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艺术博物馆——对秦腔发展前景的构想


  怎样来改革秦腔艺术,使之剔除旧习,贯以新脉,接纳更多层次的观众,又使这古老的艺术能长期保存呢?为二者兼得计,不妨考虑这样一种设想:设立秦腔艺术博物馆。其基本构想是;在我省七十七个秦腔剧团中,挑选一个艺术素质较好的团体为基础,在全省范围内抽调优秀的秦腔艺术人才,组建秦腔艺术博物馆。该馆设资料室,陈列室,演出队(或称剧团)。
  资料室——收藏我国历代秦腔剧目,音乐,舞美等图片、文字资料,录制当代秦腔音像资料……并进行整理与研究。
  陈列室——展示秦腔艺术衍变的历史源流、戏衣、切未、乐器等实物,脸谱、戏楼模型,舞美设计,优秀艺人塑像、剧照……
  演出队(剧团)——演出优秀传统剧目,展现传统秦腔艺术中之真与美。剧目方面,首要的是文学剧本须经过严格挑选、修改,并请精于诗词的人负责协助加工,使其在戏剧文学领域里成为珍品。表演方面,宜保持秦腔传统的风格和艺术技巧(但要剔除其稚拙粗俗成份),如富有特色的敏腔、衰派老生……,以及旦角的吹火,须生的弹口条,小生的甩发
  (稍子),背衣的拂尘,丑角的矮子步……等技艺和程式。舞台美术方面,保持古朴“写意”的特点,力戒现代化的制景与装置,以及幻灯、激光等出现在舞台上。音乐方面,声腔要优美动听,高昂悲愤之处也不可狂吼乱弹,乐队编制以三大件为主,文武场面均不设现代乐器……
  这样做可以:
  1、保持秦腔艺术的特色,供学术界进行研究。
  2、用优美的传统艺术以飨国内外佳宾。
  3、满足一部分秦腔观众的欣赏要求。
  这样做,必定有人认为对秦腔改革不利。
  否!
  其它的七十六个秦腔剧团,改革秦腔也罢,振兴秦腔也罢,行政部门不予干涉,秦腔界的专家也不要假设一些脱离实际、不合乎艺术生产规律的框框,统一的规划与标准去束缚艺术人员的自由创作。让各剧团在维护精神文明的前提下,以争取观众而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他们可以以秦腔、碗碗腔、阿宫、梆子、弦板等为音乐素材,根据文学剧本的特点和本团演员的音乐及艺术素质,借鉴姊妹艺术之优长,创作出富于秦声特色的新唱腔、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不要去管这个新腔是否姓“秦”,也不要去管它保留了传统秦腔艺术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要观众承认,爱看爱听,有益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就鼓励其创造与发展,说不定,在陕西还真能出现一个比秦腔更美的,又具秦声特征的新剧种。
  提出这个构想的原因还有:一部分观众和领导,对现存秦腔艺术的酷爱,已成为“振兴”秦腔的阻力;一部分专家与学者则从艺术价值的认识高度耽心在改革中会把秦腔的精粹,消除殆尽,而不愿在“改革”或“振兴”秦腔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奉献;而多数从事秦腔艺术实践的同志,因久享其醇,醉卧于斯,也不能明智地投入今日改革秦腔之溪流。现在,一部分已投入秦腔改革的勇敢者,甚感步履维艰:剧本的创作者,在构思剧本时,刻迫受着传统秦腔剧本模式、唱腔艺术的规范,表演程式的限制,而不能由自我去自由创造。这样创作者怎能为“振兴”剧种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呢?没有好的剧本,没有创新之作,剧种的“振兴”不是空谈吗?秦腔音乐工作者,若对原来的唱腔,扳路稍有易辙、改动,舆论便蜂涌而至,什么“秦腔还是不是秦腔”、“秦腔成了杂烩”……弄得他们无所适从。于是,他们在迷茫中摸索,在重压下探求,不能以自己的意志统率自己的艺术创造。
  秦腔进入艺术博物馆之后,其他的秦腔团体与工作者,则可不再遭受或少受上述各种阻力与羁绊,在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中任意驰骋。而酷爱传统秦腔艺术的人们,则可到秦腔艺术博物馆去饱飨其甘醇。改革者可以在比较中求得新腔之完美。那些对秦腔无知的小男儿小女儿们,也可去秦腔艺术博物馆中参观、观摩、领略秦腔艺术之真、美,增长见识。两全齐美,我们何乐不为?望各路豪杰献良策,促使秦地艺术早日摆脱“不景气”境地。
  出处:当代戏剧. 1987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