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演员要懂锣鼓经


  戏曲是综合艺术。演员只会演戏不行,还要懂得锣鼓经,尤其是武戏演员。因为演武戏的动作,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是和锣鼓紧密配合的。如果你不懂锣鼓经,他打他的,你演你的,那还象武戏吗?有些演员往往认为戏是他在演,场面上的乐队不过是附庸,无足轻重,这是很大的误解。须知演员和乐队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彼此休戚相关,缺谁也不行。好的鼓师都会唱戏,好的唱家都懂得锣鼓经。我父亲说早年给他打鼓的叫蒋才宝,和他配合得很好,可谓得心应乎。父亲还虚心地向他学习打鼓,终于也能打一出《嘉兴府》了。以后,每逢戏院开场演《嘉兴府》,父亲便提前来到戏院,坐在场面上去打这出戏,蒋才宝坐在边上打堂鼓,向他现场指导。我父亲又说:武戏的鼓点子如果配合得好,可以帮演员很大的忙,尤其象“走边”一类哑场,场面与演员配合默契,等于替演员在台上开口说话。即使是一锣也会有戏。这就是说要根据剧情发展下点子,不但能加重气氛,也能激动演员的情绪。譬如父亲演《恶虎村》一剧,当黄天霸念完“此番去至恶虎村,但愿是尊不在,两全其美。若在他庄,俺天霸只好苦苦哀求”后,起风声,黄天霸退两步双背手,一声“呀”字后,原是大锣“五锤”,父亲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注意“呀”字后面的动作,和符合当时夜间的情景,他创造了在“呀”字后改用小锣“五锤”,后面仍用大锣。有的鼓师为求省事,曾和我父亲商量,想在黄天霸念到“苦苦哀求”时就换小锣,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如果这时换小锣,等于这句话还未说完,只有用大锣才能代表句号。而小锣非在“呀”字念完再换,才能恰到好处。
  盖派戏有很多“私房点子”,原因就在于父亲深谙锣鼓经。他说,演员不懂锣鼓经是很吃亏的,不但会向场面瞎要点子,自己也没法和别人说戏,更谈不上创造了。他又强调说即使懂得锣鼓经,但要和场面配合得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紧密合作,互有心气。否则不是他打不上,就是你踩不到点子上来。
  (文字整理:江上行)
  [注:作者系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之子]
  出处:当代戏剧. 198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