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的声腔与板式


  我国戏曲音乐在结构形式上可分为“联曲体”和“板腔体”两大类。“联曲体” (如陕西的“眉户”、江苏的“昆曲”、江西的赣剧、弋阳腔均属此类)是用若干相对稳定的曲牌互相联结而展开音乐的;“板腔体”则是根据一个基本腔调作多种板眼变化、旋律演化而形成许多不同板式的声腔体系。戏曲史上先有“联曲体”,后有“板腔体”。“板腔体”是在吸收民间音乐和,“联曲体”的长处之后出现的。利用板眼变化的结构方法,秦腔在所有梆子系统中可说是一个先驱。它的唱词句式基本上用七字句和十字句,分上下句,两句可成一个乐段,可以结束,也可以自由地续写、延伸,也可以转接到其他板式。这与“联曲体”的长短句格式相比就自由得多。在板式的布局组合上灵活多变,这就更利于尽情地发挥音乐效能,因而在戏曲史上也算一大革新。可以这样说:“板腔体”形式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戏曲音乐走上了另一条广阔发展的道路。
  所谓声腔,概括地说,就是具有构成某种特定音乐语言因素的基本腔调。它包括特定的调式、一定的旋法特点和一定的句法结构格式。
  秦腔唱腔分为“欢音腔”和“苦音腔”两大类(也叫“花音”和“哭音”,或“硬音”和“软音”)。“欢音腔”和“苦音腔”又各自具有很多种板腔形式,这两类声腔都有“慢板”、“二六板”、“带板”、“垫板”、“二倒板”,只是苦音腔多一种“滚板”、“滚白”。“欢音腔”和“苦音腔”两者在曲调的表现性能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讲,“苦音腔”多表现于悲壮凄楚、哀怨愤懑方面的情绪;“欢音腔”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激昂豪放方面的情绪。从其曲
  调表现意义上来讲,它类似京剧中的“西皮” “二黄”。
  板式的概念与归类
  板式一词,是我国现代戏曲音乐梆子、皮黄声腔系统中的专用术语。我国戏曲音乐的源头大多是从民间歌曲和民间说唱发展而来的,对于现代音乐所使用的节拍一词,“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其传统的称谓,即为“板眼”。“板”表示强拍,“眼”表示弱拍,总称板眼。如一板三眼(即4/4节拍),一板一眼(即2/4拍)、有板无眼(即1/4或1/8节拍)、无板无眼(即散板类)。所谓板式,一般指节拍形式而言,换句话说,它是用节拍、节奏、速度、旋律、伴奏形式等因素组成的各种板腔形式的总称。它和联曲体的曲牌命名不同,联曲体所使用的曲牌都有各自的标题(如“点绛唇”、“折桂令”、“银钮丝”、“剪剪花”等)来标明唱腔的;而板腔体的唱腔则是以节拍(如4/4拍的慢板等),板数(如二六板——上句六板,下句六板,上下共两个六板,简称二六板)、速度(如紧带板、快二六等)、功用(如二导板等)来命名的。所以,板式的涵意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指节拍形式,二指旋律唱腔,如慢板,它既表示一板三眼节拍的名称,同时又表示唱曲的名称。因而,板式一词的囊括性是很广的,它可说是一个多义词,比如,秦腔习惯上不管它是属于什么性质、范围的,统统都叫XX板(这种称谓在分类上也有含混的一面):如①指板而言(象慢板、二六板等);②指起前的各种不同起法(象按板、拦头板、摇板、原板等),③指板式的各种落板方法(象截板、留板等);④指唱腔中的一些变化唱法(象撂板、碰板等)。再如垛板,它属带板类,但它在节奏与唱法上与带板均不相同,所以它既指板式,又指唱法。又如懒翻身板(属慢板类),它既指板式,又指唱法,还指起法。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一词多义性以及种种板别之间有何区别,该归何类。为此,我们暂且按其性质、范围把它归将一下,以便掌握。
  属于板式性质的,其名称有:二六板、慢板、带板、垫板,滚板(滚白)、二导板等六种基本板式。属于起板性质的,其名称有:塌板、按板、拦头板、摇板、原板、蛮代板等数十种之多(大多属于锣鼓经板头铜器的名称)。属于落板性质的,其名称有:截(提、齐)板、留板、黄板、砸板等五种落法。属于变化唱法性质的,其名称有:撂板、碰板、阴司板(又称伤寒调)、顶板等。此外,还有许多变化唱法(如娄昭君逼宫、杨氏婢、双锦衣的数罗汉等等)尚无命名。
  上述这些名目繁多的板别及其内涵异同的错综交织,反映着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其板腔体系的结构完整性,又有其适应一定戏剧内容的可变性。
  秦腔的基本板式
  慢 板
  慢板可说是二六板在结构上的拉长放慢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板式。它较之二六板要婉转、深沉些。
  慢板是一板三眼的节拍形式——即每小节四拍(一强三弱,记作4/4拍子)。第一拍称板,依次为头眼、中眼、末眼。起落的特点是,起于中眼(弱拍),落于板上(强拍)。慢板是多用于徐缓平稳的气氛中,往往是剧中人置于静场时,表现人物内心境界的一种抒情性唱曲,类似西欧歌剧的咏叹调。有时也可叙事。慢板除有慢速外,还有中速、快速之分,中速慢板在情绪表现上,较慢速的要激情一些。快速慢板(如“紧拦头板“),即所谓快三跟。它是在戏剧情节发展到一定阶段,矛盾冲突较为尖锐的情况下,常以唱完一句后迅速转入其他板式,情绪更为强烈、激动。根据不同的情节、人物、环境,慢板在唱法上也有多种变化,表现力也比较强,唱词结构必须是七字句(二、二、三的句逗格式,如:五更——三点——月昏黄)或十字句(三、三、四的句逗格式,如:我也是——出在了——无其奈间)的。生、旦、净、丑皆用。它是秦腔中的主要唱腔之一。如秦腔《血泪仇》“派丁”一场。主人公王仁厚在三座大山及水、早、蝗、汤的压迫下,置于水深火热之中,在饥饿、死亡的生命线上挣扎着,他携带全家老小逃荒要饭、流落他乡……这是王仁厚内心异常沉痛而绝望的一段自叹,使用了苦音慢板。曲调是以逐渐下行的音调组成的(这是秦腔苦音腔旋律进行的一个特点),并以苦音腔最具有特性的4、7两音的贯穿运用,造成了一种悲泣的音乐形象,揭示了旧中国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一幅悲惨图景。它以较长的托腔和旋律的逐渐下行的结合,并下行到秦腔音域的最低音1,因而使得王仁厚这种沉痛的悲泣的音乐形象,达到进一步的深化。曲调最后以截板结束,截板的意思就是最后一句截住(终结),不再往下唱了。截板是秦腔五种落板方法之一。
  二 六 板
  二六板的名称,可以说是依据其板数而得名的。它是由十二个小节所组成的一个上、下对称句,每小节击一板,即上句六板,下句亦六板,上、下句共为两个六板,故简称为“二六板"。与有些兄弟剧种的“二六板”或“二八板”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秦腔二六板的基本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多发展变化,它可能是多于六板或少于六板,在实际运用中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有着很大的灵活性。
  二六板是一板一眼的节拍形式——即每小节两拍(一强一弱,记作2/4拍子),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起落的特点也是起于眼(弱拍)落于板(强拍)。在其表现功能方面,一般多用于叙事性的,有时在慢速二六板里,也富于抒情性。在速度上和慢板一样,有慢速、中速、快速之分,用于生、旦、净、丑。唱词主要是规整的七字句、十字句,亦有较自由的长短句。它是所有板式的基础,其他板式(如慢板、带板、垫板、二导(倒)板、滚板)都是在二六板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它是戏剧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板式。如秦腔《游龟山》“二堂献杯"里的一段欢音二六板。江夏县夫妇在听了渔女胡凤莲的叙述后,得知儿子下落,并从话音里揣磨出儿子和渔女似有爱情牵连,田夫人更喜出望外地进一步追问起来……。这段欢音腔的二六板,开始以明快爽朗的音调,显示了田夫人对渔女胡凤莲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的钦佩之情。当问到两人在患难中萌生的爱情时,去掉了托腔、过门,节奏比较紧凑、均匀,有纤细入微、亲切如语之感。最后以散板性的留板作为结束,情绪比较开阔,刻划出田夫人具有的爽朗、淳厚的鲜明性格。
  带 板
  带板也是由二六板变化而来。带板和二六板在唱腔结构上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上下句没有尾腔过门。另外,主要表现在伴奏形式上:二六板用单锤和指板(俗称丫子)伴奏,而带板则不用指板而以双锤伴奏。带板可说是二六板去掉过门的连唱。
  带板是一种戏剧效果比较强烈的唱腔,善于表现慷慨、怨恨、激烈争辩等类情绪。带板有一板一眼的,有有板无眼的。按速度来分,有两种:慢带板和紧带板。它基本有三种节拍形式:2/4、1/4、1/8。由于戏剧情节的重要,所以它在节拍、节奏以及唱法上都有较多的变化。如《葫芦峪》“拜台”中的一段慢速苦音双锤带板(一板一眼2/4拍子),曲调比较缓慢、平和,句间少有伴奏过门,较为紧凑,旋幅度亦不大,—般用于人物的叙述、疑虑、判断等类情绪。
  如果人物情绪比较激动时,一板一眼的慢速双锤带板就不能适应了,这时可用有板无眼1/4拍子的中速双锤带板,如《周仁回府》“悔路”中的一段唱就用的这一种。曲调以鲜明的节奏,顿促的声调,以及它和语言结合得异常紧密的口语化的述说,把周仁此时此地的矛盾焦急心情比较集中地表现出来。
  中速或较快的双锤带板,它的节奏比较规整、严谨,因此要求唱词、句式必须是严格的七字句或十字句,否则无法演唱。
  以上两个双锤带板的例子都是上板形式的,另外还有一种不上板散唱形式的,其特点是:唱腔没有固定节拍(演员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而自由发挥),而音乐伴奏是有固定节拍的。常用于中速。“黄风吹动了长江浪”这句唱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您一听,就会马上联想到这是《黄鹤楼》中周瑜出场时唱的一段,这一段就叫欢音慢带板。它和前一段的苦音慢带板在情绪的表现上就颇具差异,显然,欢音慢带板比较奔放、豪爽、音调高亢,旋律昂扬洒脱(如曲调的首尾两句)。周瑜胸有成竹充满自信,故在中间几句改用了上板形式的双锤唱法,它一字一板,带有一种肯定的口吻唱出:“黄鹤楼上有埋藏,我命甘宁过江望……要害刘备一命亡……”揭示了周瑜谋计欲成的心理现状态。慢带板和双锤带板它们的板头过门、伴奏形式相同,故常在一段唱腔里交替使用,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1/8节拍的紧带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散唱形式的,叫做“七锤紧带板” (也叫紧七锤,或七锤子)。因板头铜器(锣鼓经)共为七拍,故而得名。它和慢带板的散唱形式有些雷同,同样是唱腔无节拍的自由散唱,而音乐伴奏是有固定节拍的,所不同的是两者在速度上的差异。七锤紧带板,俗称“紧打慢唱”——它以急促的音乐节奏衬托着抒展、自由的唱腔,表现一种紧张、急迫的情绪气氛。
  出处:当代戏剧. 1985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