过各种类型人物的表演去展示。如果缺少净行这一重要类型的人物,戏的表现力就受到一定限制,波澜壮阔的生活场面就在舞台上很难站住脚。可见戏曲前辈和广大群众把没有净角的剧种称为小戏,把有净角的戏称为大戏是不无道理的。
  历史剧是这样,现代戏也是这样。雷刚,杜震山、胡传葵、座山雕等类人物,只能由净角去饰演,才能体观出人物的气质和风貌。当然,现代剧行当的划分虽不象历史剧那么严格,但大致还是按人物类型而定的。如果陈毅、贺龙这样的领袖人物出现在戏曲舞台上,扮演者即使不是净角演员,起码也得由具备净行气质的演员担任,这样才能演出两位老总叱咤风云的气概和风采。所以,不论是历史剧还是现代剧,净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行当。  
  但是,目前净角戏很不景气。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净行与秦腔其它行当相比,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与它在秦腔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很不相称。其问题是:
  一、除少数演员外,大部分净角演员的表演、唱腔、道白、化装等,仍处在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表演上千人一面,演谁都是提袍甩袖亮靴底,仰头挺胸粗喉咙,唱腔道白上万人一腔。许多净角演员不去研究人物的身分、地位、知识教养,也不管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年令大小,统统以粗硬蛮横应功,结果,人物被简单到“脸谱化”的程度。
  二、对于净行基本特点的认识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固然,净角—般所扮演的人物都粗较犷,豪迈。但每个人物却又各有特点,各有个性。董卓、贾似道等大花面,乍看起来,都很鲁莽、粗放,唱法、腔调都很相似。但细究起来,仅就直观的外形而言,如唱词、道白、服饰、脸谱等都各不相同。演成“相似”的原因是什么呢?无非是脸谱一般化,道白一个腔:声高、气粗、口齿混。
  三、净行唱白单调、板直,刚有余而柔不足。其责任当然不全在演员身上,剧本作为一剧之“本”也有责任。有的作者把挣角戏写很简单化、概念化。似乎粗硬蛮横,就是净行角色的唯一特征,忽视了人物性格上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就拿王绍犹改编的《铡美案》来说,没有给演员留下充分刻划人物的余地。全剧唱词过多,排列过密,又多重复。演员无法通过道白等艺术手段来刻划人物。
  四、音乐单薄,唱法原始,乐语贫乏,手段重复。不善于抒情,一味追求强烈情绪。有的净行演员不是唱,简直是在说。从整个秦腔净行的演唱现状看,大部分人仍是沿袭老艺人的唱法,很少创新。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导演重视不够,除少数导演外,一般都没有认真履行导演的职责,导戏仍处在老艺人教小徒弟的状态,只讲过去某人怎么怎么演,某人怎么怎么唱。简单地把净行角色当作色彩型人物来处理,不作具体分析研究,不提革新创造。实际上,净行在许多戏中,不只是色彩型辅助人物,而往往是主宰全剧命运的关键人物。
  另外。净行的嗓音、体型要求比较高,一般演员无法胜任。所以,有的导演在选戏时,就不选以净行为主的戏。即使偶而排个有净行的戏,也不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净行身上。因而净行人物给人的印象总是低俗、简单,被人视为“赶马车人的艺术”。
  其次,净行演员素质差,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慢,缺乏应有的音乐知识和文学修养。因此对前辈艺人的表演,只能机械地照抄照搬,不分优劣地全盘接取,很少有选择和变通。以著名秦腔净角田德年表演而论,其唱腔苍劲、浑厚、高亢、激昂、并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风貌,是秦腔净角的佼佼者。但若把他所扮演过的角色一一加以比较,就不难发现,他塑造的人物、其腔调、风格、唱法也有雷同化、一般化之嫌,给人以单调之感。他的发音虽然有丹田之功(基本上属自然型),却没有使声音随人物的年令、身分、地位的变化而各不相同,没有充分发挥发声体及各共鸣部位的作用,基本上还是凭着先天的嗓音去吼。他的唱腔虽然有大西北黄土高原人民特有的慷慨,粗犷之美,但同时也给人以“声声出口喉欲裂”的感觉。这显然是受历史的局限,不可能接受科学的发声训练所致。所以,我们对这位老前辈的唱法只能取其精华,不能视为楷模。再如,张健民老师,也算秦腔净行高手。他道白清晰,出字工巧,声腔清脆,属秦腔净行干练型。他粗犷中带有玲珑秀气之美,激昂中包含浑厚深沉之情。但声音窄细,与须生唱法无多大区别,且往往跑音走调,不能很理想地表现净角人物的气势与魄力。
  总之,戏剧当前是很不景气的,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群众的审美需求。而净角行当又落后于其它行当,这就使戏曲内部行当与行当之间失去平衡,影响了戏曲艺术的提高和发展。净行要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使其在较短时期内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就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认真探讨其实际存在的艺术价值及发展规律,不断培育提高这一行当演员的思想修养、文化水平、艺术造诣和基本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能力,组织剧团内部编,导、演、职务门类、各行当人员共同努力,综合治理,全面发展。惟其如此,别无它路。
  出处:当代戏剧. 198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