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直接对日作战,在太原设立八路军驻晋联络处,主任彭雪枫。同年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陷太原。我八路军联络处随阎锡山军队撤出太原后,迁往晋西南地区。1938年1月,国民党当局将全国军队根据作战地区划分成各战区。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我八路军驻晋联络处随即改为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主任王世英。
1939年1月29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西渡黄河,迁驻宜川秋林镇。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迁驻卓家庄村(今属宜川县秋林乡),住农民李俊英家。院内共有石窑洞11孔。办事处除王世英主任外,还有秘书曹言行和电台、机要等工作人员。
1940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中共中央为了争取时局好转,进一步巩固两党合作,提出了与国民党谈判的基本方针是:(一)国民党必须承认陕甘宁边区23县,少一县不行。何绍南不得再任绥德专员,而改委八路军人员。绥德五县县长也必须由八路军人员担任。(二)调停山西新、旧军冲突,停止军事冲突。(三)承认晋察冀军区的指挥与政权组织,承认冀中、冀南两个行政主任公署。(四)扩大八路军为3个军9个师,22万人饷;新四军3个师,5万人饷。并补充1000万发子弹,以利作战。3月初,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工若飞来到宜川秋林,与阎锡山开始谈判。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主任王世英比作为我方代表参加了谈判。经过艰难的谈判,双方商定:以汾(阳)离(石)公路为晋西北与晋南的分界线;以汾河为晋西南和晋东南的分界线;晋西北、晋东南为八路军和山西新军活动地区,晋西南为旧军(阎锡山军队)活动地区。
1940年5月8日,第二战区司令部移驻宜川壶口桑柏,24日东渡黄河,迁往晋西南。我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也随之迁往晋西南。
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的工作至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始告结束。
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在秋林卓家庄期间,曾输送了一大批抗日青年奔赴延安,并对解决陕甘宁边区的经济贸易和军事补给做了大量的工作。
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秋林卓家庄遗址保存基本完好。(见《延安革命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