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唱出人物性格来


  戏曲是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在演唱中,要想唱得成功,唱得动人,就必须首先“吃透”人物性格,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使人们单从唱腔中就可以感觉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并随着演员的歌唱自然进入“角色”。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懂得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更要吃透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不但要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还要能够细致地掌握人物在环境中的具体感情。为了便于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以自己演过的王宝钏、窦娥这两个人物形象来作例子。这两个人物都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但是她们各自却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唱腔上,应尽量用不同的唱法来刻画她们,使人们听着有明鲜的区别。在王宝钏的唱腔中,我主要发挥自己嗓音宽厚的特点,掌握住秦腔字正腔圆,把握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用刚柔相济的唱法增强表现力,刻画王宝钏在不同情景中的内心感情。如在“适才大嫂对我言”这段唱腔中,我在继承前辈艺术家唱腔的基础上,依据自己对角色的体验,“死腔活唱”,采用了紧开口,这样就表现了这位相府千金苦守寒窑,盼夫荣归的迫切心情。在“军爷讲话真见浅”的唱段中,我以自己的本腔正音为骨架,以装饰润腔为肌肤,以情带声、吐字真切,音律高拔低缓,使王宝钏贫贱不移的品德和不为利诱的正直人格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和表现。在窦娥的唱腔中,我主要是在“冤”字上加大表现力度,把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中去,以己之情去感人之心,从而激起人们对窦娥这一贤慧、善良、有冤而无处倾诉的弱女子的同情,激起人们对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的仇恨。我认为:演员在演唱上必须把握住人物在特定情景中的情感,从人物个性出发,以角色为依据,以情为中心塑造角色。口唱心不唱,是无情之曲。要唱出真情,唱出意境,唱出韵味,则需:心感于物而动,音动于心而发。否则嗓子条件再好,唱得再高,也是难以打动人的。
  戏曲演员在演唱时需要结合人物感情,但是光有感情却不一定能将唱腔唱好,还需要在发声、用气、咬字方面下功夫。首先要把字吐真切,念准确。把字的平、上、去、入分清楚,讲究五音:喉、舌、齿、唇、腭;四呼:开、齐、撮、合。注意对每个字的收声、习韵。如“花”、“开”两个字。“花”是由合口到开口的字;“开”是展脯字。所以在演唱上,必颈准确掌握每个字的口形,一丝不苟地唱出来。这就是我们大家所说的“喷口”问题,也就是口劲和嘴上的功夫。在练习嘴上功夫时,要很好地使用唇、舌、齿、喉、腭和鼻子的声音。如“你”字是用喉、舌、腭和鼻子配合起来的字音。但牙齿就有合拢与微开两种用法,需要表现恨时的“你”可以合拢,一般的“你”可以微开。有的人讲旦角唱开口字时,嘴张大了不好看。我认为一定要按所表达的感情来掌据运用。还有,在演唱时不仅要字正腔圆,而且要坚实有力,就象射山去的子弹一样,铿锵有声,远近可闻。特别是念白,快节奏唱腔和用低腔的时候也要一字一韵不漏地送进观众的耳朵里。这里,我以自己的微见认为,秦腔的吐字,应向普通话靠拢,向规范化发展。特别要克服“旮旯儿方言”,以便使我们的秦腔艺术走上清新纯洁,高雅完美的健康之路。
  在演唱方面,除了吐字以外,用气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一般都讲究用“丹田气”。我觉得唱好秦腔,肺部存气也是很重要的。以前不知道这一点,现在摸索到了唱快唱腔时在肺部存气的办法,这样,气息就够用了,嗓子也不坏。另外就是在换气时不要大张口,不要等气用光了再换气,一定要有存气。还要结合表演,不要因为换气而中断人物感情。通过实践我认为:“丹田气”,不如叫“丹田劲”或“丹田力”更确切。也就是“丹田(横膈膜)用力,肺部存气(快唱腔时),声带控制”。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声音在演唱中运用自如,收到良好的效果。
  出处:当代戏剧. 1998-1999年(合订本)/当代戏剧杂志社编.西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199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