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延安革命旧址
延安市 解放日报社旧址

    
    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发刊词》。5月16日,《解放日报》正式创刊。社长秦邦宪,总编辑杨松,副总编辑余光生。报社设在延安城东清凉山。《解放日报》从创刊到同年9月14日,为四开两版。从9月16日起,改为对开四版。
    1942年2月,中共中央派遣陆定一到报社工作。3月16日,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党报要成为战斗性的党报,就要有适当的正确的自我批评,表扬工作中的优点,批评工作中的错误,经过报纸来指导各方面的工作”。3月31日,中共中央在杨家岭召集《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毛泽东、朱德等出席,并讲了话。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宣布从即日起,报纸版面进行改革,使之“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8月25日,陆定一接替因病住院的杨松,参加编委会工作。
    1945年8月25日,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举行编委扩大会议,宣布余光生任《解放日报》总编辑,艾思奇任副总编辑。
    1946年4月8日,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秦邦宪、王若飞和叶挺、邓发等同志,乘飞机由重庆返回延安,遇难于山西兴县黑茶山。5月2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了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主要领导人的任命。余光生任代社长兼总编辑,艾思奇为副总编辑兼报纸编辑室主任,韩进为报纸编辑室副主任。7月,范长江、钱俊瑞(兼社论委员会主任)、石西民、梅益、徐迈进任副总编辑。
    从1946年11月20日开始,《解放日报》版面由四版改为两版。同时,报社一部分人员以“文化供应社”的名义,前往子长史家畔(今属子长县史家畔乡)筹建战备基地。
    1947年3月14日,《解放日报》最后在延安出版第2118期。3月16日,《解放日报》第2119期在史家畔出版,改为四开两版。3月27日,《解放日报》在史家畔出版了最后一期,即第2130期。随后,编辑和印刷人员随范长江向清涧转移。4月初,一部分人员由廖承志率领,东渡黄河,前往华北。其余人员由范长江带领,以“四大队”的番号,改为战时编制,随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
    解放日报社在清凉山旧址,现保存有刻有毛泽东题写的“解放日报”4个大字的报社大门(在延安解放剧院和延安市文化馆之间的巷口)、编辑部的10孔石窑洞(系1964年照原样重建)和秦邦宪、杨松、陆定一等人居住过的石窑洞、土窑洞等。现由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纪念馆管理,并对外开放。这里还建有展室1座,生动地再现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

延安革命旧址/姬乃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