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遗址
红都——保安 中共中央委员会遗址——炮楼山下

    
    党中央进驻保安后,中央机关及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等领导均住在炮楼山下一排在红沙石崖上凿出的石洞里。洞子很不规则,大小深浅不一,实际是封建王朝时戎边将士临时开凿的栖身之所。石洞坐东向西,由北向南分为上中下三院,共17孔,占地面积1649.6平方米,经几次维修,基本保持原貌。
    当时的保安一带地贫人稀,到处生长着一人多高的野草。城里连一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土筑的城墙已经倒塌了。毛主席住的石洞,年久失修,门窗破烂得不成样子,窑内被熏得乌黑,睡觉的炕也是从石壁上凿进去的,又小又低,上炕后只能坐着,不小心头就碰到窑顶。更严重的是太潮湿,工作人员要求换一个地方住,毛主席不同意。当时,窑内只放一张木桌和一个凳子,另外放几个木墩子以备首长们来开会坐。就在这样简陋的石洞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开会、谈话,从事理论研究,指导中国革命。1936年7月13日,美国记者斯诺在美医学博士马海德的陪同下来到保安采访。在长达三个多月中,斯诺采访了中共诸多要人并深入西征前线。多次同毛泽东彻夜交谈。毛泽东第一次向一位外国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回答了斯诺提出的一切问题。后来,斯诺将这次访问的记录整理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出版,使世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有了真实的了解。毛泽东初到陕北的第一张头戴八角帽的照片就是由斯诺拍摄的。1936年8月,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要给毛主席照张像,毛主席站在石窑前说:“斯诺先生,就在窑洞前拍照吧。保安的石窑洞养育了我们,这里对革命有功啊!”斯诺深有感触地说:“好,用石窑洞做背景很有纪念意义!”话音刚落,“咔嚓”一声,照下毛主席戴红五星八角帽的珍贵照片。斯诺在这里同毛泽东进行过多次长谈。他在《西行漫记》一书中,称当时的保安是中国革命的“红都”。
    红军初来陕北的时候,物质生活一直相当艰苦,工作人员都十分担心主席的健康,曾设法为主席改善生活,但都遭到主席的批评。一天下午,毛主席和警卫员贺清华在保安城外散步,主席指着枝茎高大、圆叶、开蓝花的野草说:“这叫冬苋菜,可以吃。”他们攫了一些带回去,毛主席吃了说:“这不是挺好吗?往后买不到菜,就吃这个吧!”
    中共中央在这里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经验教训,积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确处理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936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对苏维埃时期的土地政策进行了改变。张国焘取消伪中央后,7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央西北局,书记张国焘、副书记任弼时、朱德。贺龙、关向应、徐向前、陈昌浩为委员。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致中国国民党书》,提出国共通过谈判,实现合作。9月1日,中央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9月17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决定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当天,设在保安石窑洞里的中共中央军委机要科忽然收到西安发来的密电:蒋介石被张、杨部队扣起来了。接着又收到张、杨邀请党中央派中共代表团去解决事变的电报。毛主席看完电报,微笑着对警卫员说:“张学良和杨虎城把蒋介石扣起来了,赶快去请周副主席、朱总司令、洛甫和博古同志到这里来开会”。这天晚上,主席窑洞里的会议直开到天亮。12月14日,周恩来为我党全权代表,率中共代表团骑马离开保安,16日到延安,17日乘张学良专机赴西安执行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12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对事变的性质、前途作了深刻分析。12月24日,在我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民党东北军撤离延安,江华率陕北红一团于12月18日和平接管了延安城防。中共中央为了便于指导全国革命,于1937年1月10日离开保安,于13日进驻陕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延安。
    中共中央在保安的遗址于1966年恢复开放,保存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朱德故居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室、红大校部、红大一科教室等。由志丹革命旧址纪念馆负责管理。为了系统宣传中共中央和老一辈革命家在保安的实践活动。1997年,纪念馆利用遗址院中的几间平房举办了《中共中央在保安》陈列,系统介绍了中共中央在红都保安半年时间的革命活动。
    1992年4月20日,保安革命旧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安革命遗址/延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延安天正印务有限公司,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