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献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文献 > 论文时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错判案件的县令自白——丁良生演唱秦腔《八件衣》选段点评


  秦腔《八件衣》是一出传统公案戏。因其故事曲折、案情复杂、扑朔迷离、扣人心弦,而颇受广大观众喜爱,成为秦腔舞台上久演不衰的优秀剧目。
  尽管这出戏看起来红火热闹,但要说清故事的来龙去脉,还得颇费一些口舌。我想用一段近乎唱词的打油诗,概括叙述它的故事情节:
  儒学生员张成愚, 打算应考赴京畿。
  奈何家贫无路费, 借贷赶到舅家里;
  舅父嘱托秀英女, 送给表兄八件衣。
  秀英姑娘早有意, 存心照顾费心思;
  暗藏积蓄银十两, 并将绣鞋包一只。
  私赠含情倍怜惜, 可叹张生全不知;
  仓促赶到当铺里, 交给柜台换盘资。
  富户马鸿家遭窃, 院公被杀更生疑;
  官府派人正稽查, 当铺碰见张成愚。
  怀疑张生是盗贼, 飞来横祸避不及;
  当班差人白石刚, 怂恿马鸿认物衣。
  咬定绣鞋属其女, 诬陷张生起杀机;
  县令杨连错断案, 刑讯打死张成愚。
  张母望子子不归, 忽听人传恶消息;
  赶奔娘家去询问, 秀英实言诉底细。
  公堂对质烈性女, 愤而自刎惊天地;
  县令方觉铸大错, 凶犯是谁难查出。
  也是张生不该死, 被抛荒郊存一息;
  乞儿仁义果仁义, 救活张生回庙里。
  偶然发现白石刚, 真凶实犯露踪迹;
  开封府里去告状, 包公明断洗冤屈。
  纠错平反惩腐恶, 法网恢恢不可欺;
  可笑杨连才学浅, 执法并不谙法律。
  高台教化一出戏, 发人深省八件衣。
  这里要点评的是七品县令杨连的一段重点唱腔。内容写他陷入案件的漩涡之中,正在后堂苦苦思索之时,突然接到包拯白牌相调,立命押解人犯速到开封府听候审理,在急切赶路时回顾案情的内心自白,通常被称作“杨连上路”。由西安五一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青年须生丁良生演唱。
  这段戏唱词36句,虽是大板乱弹,但板式并不复杂。百句[垫板],第二句[回龙],第三句转[慢板],第五句上板转[二六]。之后,板式不变,一气呵成贯通到底,是苦音基调的叙述性唱腔。丁良生的演唱特点主要表现在:
  其一,善于分析剧本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定位。这个戏的结构特点、情节铺排、演出样式很像《法门寺》,但杨连并不等同于赵廉;尽管两个角色都是七品县令,而且都错断了官司。如果稍加分析,可见有所差异。赵廉在孙家庄命案的侦破过程中,赶赴现场勘察,进行物证搜寻,尚能认真分析。虽然也曾用刑,但还控制有度。错在思维推理有误,以想象代替事实,犯了主观主义毛病。杨连之错,在于官场作风严重,问案过于草率,随意刑讯逼供,竟然置犯罪嫌疑人(实为无辜受害者)于死地;张成愚被抛尸荒郊(虽然未死,纯属侥幸),实际上是听信了身边差役白石刚(一个隐藏于衙门之中的真正凶手)的坏点子。后又引发了杜秀英公堂自刎的抗议事件,犯了用人失察、渎职枉法的封建官僚主义严重错误。恰恰,丁良生既演过《法门寺》,又演过《八件衣》,对于两个县太爷角色的塑造,他在性格把握上明显地有所区别,无论身段做派、演唱念白、气质神态等都力避雷同。这是难能可贵的。
  其二,发挥自身嗓音优势,追求声腔个性特点。丁良生的嗓音特点是高昂、洪亮,圆润、清脆,音乐感好,穿透力强,在激情爆发的饱和度上有过人之处。年轻时演出《打镇台》,一句[带板]行腔连续在高音区甩出三个“哎……”唱得观众热血沸腾,掌声炸堂,以响遏行云之势,传绕梁不绝之音。按说《八件衣》“杨连上路”这段戏,虽有36句唱腔,但对他而言,完全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然而丁良生并不等闲视之,而是用心揣摹,仔细推敲,要唱出特定环境、特殊事件中人物的特有思想感情,而不是须生行当的一般唱法,更不是可着嗓子拼消耗、使蛮劲,以博取廉价的掌声。杨连是在案件尚未查明的情况下,突然按到包拯的白牌提调,命他火速押解案犯赶奔开封府,慑于“包青天”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威力,作为一个下属的小小县令,他预感到问题的严重,估计可能遇到的不利,急切间忐忑不安,心烦意乱,免不了想到求取功名的艰辛与宦海沉浮的风险。因此,丁良生把唱腔的情绪贯穿,放在一个中性角度,追溯流年,是动态下的沉思;回顾案件,是自叙式的反省。在嗓音与行腔运用上,叹息而不陷入痛悲;惶惑而不流于哀伤,基调与火候把握得相当准确,唱出了人物内在的真情实感,赋予杨连以个性化的演唱特点。显然,这比“挣破头”式的“吼着唱”要理智得多、高明得多。
  其三,注意突出重点唱词,巧妙驾驭节奏变化。毕竟,这是一个篇幅较长而又板式比较单一的唱段,倘若处理不好,便成了交代事件走过场。丁良生的精明就在于,他善于突出唱腔重点,绝不平均使用力量。比如:第一句在幕内唱[垫板]:“原城堂前上了马。”他深深吸气,沉入丹田,均衡控制,舒缓吐字,伸展节奏,给人一种空旷遥远的感觉。而到“马”字时以全力冲刺,形成异峰突起之势,使声音回荡绵延于天地之间,达到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一下子便揪住了观众。第二句是在一连串的催马疾驰动作之后,引出导板[回龙]:“有杨连,心烦意乱、冒风披雪、勒回马头想当年”,字字顿挫、跌宕有致,唱出了力度和紧迫感,令观众感到人物内心的波澜涌动。接下来的三句[慢板],唱得深沉真切,尽现幼时发愤苦读的情景,引起人们的些许怜念之情。此后上板转[二六],31句唱词篇幅,易于形成平铺直叙的单调状况。丁良生除在演唱时以“喷口”技巧强调重点字外,更在一些特殊句式上做文章,如:“我正在二堂批文卷,忽听得堂鼓响连天”,堂鼓是物,但富于“象声”,他便在“堂鼓”二字出口时,加上“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模拟声音演唱,立即使节奏变得跳跃而鲜活起来,形象化地点缀了唱腔色彩。简直就像碗刚炖好的新鲜鱼汤,又适当撒了点味精,更显韵味醇郁而脍炙人口。
  俗话说:“钉鞋的掌子,唱戏的嗓子”;“好厨师的汤,好演员的腔”。这是辩证关系,有好嗓才有好腔,有好腔才有好味。丁良生唱的是否够味儿,还请戏迷朋友们自己品味儿。
  2002年12月1日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