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腔艺术发展规律的探索


  振兴秦腔艺术已有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天又由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和陕西省文化厅联合举行陕西省秦腔艺术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重要的很有意义的会议。我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秦腔艺术是综合艺术,从它综合艺术各个要素的产生形成胚胎、发展,形成完整的戏曲艺术,已有八百至一千二百年的历史了。它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社会制度,在漫长的岁月里,虽历经沧桑,至今仍绵绵不衰,足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艺术表现力。研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它的根是深深地扎在酷爱戏曲艺术的人民之中,人民不断地给它以血液、培植和灌溉;二是在各个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期,它都得到人民和戏曲艺术家的继承、改革,从而得到不断的展发;三是在保持自己特点的基础上,和姊妹剧种不断的交流,互相吸收、借鉴、达到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简言之,从纵的方面来说,就是继承、改革,发展;从横的方面来说,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特点,交流、吸收、借鉴。实际上是一个规律,继承、改革、发展,其根基是人民的欣赏批准。
  不论是纵的继承、改革、发展规律,还是交流、吸收、借鉴规律,基础是继承,没有继承,就谈不到改革;没有继承,就没有什么交流、吸收和借鉴可言。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的社会功能是“寓教于乐”。只要狭隘地认为文艺是一种工具,那就会或多或少地背离“艺术地掌握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马克思语)。过去在继承改革中,有过过份地强调它的教育作用,而忽视了它的其它社会功能,这就违背了它的规律,是不利于它的发展的。
  戏曲是综合艺术,对它的改革只能是逐步的、渐进的方法,而不能采取大刀阔斧的猛攻的方法。如不遵守这一原则,它就必然会违背继承、改革、发展的艺术规律,必然违背观众心理承受能力和欣赏习惯,观众是不易接受的。“改革必须在观众不知不觉中进行”(梅兰芳语),现在有的同志把对戏曲艺术改革采取渐进的方法叫“微调”,不同意“猛调”、“乱调”,这是对的,是符合戏曲艺术继承、改革、发展规律的。在新时期形势下,戏曲艺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改革是不行的,“猛改”、“乱改”也是不行的,必须渐进、“微调”。
  戏曲剧本“三并举”的方针,是符合继承、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必须坚持。远的不说,易俗社一九一二年成立以后,陆续演出了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目,又由李约祉、高培支等人编写了大量的新编历史剧、古装剧和当时的现代剧。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九年在延安和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广大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进步戏曲艺人,除演出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外,也编演了不少新的历史剧、古装剧和反侵略、反压迫、反饥饿,反映人民奋起抗争的现代戏。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以后,一九五○年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的改人、改制、改戏的指示中,对于戏曲剧目的改革,正式地提出了“三并举”的方针。过去,由于“左”的路线干扰,使这一正确的方针常常被扭曲,排除优秀的传统剧目,要新编历史剧、古装剧和现代剧完全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观众不接受,上演节目贫乏,又倒向传统节目在舞台上占了统治地位。“文化大革命”“四人帮”违反戏曲艺术发展规律,把优秀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古装剧,连同广大戏曲工作者统统打倒,十亿人看八个所谓“样板戏”,广大人民恨心入骨。打倒“四人帮”党又重申了上演剧目“三并举”的方针,使戏曲艺术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继承、改革而得到了新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二大以后,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任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赋予了文化艺术之一的戏曲艺术光荣而繁重的任务。为了肩负历史的使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戏曲艺术必须按它自己继承、改革、和姊妹艺术交流、吸收、借鉴的规律来发展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我认为这就是秦腔艺术的发展战略。
  正当秦腔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自己“寓教于乐”、“艺术地掌握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时候,有的同志却提出了“戏曲衰亡”论,并说这是“电影、电视冲击的结果”。我是不赞成这样的论点的。解放以后,电影从城市到农村的放映工作逐年普及了,戏曲艺术同样发展,人民喜爱,并没有看到或听到有什么冲击,真正存在的问题倒还是供不应求。电视的普及才是近几年的事。电视本身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现代化的传播工具,传播渠道,它本身并不产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它传播的精神文明内容中,就包括戏曲艺术(陕西、西安电视台常常播出秦腔艺术就是例子),这样以来,秦腔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范围是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过去哪有一个剧团演出,全省同时可看到呢?现在有了,电视这样现代化传播渠道就可以办到了,而且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可以深入每一个家庭。再加上剧场和巡回交流演出,它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广阔天地。问题在于戏曲工作者要遵守戏曲艺术继承、改革、发展的规律,在不断和姊妹艺术交流、吸收、借鉴中来不断改革、丰富自己,提高戏曲剧本、表导演、戏曲音乐、舞台美术的质量。这才是秦腔艺术发展战略的重要的战斗任务。
  第一,要制定和实现秦腔艺术的战略任务,戏曲剧目在“三并举”方针下,必须把对优秀的传统剧目改编和现代剧创作放在首位。因为剧本是一剧之本,《十五贯》一剧救活了昆曲,这是戏曲工作者都知道的事。
  第二,要组织力量加强戏曲理论的研究工作,为戏曲艺术继承、改革、发展服务。戏曲艺术是综合艺术,它本身包括戏曲文学、表导演学、戏曲音乐学、舞台美术学等等,需要戏曲理论来说明它们在综合艺术中的职能、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与此相联系的还有戏曲评论学,戏曲美学,戏曲史学,戏曲教育学,戏曲观众学,剧院(团)、剧场管理学,这都是戏曲学的专门科学。没有一批专家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研究在新形势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并给以科学的回答和提出解决的途径,要实现秦腔艺术发展战略是困难的。
  第三,必须大力抓戏曲艺术教育,培养创作、表导演、戏曲音乐、舞台美术、戏曲理论各门类的理论研究人员,和剧院(团)、剧场管理专家。没有这样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戏曲艺术队伍,要想实现秦腔艺术发展战略更是困难的。
  因此,我建议把以上三个问题作为制定秦腔艺术发展战略任务的重点来思考,来部署。
  出处:陕西省秦腔艺术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文集/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西安: [出版者不详], 198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