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精品的魅力——写在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上演十周年暨第三次进京之际


  荣登200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已经上演十周年了。超出500余场的演出场次和走遍大江南北的演出范围,超出剧种范畴和地域范畴而被省内外众多的剧种剧团移植搬演,证明了戏曲现代戏的魅力,也证明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魅力。十年来,这出戏历经打磨,愈演愈新,愈来愈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首肯和喜爱,足以表明小人物、大情怀、关爱民生题材的艺术创作是戏曲艺术能够占领市场和具有持久永恒生命力的这一艺术创作根本命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全国戏曲舞台上,我们创作了何止以数千计的戏曲作品,但时至今日,我们还能数出几台能够在观众中有影响和能够赢得观众喜爱、具有市场生命力的作品,我们还有那些作品能够既为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可,又为普通老百姓所拥戴的戏曲现代戏?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戏曲现代戏,数十年来一直沿着图解政策,图解时事政治,图解和歌颂英模人物的时政戏创作模式,步履蹒跚地进行着艰难的事业。因而,这类题材的作品也就距离老百姓的审美兴味越来越远,距离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越来越远。《迟开的玫瑰》上演十周年并第三次进京为奥运添彩,似乎在证明了戏曲现代戏成功的不二法门,那就是面向生活的下层,面向社会的小人物,面向最为广大的老百姓。同样获得2007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的方言话剧《尊双印连他乡党》剧作家王真说:艺术家应该是这样一群具有独特眼光的和审美感知觉的人,从生活的底层获得对生活真谛的颖悟,从社会文化进步的层面去捕捉艺术灵感的浪花,艺术家应该永远关注最普通的人。应该永远眼睛向下看生活的实质和艺术表现的本质。也许,王真的讲话只说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是这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艺术高度认真的态度,不正是《迟开的玫瑰》成功的根本因素吗?不错,这出戏在演出之初,是有着许多不同的声音,时至今日,也依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诟病之词,但是就像我们从来没有过对任何事物普遍一致的看法一样,但这并不影响社会前进的本质。《迟开的玫瑰》自上演以来,已经先后在全国七十多所高等院校为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演出,也曾博得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1999年开始,《迟开的玫瑰》先后走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翻译学院等70多所高校,备受青年学生的推崇,一部反映平民现实生活的地方戏征服了培育社会精英的高等学府,一代学子,在百姓的故事中汲取久违了的人文关怀的思想甘霖,并引发了数十场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原北大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王登峰说,作为知识分子,他是怀着一种抱愧的心理看完这部戏的。这部戏令我们在浮躁中忽然变得心明如镜。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戏曲理论家傅谨先生在观看完《迟开的玫瑰》后,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即席讲话,盛赞《迟开的玫瑰》给戏曲现代戏树立了一个至今还难以企及的样板,不仅令观众感动,也令他这个曾经的学子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傅谨先生说:看了这出戏,我们更应该坚信,只要我们的戏曲现代戏创作坚持关照普通人的命运,关照民生,关照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他们的生活,关照他们的所思所想,戏曲现代戏就一定有辉煌的前景。同时也用十年的演出和十年的观众感受以及经久不息的审美新潮泛起我们曾经久违了的真实的崇高。在校园巡演期间,20多所大专院校的校刊为《迟》剧开辟了专版,新闻媒体将之称为“大学校园一道亮丽风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等强势媒体纷纷报道了演出盛况,发表消息、通讯、论文数百篇,被誉为戏曲舞台的“《迟开的玫瑰》现象”。
  这道亮丽的风景为广大观众展示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精神,奋斗求索的勇气,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普世情怀和中华民族永不言败的脊梁品格。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像主人公乔雪梅那样的普通民众,用他们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正常运转, 自觉不自觉地为国家分忧,为民族解难,才使得我们的国家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大灾大难面前挺起了胸膛。《迟开的玫瑰》现象所表现出的不只是一出戏的成功,而是关乎戏剧观念的拨乱反正,我们的艺术到底是为什么人的现实回答。不错,我们在舞台上需要表现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也需要表现那些在国家民族处于危难时刻表现出的大智大勇和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全民族学习的榜样。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和平时期那些默默支撑着家庭、社会,支撑着社会意识形态和对弘扬民族美德,牺牲自己换得他人幸福的普通劳动者,无疑是我们社会最需要的民族脊梁。事实上,在我们几十年的戏曲现代戏创作探索中,我们始终在执著地试图用政党意识形态和标杆式的人物塑像赢得观众的喜欢,始终坚定不渝地把戏曲这个本来属于小传统文化范畴的东西拿来作为表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把戏曲纳入到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范畴予以强化,从而导致了形形色色的政治说教和英雄模范人物成为舞台的主角,也导致了人民大众对戏曲现代戏的愈来愈陌生。
  《迟开的玫瑰》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如果按照我们几十年来对戏曲现代戏的要求无疑不是生活的主旋律,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位鬼神的英雄壮举,更不是表现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也不是表现社会进程中能够影响我们生活和给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事件。而恰恰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和小事件,表现普通人家的日常琐事,却唤起子我们久违了的崇高,久违了的真实的崇高,久违了的普世情怀和民本感觉。剧作家把表现的笔触,不是对准了那些被报纸电视和传媒炒得热气腾腾的讴歌对象,也不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充满利益场的商品交流和人生的主战场,而是另辟蹊径,目光向下,在生活的浪花中捕捉能够感动我们心灵的普通人及他们眼中心中的大事,关注普通人在苦濉中形成的价值取向,从而让每个观众在这些浪花中比对自己的灵魂和比照自己的人生态度,而每一次观看,也都会让观众在与主人公乔雪梅的心灵对话中, 关照出自己的人生责任和使命意识,关照出生命的意义,观照出审美层面的伦理价值,观照出生命意义中最具闪光点的灵魂颤栗。如果说,人生的悲歌往往在于奉献中得出崇高的永恒意义的话,那么乔雪梅的生命悲歌,恰恰在于她以高亢的奋争精神和不屈从命运摆布所表现出来的奉献情怀,以及这种情怀呈现出的人生价值。固然,在物欲横流,一切为我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也许会说主人公的牺牲和奉献都只不过是生活中的溪流,而绝对不会成为主流的价值观,甚至更谈不上这种牺牲和奉献就能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正是这种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才建构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坚如磐石的道德大厦,也构成了一种有别于极端利己主义和私欲膨胀导致的唯我独尊,更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实大厦。建立在普遍道德自觉基础之上的人文关照,建立在互敬互爱基础上的伦理底线,不仅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人文情怀,而且也是建构民族精神合力和民族向心力的坚实基础。
  社会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要求艺术家把自己创作的基点,建立在对国计民生普遍关照的基础之上,更要求剧作家以普世的人文情怀,关注民生的存在价值,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以形象的力量展示剧作家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取值,从而高扬起社会意识的普遍觉醒,高扬起时代的昂扬旋律。我们认为,《迟开的玫瑰》作为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戏曲现代戏,它十年的风雨历程,十年的市场认可,十年的价值创新和其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普遍认可,都标志着人们对戏曲现代戏价值取向规律的普遍认知。而它历久弥新的审美意义,也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显示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持久魅力。 (作者系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文艺评论家)  
  出处:戏曲艺术. 2008年(合订本)/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西安:《戏曲艺术》编辑部,20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