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戏剧本体一辩


  思考、求索、进取是我们时代最显著的性格。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期,处在新观念不断派生的时期,处在不断开拓奋进的时期,在这改革号声吹响的火红年代里,面对跌座的剧场观众的客观现象,戏剧界有识之士,大胆、勇敢挑起了戏剧改革的重担,取得了众目共睹的成果。
  但是,不论是谈目前戏剧的“危机”也好,不管是提出各种口号也罢,我们应该从戏剧的本体进行思辩。才可能创造出,符合当今年代人们所能接受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戏剧来。
  记不起从那个戏开始,何人的发动,舞台上相继出现了无情节、重情绪;无个性、重类型;无中心、多层次;无规则、大跳跃;以及用活人作道具,加上大量的形体动作和伴舞,用“符号”来传递作者流动的意识和作者阐释的人生哲理,再把这种形式上升为理论,即所谓“思考大于内容”。但从不潜心考虑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在艺术手段上淡化了戏剧立足于舞台的主要因素。甚至有些演出剧目,在演出过程中,给演员戴上面具,即面具人物,使观众无法看见演员真实的面部表情。最近还看了一出戏,这个话剧是写我国一个伟大的文学家的,大幕一拉开,挂了一个大乳罩,古炮台旁边配上洗衣机,然后古今伟人纷纷出场,台词包罗万象,什么都有,古今交替,从古诗马上到美国航天飞机逝世等等,观众看完后,莫明其妙,不知是为什么,问其“内行”,只得到:“可能导演有很多想法”这样的简复。于是我想,这种现状的出现;舞台上“淡化”手法的加强,演员的表演被“符号”们取而代之,尖锐的心理冲突与人物应有的相互交流,被大量的群舞更换,在戏剧的某些形式上可能是“翻新”了,但观众却弄不明白了,只好自认“水平低下,欣赏不了,而躲避它乡”,观众席也只好用空座这个“符号”来取代观众,以求“全新”。我想这样的戏剧是不会有、也不可能有观众的。相反,老朋友会丢失,新友人难结识。因为观众从舞台上,内容与形式失调的比例中,不知道你要说什么,在演员所戴的僵死的面具的遮挡下,他们看不见人物内心的活动,再加之“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戏完后,所能记住的只是可爱的“符号”们在脑海中翻腾,他们只好感慨声声。
  我们可以设想为了某种需要,人可以把手肢—“淡化”了,也可以把脚肢—“淡化”了,甚至到耳朵、鼻子,可从来大概不会有人提出把头也砍去——“淡化”了吧?!也就是说,你可以把规定情景“淡化”了,也可以把矛盾冲突“淡化”了,舞台上许多东西也“淡化”了,但如果把戏剧最重要的因素——人物都“淡化”了,那将让观众看什么呢?如果光靠“符号”,他们会走到舞蹈的台下去,如果靠东拼西凑的“手段”,他们会去看赏心悦目的杂技。所以,我觉得,如果是一件衣服不合身,需要改缝一下,才能穿的话,并不是把这件衣服上重新染上各种颜色,并加上许多口袋,以为是新衣就合身能穿,也不是把衣袖、衣领、口袋“淡化”完了就算合身能穿,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尺寸,量体裁衣方可。戏剧的改革也一样,必须走一条务实的道路。
  今天的戏剧改革,与其它诸方面的改革一样,必须遵循一条科学的规律,必须有自已本民族的特点,还要符合现时代观众审美情感。
  出处:当代戏剧. 1987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