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抵达瓦窑堡,住城内中山街头南段西侧的中盛店院内。院落坐西向东,有砖窑两排。西边一排为四孔砖窑,东边一排为三孔砖窑(另有北侧一孔砖窑为进入后院之过洞)。毛泽东住西边一排砖窑靠南侧的两孔窑内。南起第一孔窑洞为毛泽东卧室和办公室,第二孔窑洞为会客室。两窑之间有过洞相通。另外两孔窑洞为林伯渠居住。其余窑洞(前院)由工作人员居住。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室窑洞,窑掌为土炕,炕前有木桌椅。会客室内设木桌椅和长凳,陈设简陋。窑洞均为进深8米,宽3米,高3.8米。窑前有砖砌月台,有砖砌踏步可登。
毛泽东来到瓦窑堡后,于12月15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命令,宣传改变对富农的政策。12月17日至25日,毛泽东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报告。毛泽东在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战略方针应是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首先应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相联系,一切战争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下进行。会议在讨论政治问题时,在如何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发生意见分歧。毛泽东用大量事实阐述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是可以争取的。他的意见得到了与会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会议召开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于24日共同拟定了《关于四十天准备行动的计划》,开始进行东征的准备。
1936年1月1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签发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1月25日,毛泽东又与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程子华、刘志丹、张云逸、刘亚楼、萧华、高岗、林彪、杨尚昆、朱瑞、徐海东、郭述申、陈光、彭雪枫、杨森、阎红彦等20名红军将领签署发布《为红军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1月2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离开瓦窑堡,前往延长。东征回师后,5月14日至15日,毛泽东在延川太相寺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东征,部署了西征。1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在太相寺发布《西征战役计划》。1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离开太相寺,向瓦窑堡进发。21日,回到瓦窑堡。
毛泽东回到瓦窑堡后,住在城内前河滩二道街。院内有砖窑五孔,坐西面东。窑洞均进深8米,宽3米,高4米。窑前有砖砌月台,宽3米,高0.8米,月台中段为砖砌踏步可登临。毛泽东住北起第二孔和第三孔。窑内陈设简陋。在第二孔窑内地下有防空洞,深2米左右。其余窑洞均为工作人员居住。
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为促进红军二、四方面军北上,实现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作了大量工作。他于5月25日同张闻天、周恩来等向朱德、张国焘等发出《关于目前形势及战略方针致二、四方面军诸同志电》。
5月25日,毛泽东致信阎锡山,劝告阎锡山同红军“联合一致抗日反蒋”。5月28日,毛泽东出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联合东北军、十七路军共同抗日救国的问题。6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的党内指示。
5月下旬,毛泽东和杨尚昆联合签发了《关于节省粮食问题的训令》。6月1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亲自兼任红大政委,并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1936年6月21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瓦窑堡,于7月3日到达保安。
毛泽东在瓦窑堡居住期间,他的夫人贺子珍担任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印刷所所长。
毛泽东先后住过的两处故居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