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喜闻台上“一声雷”——探寻雷开元的身世与从艺经历


  题目点到“一声雷”,戏迷都知说的谁——这是人们称赞雷开元声腔艺术的形象化比喻,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雅号。
  “一声雷”之誉从何而来
  雷开元是广大观众所喜爱的戏曲名家之一,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举办的“荧屏百佳”评选中,排名第六位。他的眉户唱腔,浑厚、苍劲、质朴,充满生活气息,富于地方特色;唱秦腔更是激越、雄壮、奔放,极具阳刚之美,饱含感情色彩。其高亢明亮的嗓音穿透力很强,清晰爽口的吐字和韵味浓郁的行腔,恰似飞流直下江河奔涌,往往一曲高歌,令人荡气回肠。我和他曾在一个团工作,又经常与之同台演出,作为节目主持人,我从戏迷们的赞扬声中受到启发,总在琢磨用什么语言能够形象而又通俗地介绍他。因其姓雷,正符合他声腔如雷的特点,“开元”二字有年开新纪、岁迎新元的寓意;而前人诗句“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更为我的思路升起一个亮点。1988年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秦腔名家龙年大联唱》,我在主持节目时便想拿雷开元的名字作为串联词。              
  当时参加晚会的演员有三十多名,雷开元是第二位登场,我用了几句诗请出老雷:“龙蟠虎踞山河壮,龙吟虎啸凯歌喧。龙楼凤阁焰火红,龙灯花鼓不夜天,高歌秦声情无限,演唱请来雷开元。”接下来还有几句话:“雷开元是属龙的,属龙的人唱龙年,过年又把新岁添;他的嗓音洪亮、气势不凡,顾名思义,开口一声雷,字正腔又圆!”这里的“圆”,是圆润的圆,借用新纪元的“元”字为谐音。在场的同仁都觉得比较巧妙,此后在其他场合演出,我在介绍雷开元时,最常用的便是“一声雷”。因为这个赞誉符合戏迷们的心愿,用来形容雷开元的唱腔也比较得体,所以也就很快地流传开来。
  对于雷开元的“一声雷”,人们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正像原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沙铃所说:“我想问,是谁给他起了雷开元这个名字。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何必多此一举呢!他那一声雷的唱腔,不正是对他姓名的最精确的说明吗!”(《爱的那一声雷》1989年《当代戏剧》第一期)
  雷开元本来不姓雷
  这是真的,老雷本来不姓雷。1940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他出生于华阴县兴建乡一个穆姓贫苦农民家庭。人到世上总得有个名字,尽管这只是个代号,但穷家也要讨吉利,不管祖宗三代有无书香气,反正“开元”二字蛮有文采,听起来也畅亮顺耳。后来他还有个曾用名“雷波”,但知道的人并不多。倒是雷开元这个名字金贵,一直伴随他到今天!
  鲁迅有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雷开元亦如此。他的人生岁月从开始起步就与苦难相伴。父亲8岁离乡背井,在外乞讨谋生,多年杳无音信,一朝突然回家,却是个被人鄙视的“穷戏子”。开元1岁那年,抗日战争炮声隆隆,中条山上战旗猎猎,他父亲怀着一腔救国热情,渡过黄河到晋南,走进赵寿山的部队,不幸血染沙场为国捐躯。他那怀有身孕的母亲,在无依无靠的困境中,被土匪绑架,贩卖到深山老林的华阳乡。此后,孤苦伶仃的开元做了姑母的儿子,便随姑父姓雷。远在华阳的母亲生下遗腹子,取名元路随继父姓王。这段一母同胞、兄弟二人、牵扯三姓的特殊经历,颇具凄凉哀婉的悲剧色彩。
  骨肉亲情,血浓于水。知道了这番身世纠葛,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事隔几十年,开元仍念念不忘弟弟。元路要盖房,他给予经济支持;元路生了病,他接到西安来治疗。老实巴交的弟弟从小身在偏远乡村,不免带有几分粗陋习气,看病住在哥哥家里,本来就添了不少麻烦,可他偏又习惯于不换拖鞋、乱弹烟灰之类的举动。难得的是雷夫人杨桂芳(当年也是演员)贤惠善良,理解丈夫,体谅叔叔,方方面面的事情处理得很大度,表现了一种“老嫂如母”的品德,不仅为老雷脸上争光,也让弟弟深受感动。可惜,老实的小叔子,临走连句感谢嫂子的话也不会说;好在桂芳并不介意,毕竟他是亲兄弟么。
  艰难辛酸的艺术之路
  人常说,父母、兄弟、子女乃为六亲。血缘自有遗传性。雷开元的生父既然做过演员,酷爱戏曲的天性与一副好嗓子的条件,也便遗传给了儿子。这恐怕应了那句老话:“老子挑葱儿卖蒜”吧!
  开元从小爱戏入迷,只要当地有戏,总要翻墙去看,没钱买票“走贼路”。13岁投考华阴剧团,因长相黑瘦、貌不赢人,自然被拒之门外。14岁“走后门”、寻关系,通过表兄多方疏通,做了剧团跟班生,月薪只有三块钱。3个月后老师为他排了须生戏《祭灵》,为练功磨穿一双胶底鞋。《祭灵》出台令人注目,15岁时在渭北红火了一阵子,但好景不长,1956年忙罢,在蓝田县城演出《和凤裙》,他嗓子突然失声,开口无腔少韵,连吐字都不清楚,更谈不上驾驭板路。他吃不下,睡不着,痛哭流涕,业务团长竟当着众人的面,给他脸上吐唾沫:“呸!我儿呀,回去拔棉花秆吧!”
  一出《和凤裙》演成“走麦城”,雷开元面临处境可想而知。1959年渭南、华阴、华县、潼关四县合一(时称合大县),他难逃被剧团精简的命运。为了生活温饱,先在看守所当了几天法警,后又到西安农械厂工会做干事。但爱戏成瘾、痴戏如命的他,一旦离开剧团失去舞台,真像丢魂落魄似的,六神无主度日如年。这是他情绪最低落的时候。    
  失意时迎来命运转机
  天无绝人之路,关键在于时机。正当雷开元在人生命运的十字路口徘徊之际,渭南大县剧团的一个队在西安东关演出,他的启蒙老师姚振华主演《八件衣》,临时缺个花儿仁义的扮演者,为了应急把徒弟找来,让开元补角上戏。救场如救火,不成也得成。仓促之间开元强记台词,居然把这个丑角演了下来,剧场效果出人意料。这样,他又像临时打工干零活,“赖”在剧团继续演戏。后来,姚振华由于各种原因,不辞而别上了宁夏,这位名牌须生在《李亚仙》《杨龙开弓》《擦亮眼睛》等戏中的所有角色,全部由当时年仅19岁的雷开元挑了起来。想不到经过三年败嗓失声的他,竟变得气饱声满、宽音大嗓、开口如雷,一时间成了“挑大梁”的角儿,不能不使同行们刮目相看。自然,他留在剧团了,想走也走不了。但工资并不比别人高,和大家一样涨到26元。在开元自己看来,盼到了艺术上时来运转,其他又算得了什么呢?
  固然,雷开元成名于须生,但转机却在丑角。事实上他也演过一些丑角戏,如《三滴血》(晋信书)、《徐九经升官记》(徐九经)、《春草闯堂》(胡晋)、《窦娥冤》(张驴儿)以及《灵堂花烛》《闹书馆》等。据不完全统计,雷开元演过的秦腔、眉户传统戏、历史戏和现代戏,达70多本(折)。其中以正面一号人物居多,但也有相当的反派角色,如《江姐》之沈养斋、《夺印》之陈景宜、《两颗铃》之特务103、《槐树庄》之崔治国、《智取威虎山》之座山雕、《芦荡火种》之刁德一、《杜鹃山》之温其久、《逼上梁山》之陆虞侯等。实际上,作为一名有成就的演员,他绝非只演一种定型化的角色,而是在饰演众多类型、不同性格人物的舞台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超越自己、磨砺熔铸、勇攀峰巅,从而显现出个人卓越的艺术才华。特别是他手中有一把利剑,那就是不同凡响的声腔艺术造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唱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得到广大观众的由衷赞赏,人们就认他的“一声雷”!正如2000年8月8日《乡企信息报》发表的《咏雷开元》诗中所云:
  少小遭难姑家栖, 苦瓜藤绕华山枝。
  哑然失声蒙羞辱, 神来之助“花仁义”。
  眉户歌罢人称“王” 秦腔唱出韵百致。
  开口非独“一声雷”,情到心头浑身戏。
  2000年12月3日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