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打击乐常识问答


  一、你知道‘鼓板’的所指吗?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把鼓板当作一种打击乐器的名称,实际上它是多种打击乐器的合称。各剧种使用的乐器不完全相同,所以鼓板的所指也不完全相同。以秦腔为例,‘鼓’则是干鼓,暴鼓(或二梁子鼓)堂鼓等乐器的合称;‘板’则是牙子(又名手板、指板,古称檀板和三叉板)的简称。因为这几种乐器在戏曲乐队中皆由鼓师一个人操持,故而人们平时习惯将其统称为鼓板,或者叫板鼓。
  二、你知道戏曲乐队鼓师的坐位称作‘龙位’或‘九龙口’的由来吗?
  鼓板是戏曲乐队的指挥乐器,又是伴奏乐器,均由鼓师一人操之。过去人们将鼓师的坐位尊称为‘龙位’或“九龙口’,说明它不是凡人皆可以入坐的地方,这却有一番缘由。
  我国唐代,玄宗继位之后,他酷嗜法曲(即戏曲的初型),教三百弟子于梨园。当时李龟年善歌,其声情慷慨,腔调激昴,创《秦王破阵曲》,歌英烈之功德,颂太宗之创业伟绩,名声大振。此歌谓曰 ‘秦王腔’,简称‘秦腔’ (见《秦腔研究论著选》中‘法曲之源流’——范紫东著)。而唐玄宗嗜好打击乐,称羯鼓为‘八音之领袖’,他本人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羯鼓演奏家,诗云:‘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形容他敲鼓的势头如同青年高峰般的雄伟,擂鼓的双手(即鼓点)恰似白雨点般的疾切。他还善音律,创作了不少鼓曲。鉴于此,后世秦腔艺人代代相传,尊他为鼻祖,过去剧团敬奉的‘老郎牌位’和后世人在西安市市骡马市修建的庄王庙,庙里供奉的正神,也都是老郎——即唐玄宗李隆基。而教师的坐位称为‘龙位’或‘九龙口’——即皇帝的御坐,也就是源于此。  
  三、你知道‘底锤’是什么吗?
  凡是从事秦腔戏曲的同志,无人不知‘底锤’的含意,但是,深明其意者并不很多。大家知道秦腔乐队的总指挥是鼓板——即鼓师。他在乐曲(含锣鼓曲与管弦乐曲)的开始、中间、结束时有目的地敲奏的指挥鼓点(这种鼓点同时也是一种伴奏乐点),和作出的各种指挥手势动作(这本身并没有伴奏效果,如同管弦乐队里指挥者挥动指挥棒所作出的各种指挥动作一样),我们称之为‘底锤’。
  ‘底锤’大致包含着起头(含起锤)打头(含段头点)、收头(含收锤)三部分。它们各自的作用是:
  起头——乐曲开始时的指挥鼓点和指挥手势;    
  打头——乐曲中间变化时的各种指挥鼓点和指挥手势;
  收头——乐曲结束时的指挥鼓点与指挥手势。    
  四、你知道战鼓的来历吗?
  战鼓作为一种乐器,虽说人皆知之,但它的来历却并非人皆晓之。战鼓之声宏大传远,引人注目,其声激奋人心,鼓舞士气。故我国古战场用兵打仗时,以鼓声为号令,指挥战争和士卒的进退,有‘击鼓进兵,鸣金收兵’和‘一鼓作气’之效力。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另外相传我们的祖先黄帝就是用鼙鼓 (即用鼍鱼皮革制的鼓)之声威,一举打败蚩尤,统一华夏。可见战鼓原是一种战争工具,在戏曲舞台上伴奏武打戏,以渲染战斗气氛,使之更具有真实感。这就是战鼓之名的来历。
  五、你知道秦腔‘踏板’的缘由吗?
  踏板(过去人们习俗写成‘塌板’)是秦腔六大基本板式慢板板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板头锣鼓曲的名称。它之所以得名为‘踏板’,大概就是由于这种板头锣鼓曲的节奏比较徐缓,和演员演唱此种板式的唱腔时,脚步踏着板眼(即节拍),稳健地行进之缘故。
  我国民间流行有‘踏歌舞’的艺术形式,据史书记载,它产生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它有群体的,舞时人们成群结队,联臂而舞,踏地为节,边歌边舞。也有单人的踏歌舞,李白的著名绝句《赠汪伦》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反映出唐人送别友人也要舞踏歌,可见流行之广泛。现在苗、徭、藏等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这种艺术形式,如藏族的‘踢踏舞’,也有单人和群体之分,表现出藏族人民别具一格的脚底下踢踏的功技艺术。我国唐代朝野,民间广泛流行,兴盛的和相传下来的‘踏月’——即踏着明媚的月光悠闲地散步,和‘踏青’——即春季万物苏醒,草木返青,风和日丽,空气鲜润,人们借此大好时光到郊外游玩,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春游活动。因此,秦腔剧种来自民间,源于唐代,其唱腔板头锣鼓曲名谓之‘踏板’,也就并非是陌生和无缘之词。
  出处:当代戏剧. 1988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