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代梨园遗址碑记


  莽莽神州,方千万里。中华文明,阅五千春。文化艺术,无休不灿,歌舞戏曲,乃其尤焉。
  中外论者,向以中华戏曲、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为世界文艺三大瑰宝,惜乎希腊之剧,中断四百年,印度梵剧,已成绝响,唯我国戏曲,经久远而不衰,历沧桑以弥盛。溯其本源,岂特虞歌夏舞,远肇基因,楚孟秦旃,早结珠胎,且可于汉之《黄公》、魏之《妖妇》、粱之《上云》、齐之《谣娘》,窥其萌芽之渐,察其衍进之迹。然得以集大成、蔚大观、起划时代之作用者,则自唐开元二年创立于长安之梨园,是即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皇家音乐舞蹈戏曲学院也。此固史有明载,世所共念。证诸我国戏曲演奏人员及日本歌舞伎从业者,迄今犹以「梨园弟子」自诩,并祀唐明皇为戏之祖,乃益信而有征。
  顾自唐以降,累经八代,梨园奇葩,时见灼灼,梨园硕果,日益累累,弟子之足迹,遍及全球;教化之深入,达乎委巷。梨园中之遗歌遗舞,皆足称为国宝;梨园学之勃然兴起,方磅礴而未艾。然梨园艺术,当时何源?梨园遗址,今日奚在?南欤北欤?抑东西欤?著书撰文,虽代有人,智智仁仁,却互扞格。有曰在临潼骊麓绣岭下者;有曰在西安城东北午门村者;有曰在大雁塔东春临邨者;更有谓在终南山阴栗园村者。迷离扑朔,莫衷一是。致如近代著名梨园艺家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诸氏,先后来陕考察,欲寻根拜祖,终不获入门之愿,无不叹为我国戏曲史上一大空白。
  余少读《长恨歌》、《开元天宝遗事》,已醉心梨园,中岁滥竽文苑,日与梨园名贤交游。病众说之纷纭,苦世人之眩惑,披览史乘,索骥图经。周咨博访,稽众说于南北;别目辨珠,考真伪于帝墟。爰据井观,撰成《梨园考论》,窃以为唐代梨园遗址实在今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大白杨村西。此说一出,首经《戏曲艺术》、《人文杂志》、《戏剧学习》发表,继由新华社、《光明日报》、国际电台、《人民日报》、 《陕西日报》、《当代戏剧》、《西安晚报》、《文化周报》、《蒲剧艺术》等相继报导,一得之愚,遂为天下所公认。
  又鉴于梨园在历史上之宝贵价值与现实中之重大意义,余于一九八一年同戏剧家墨遗萍联袂倡议建立中国唐代梨园纪念馆,既蒙各级政府重视,亦得中外同道襄赞。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乡及大白杨村党政领导、人民群众尤为热情支持。纪念馆筹建委员会成立后,决定先立唐代梨园遗址碑,并筑亭翼蔽,以为建馆之先声。
  但对建馆而言,此不过万里扬帆,昉于一橹,其全部工程艰巨于斯者,何止千倍,幸今政通人和,物阜民康,信众志之成城,仰当局之鼎助,纪念馆之兀起于长安大地,指日可待。俟其成也,非唯可使盛唐灿烂文化艺术繁荣景象再现于当世,梨园迹业,亦将飘香溢美,遍播瀛寰,光耀日月,以垂永久。其有益于我中华精神文明与夫国际文化交流之丰功伟绩,岂罄四海之竹,镂五岳之石,可胜记述也哉!
  丙寅八月初五,唐代梨园创办一千二百七十二周年纪念时记。  
  李 尤 白 撰 文
  陈 元 方 篆 额
  曹 伯 庸 书 丹
  镌 刻
  出处:当代戏剧. 1987年/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8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