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23日,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正式成立,柯仲平任主任、马健翎、张季纯、吕骥、柳青、崔嵬等17人为理事。民众娱乐会成立后,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开始着手筹建民众剧团。同年7月4日,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以鲁迅师范学校的“乡土剧团”和延安市的群众自乐班子为基础,吸收了延安各界爱好秦腔的同志参加。柯仲平任团长,副团长刘克礼。剧团团址设在延安城内的延安市商会。剧团的成立,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贺龙、陈云的大力支持。
1938年11月,剧团由延安城内迁驻城北文化沟后沟。
民众剧团成立初期,以上演秦腔为主,后来又逐步增加了眉户、秧歌等剧种。
1941年以后,马健翎继任团长。
民众剧团成立后,坚持“从老百姓中来”,“到老百姓中去”,为边区军民服务。据1944年统计,剧团走遍了边区的24个县、市,190多个乡镇村庄,共演戏1475场,平均2天演出一场戏,观众达260万人次。并创作演出49部新戏,改编历史剧15部。其中《十二把镰刀》《血泪仇》成为剧团的保留节目,常演不衰。毛泽东在观看了剧团所演出的《中国拳头》一剧后,题写了:“简单,明了,动人”六个字,看了话剧《国魂》,建议改为秦腔,并易名为《中国魂》。在1944年10月召开的边区文教群英大会上,民众剧团被评为“特等模范”。团长马健翎获个人特等奖和“人民艺术家”称号。
从1939年以后,边区民众剧团关中分团、陇东分团、三边分团、绥德分团、边区保安司令部分团、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设在甘泉县下寺湾)分团和延川县分团先后建立。
1943年12月6日,延安大众戏园在新市场(今延安南关市场沟)落成,边区民众剧团由文化沟迁至市场沟。
1947年3月,民众剧团撤离延安,随军转战,并坚持宣传演出。5月14日,在真武洞召开祝捷大会,剧团被记特等功一次。1948年1月,为配合西北野战军进行新式整军和“三查运动”(查立场、查工作、查斗志),民众剧团排演了大型秦腔现代剧《穷人恨》(马健翎编剧并导演),成为向广大解放战士和新解放人民进行阶级教育的生动教材。3月11日,彭德怀在新解放区洛川土基观看了剧团演出的《穷人恨》之后,向剧团写信说:“你们演出的《穷人恨》,为广大贫苦劳动人民、革命战士所热烈欢迎,成为发动群众组织起来的有力武器,望继续深刻体会群众痛苦,创造出代表群众要求的更多新剧本。”
1948年5月,民众剧团迁回延安,仍驻新市场。1949年6月,剧团随边区政府机关迁驻西安。
建国以后,延安县又重新组织了民众剧团(即今延安市民众剧团),驻市场沟。
民众剧团在延安文化沟遗址仅保留部分土窑洞,位于文化沟后沟北侧半山腰。在城内和新市场遗址已不存在。(见《延安革命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