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 > 戏曲史学与戏曲理论研究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王绍猷


  王绍猷(1883—1971)秦腔剧作家、理论家。陕西富平人。民国七年(1918)加入陕西同盟会,参加过讨袁战争和护国运动,任职至旅长。民国十七年退出军界,解甲归田。延请两位专业剧团的乐工,在家学习秦腔音乐,以至精通唱腔、板眼,能敲会打,还能登台演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加入易俗社,先后任总务主任、剧务主任。创作、改编秦腔剧本有《新忠义侠》、《铡美案》、《金光玉》、《拷红娘》、《紫霞宫》。《新忠义侠》根据碗碗腔《周仁回府》改编,揭露严嵩余党的暴政,四十年代初,在易俗社演出,影响较大。《金光玉》歌颂农民起义军李白成,演出后作者遭到传讯,戏被禁演。《铡美案》是流传广泛的改编本,由《闯宫》开始,经过《杀庙》、《告刀》、《前三对》、《后三对》,直到《铡美》,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至今活跃在舞台上。四十年代开始广泛阅读史料,实地考察,比较研究,写出七万字的《秦腔记闻》,对秦腔源流、历史沿革、编剧概要、音调板眼、伴奏乐器、著名演员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考证。李约祉在所作《序》中,将此书与齐如山、徐慕云、欧阳予倩的著作相提并论,给予很高评价:“余捧读一遍,如获至宝”,叹曰:“有此贡献,今而后吾秦人无愧于剧界矣,吾易俗社可谓尽其责矣。”1971年在西安病逝,终年八十八岁。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