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制定了重要纲领。之后,随着陕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为了迎接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1948年3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历时一年的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一)杨家沟“十二月会议”的召开
11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离开居住了50多天的神泉堡,经佳县的阎家峁、乌龙铺、米脂县的申家硷,于22日迁往米脂县的杨家沟。此时,中央直属纵队改名为“亚洲部”。
杨家沟位于米脂城东20多公里处。这里偏僻安静,容易保密,且窑洞和房屋又多,便于中央机关长时间居住和召开较大的会议。从11月22日讲驻,到1948年3月21日离开,党中央机关在杨家沟整整住了四个月。著名的“十二月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为了制定中国共产党的行动纲领,以准备夺取全国胜利,中共中央于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杨家沟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的最后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主持,参加会议的还有彭德怀、叶剑英、贺龙、陆定一、王明等20多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及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会议在正式举行之前,曾召开了18天预备会议,与会人员分为政治、军事、土地等几个小组,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酝酿和讨论。
会议的主要议程是讨论和通过毛泽东向会议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报告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高度评价了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意义,在系统地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战争的经验,特别是18个月以来领导解放战争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关于土地改革和整党,毛泽东在报告中强调:“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①为了能更正确更彻底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及纠正土改工作中已出现的某些“左”的偏向,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方针、原则和政策,而且还进一步部署了整党工作,以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毛泽东还向全国人民明确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②另外,在报告中,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纲领和统一战线问题也作了重要阐述。
毛泽东的这篇报告是一篇划时代的中国革命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具体行动纲领,对中国共产党当前及今后各方面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会议期间,周恩来作了军事形势的报告。周恩来详尽分析了全国战局的发展形势和敌我军力对比的巨大变化,指出在战争第二年内我军在各个战场上都无例外地转入主动。他代表党中央提出,要将革命战争一直打下去,用3至5年的时间消灭蒋介石,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任弼时在大会上就土地改革和整党问题作了发言,针对各地在土地运动中已经出现的错误做法,提出了许多政策界限。
另外,彭德怀、贺龙、王明在会上也都作了发言。
“十二月会议”是中共中央在革命新高潮已经到来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夺取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有重要意义。
(二)东渡黄河,迎接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在“十二月会议”召开前后,全国各地战场不时传来胜利的捷报。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的统一指挥下,华野主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兵团于13日发起平汉、陇海铁路破击战。12月31日,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5万余人,破击平汉铁路、陇海铁路共400多公里,攻克50多座城镇。
刘伯承、邓小平采取内线坚持,外线机动,以小部队牵制敌人主力,以大部队歼灭分散孤立之敌的方针于12月底成功粉碎了国民党白崇禧部队对大别山的围攻,使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和豫皖苏根据地、豫陕鄂根据地连成一片。
与此同时,由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从9月初发起的胶东保卫战,也于12月27日胜利结束。在三个多月的战斗中,华野内线兵团共歼灭6.3万余人,收复10余座县城,彻底粉碎了国民党6个整编师共20个旅的兵力对胶东解放区的进攻。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历史进入了1948年。
12月31日晚,毛泽东和“亚洲部”各大队负责人欢聚一堂,喜迎新年。毛泽东心情激动地对大家说:“一九四八年,我们要以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胜利。”③
在西北战场上,西北野战军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新式整军运动结束后,立即南进转入外线作战,首先进行了著名的宜川、瓦子街战役。
1948年2月24日,西北野战军以隐蔽神速的动作突然包围了宜川城,同时,设伏兵于宜川城西南瓦子街地区待机打援。胡宗南急令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率领两个整编师的4个旅,约2.4万人,由洛川、宜君一线向宜川驰援,并于28日进入瓦子街地区,受到了西北野战军的围歼。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该部援兵全部被歼灭,无一漏网。3月3日,西北野战军攻克宜川县城。
这次战役,共歼灭胡宗南主力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部、整编第二十七师师部、整编第九十师师部、整编第二十四旅、四十七旅、五十三旅、六十一旅和三十一旅5个旅3万人,二十九军军长刘戡、二十四旅旅长张汉初等也被击毙,这是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后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改变了西北战场上的敌我态势,并且配合了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宜瓦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我军在陕北战场上已稳操胜券,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也标志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坚持陕北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为了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中央机关决定东渡黄河,前往华北继续作战。
1948年3月21日上午,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离开米脂县杨家沟,于3月23日到达吴堡县川口渡口。在这里,他告别了陕北人民,离开了这一片他和他的战友们生活和战斗了13年之久的土地,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西柏坡。临上船的时候,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人们说:“我马上就要过黄河了,来不及向陕北老乡们告别,请你们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谢谢他们一年多来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告诉陕北人民,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对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的一片深情和友谊。”④
渡船驶到对岸以后,毛泽东登上高高的石砭,回首向着黄河西岸的陕北高原,久久凝神遥望。直到周恩来、任弼时来到他的身边,他才收回目光,无限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啊!”
就在中央机关东渡黄河的一个月之后,即4月21日,西北野战军正式收复了延安。从1947年3月18日主动放弃延安到1948年4月21日延安收复,正好一年一个月零三天。毛泽东离开延安前夕的“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到延安来”的预言已完全实现。延安的收复,标志着西北野战军转战陕北的战争已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从1947年3月18日到1948年3月23日的一年零五天时间里,党中央、毛泽东坚持留在陕北,行程2000多华里,途经延安、延川、子长、清涧、子洲、靖边、横山、绥德、米脂、佳县、吴堡等12个县,住过38个村庄,召开了清涧枣林沟、靖边小河、米脂杨家沟等重要会议,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和宜(川)瓦(子街)等战役的重大胜利。
在转战陕北的一年时间内,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不仅直接领导、指挥西北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而且领导、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因此,这一年是党中央、毛泽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战争奇迹的一年,也是国民党蒋介石节节溃退,走向灭亡的一年。
党中央、毛泽东坚持转战陕北,这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一伟大的举措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转战陕北不仅保卫了陕北人民的安全,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而且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共中央在陕北实际上起到了战略钳制的作用。由于把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吸引到了陕北战场,从而削弱了其他战场上的国民党力量。因此,转战陕北,从战略上配合了刘邓、陈谢大军南渡黄河,经略中原。正如毛泽东所说:“我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我拖住他的‘西北王’,其他战场就可以减轻压力。”⑤
转战陕北的胜利,离不开毛泽东所制定的“蘑菇战术”作战方针,离不开毛泽东高超的领导指挥艺术。正像彭德怀所讲的,这是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的作战原则的胜利,是毛主席“蘑菇战术”的胜利。在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根据陕北特殊的地势和敌强我弱的形势,制定了适合陕北战场的正确的作战方针——蘑菇战术,利用陕北的有利地形,同敌人周旋,把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垮,而敌人却始终找不到我军主力。最后直到被我军“磨”的精疲力竭,弹尽粮绝。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狼狈逃出了延安和陕甘宁边区。
转战陕北的胜利,更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在抗战初期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⑥只有兵民才是胜利之本,只有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任何力量都打不破、摧不垮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了这个道理,转战陕北的胜利也证明了这个道理。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转战陕北就不会胜利。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党中央、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心系人民,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在解放区普遍实行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边区的男女老少全都动员起来踊跃支援前线。据统计,从1947年3月至1948年1月,全边区动员随军担架6633副,临时担架1.55万多副,随军牲口(马、骡、驴等)5440头,缝制军鞋58.4万多双。在粮食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边区人民在1947年共献出粮食246万多石,比战前1946年送交的公粮188万石还多58万石。全边区还组织了两万多人的游击队和十多万民兵,活跃在陕北的山沟里,配合主力作战,搞得敌人昼夜不宁。仅延安游击队13个月就同敌作战128次,歼敌731名,缴获各种武器590支,击毁汽车两辆,破坏电线20多公里,还拔除了敌人官部设在枣园的特务机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必然会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因此,完全可以说,转战陕北的胜利就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3页。
③《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15-516页。
④《汪东兴日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150页。
⑤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19-20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