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振兴·宣传·求实


  秦腔究竟何以振兴?从宏观来看,文学艺术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戏曲是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间就自然产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问题。“整体”,是“局部”赖以存在的环境,往往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局部”的发展;“局部”又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反过来又给“整体”以体现。因此,谈振兴秦腔,必须紧密结合秦腔所处的“环境”。
  秦腔在长期发展中同各有关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与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的关系尤为重要。上述各部门在宣传秦腔、振兴秦腔方面多有辛劳。但是,时代在发展,人们思想意识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变化、提高。于是,逐渐感到目前宣传秦腔的方式不“过瘾”,渴望得到加强。 
  加强什么呢?
  首先,出版秦腔书籍。秦腔的命运将由它所在的陕西和西北地区的历史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民族心理素质和风俗习惯等所决定。西北地区较之其它地区更为闭塞和落后,生活在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民(主要在农村和小城镇)酷爱秦腔,这是历史和现实所使然。他们不仅要看戏、听戏,还要自己唱戏,教别人唱戏。新时期里,农民自办剧团,自办戏校,更说明农民在经济生活一旦好转之后,对文化生活的强烈追求。这样,秦腔剧本,音乐唱腔、锣鼓经、脸谱,以及讲述舞台美术、戏剧服装、化妆、灯光知识的材料就成了他们急欲得到的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各地书店皆告无货。陕西作为秦腔的发祥地,过去出版过这类书籍,现在也有足够的力量从事这类书籍的编纂出版工作,但愿能尽快为省内外读者解此燃眉之急。昔日一片小小的“长安书店”所能办到的事,如今也一定能够办到。
  其次,播放秦腔录像。电视在城乡拥有众多的观众。随着电视发射、转播设备的更新和电视机的普及,收看观众还将不断增加。可是,在电视节目里,戏剧被“挤”到一个可怜的小角落里。西安是秦腔“窝子”,又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古城,省市电视台倘能给自己家乡戏以较多露脸的机会,人民群众将表现出不亚于看到“十件好事”得以实现时的高兴劲儿。
  再次,发行秦腔音像制品。近闻秦腔名角盒式录音磁带发行量己超过流行歌曲,说明群众对喜闻乐见的民族戏曲艺术是欢迎的。可是,为数不少的电视录像放映室大都放映港台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录像带。陕西及西北地区城乡素有举办物资交流大会的习惯,这就极为便当地为秦腔提供了传播机会,如果在这种场合向赶会群众播放秦腔统传戏、现代戏和新编古代戏的电视录像,将会为大会增色。淳淳厚土,殷殷民情,两相较量,《军妓》、《盖世奇花》之类恐怕是难占上风的。
  当然,加强秦腔宣传,并非仅上述几项。四川举办“川剧艺术欣赏讲座”、京、沪、汉出现大学生戏剧艺术研究会,北师大举办戏剧节等,对我们都有所启示。我们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无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不能搞“全盘西化”,而在当前尤其更有加强民族文化宣传的必要。
  振兴秦腔,必然有大量具体工作要做。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丁是丁,卯是卯,鼓实劲,讲实效。
  文艺事业存在于社会之中,也受到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的影响。振兴秦腔,对此应有所警惕和抵制。搞有关业务活动,不要每每都争拉领导或名人,不要给他们加上过多的形同虚设的头衔,办事要力戒浮夸风和讲排场。请名人题词当然无可非议,但谁都明白,报刊最终是要靠自己的质量来树立威望的,观众最终是要靠节目的质量来争取的。劲该用在哪里不言而喻。
  宣传名家名角,也要一是一,二是二;不以一次成就定终身;不廉价奉送“艺术家”、“名演员”、“新秀”、“新星”之类的桂冠,特别不能让潮水般的溢美之辞“呛”死了在艺海搏击中刚有进展的青年演员。须知“十年浩劫”之后,人们往往以逆反的心理去评判某些宣传,你越吹得高,他越把头摇,还是以诚相见为佳。
  戏曲院、团,穷者多,富者少,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包袱”。因此,为振兴秦腔,要节约每一笔开支,不必要的会议应酬要削减,竭力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上去。
  我敬佩剧作家、西安市劳动模范鱼闻诗同志。他脚踏实地、勤奋创作,勇于开拓,连年有“鱼”,为振兴秦腔做出了积极贡献;我敬佩省戏曲研究院和省艺校两家的训练班。师生们不计名利,埋头苦干,奋战在振兴的第一线,破旧有胆识,创新有卓见,演出的充满新意的折子戏使人看到了秦腔发展的光辉前景;我敬佩蓝田县个体户王志忠同志。他“重艺疏财”,为振兴秦腔舍得出力、花钱;我敬佩甘肃省《兰州晚报》,在去年岁末甘陕名艺人联袂演出期间免费宣传,显示了兄弟省新闻界对振兴秦腔这一共同事业的全力支持……
  让我们众志成城、目标如一,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秦腔这株“古树”,使它的花朵开得更红、更艳。
  秦腔是一定能够振兴的。
  出处:当代戏剧. 1987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