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才流失的危机
神州戏曲网
今年7月上旬,我随全国政协京昆室专题考察团到郑州、哈尔滨、牡丹江、呼和浩特等地了解京剧院(团)的生存情况。回京后,又应江苏省淮安市文化局的邀请,为他们举办的“争做德艺双馨文艺人学习班”作讲座,同时也了解了一些该市京剧、淮剧、淮海戏剧团的情况。收获不小,感触很多。
戏曲是我国传统美学精神
的大集成,京剧是国粹。目前,除中央直属系统和北京市外,全国其它省、市、自治区仅存的一些京剧院(团)已不多,生存状态大多比较困难,有的省、市、自治区是听之任之,让其“自生自灭”。剧团行当不齐,顶梁的尖子演员缺乏。有的剧团目前难以维持日常演出,更无法排演新剧目。
一个剧种或剧团的生存、发展,首先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凡是重视文化建设的各级领导都认识到,补贴地方上的戏曲团体维持生存,花一点儿钱是值得的,也是应该做的,因为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原先福建省莆田市的两个莆仙戏剧团都濒临消亡。福建省领导高度重视省政协的重点提案的建议,目前,文化厅已将莆田市的二个莆仙戏剧团与仙游市的鲤声剧团(莆仙戏)合并,升为省级地管的“福建省莆仙戏剧院”,保护了一个优秀剧种,并有了发展。江苏省淮安市也是个很好的范例,它不算是个富裕地区,市里地方财政收入5年才50几个亿,但对市里的京剧、淮海戏、淮剧三个剧团却舍得花钱。市领导和文化局领导经常抽空到剧团观赏和指导,对剧团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比如,用市长基金100万元对淮海戏剧团的小剧场进行改造,每年给三个剧团总拨款400多万元左右。淮剧团和淮海戏剧团每年各在本市城乡和外省、市演出200场左右,京剧团因为观众较少,每年演出几十场。京剧团的宋长荣是全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经淮安市向江苏省报批,改“淮阴京剧团”为“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升成副处级。几个剧团的一级演员工资由市财政拨给全薪。剧团参加工作的包括退休回聘的同志也领全工资,每年还有一定的奖金。对于艺术理论研究人员也很重视,支持他们的学习观摩活动。为了提高青年演员的表演水平和理论修养,文化局每年进行考核,每两年举办一次“争做德艺双馨文艺人学习班”。淮安市文化艺术学校,轮流招收京剧、淮海戏、淮剧的学员,培养接班人。淮安市作为一个地级市,他们对振兴戏曲和培养人才做了这么些实事,那么,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只要思想上真的重视戏曲事业,对本地的京剧院(团)和地方戏的支持,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5月18日宣布我国的昆曲艺术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是我国戏曲370来个剧种之一,这个“宣布”是一个信号,其意义在于:我国戏曲的表演艺术是举世瞩目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戏曲是以“角儿表演”为中心的艺术,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不少京剧和地方剧种的表演水平下降。因此,造就杰出的表演人才,是弘扬、振兴戏曲的当务之急,人才危机是戏曲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原因在于目前缺乏优秀的师资。戏曲表演技艺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载体,每一句唱,每一个身段美感的内劲和诀窍,“镌刻”在艺人的身上,要培养技艺高超的表演人才,需要靠老师与学员面对面的“口传身授”。而高超的表演技艺,会随艺人的去世而永远丢失。
目前,由于有的剧院(团)工资待遇很低,演员留在剧团每月只能领几百元左右工资,而办了退休,工资反而可以领到一千多元。不少优秀演员迫于经济收入,无奈办理退休或提前退休。此外,同样令人担忧的是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如鼓师、琴师,还有化妆梳头、衣箱、盔箱等相关技艺人才,也都逐渐在流失,后继乏人。所以,戏曲剧院(团)对于演员和艺术骨干的处理要慎重,要善用其一技之长。如果不发挥他们的余热是戏曲事业莫大的损失。为此,我们呼吁各级政府,要关注京剧和地方戏的生存与发展。不能让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在我们手中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