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五、陈家坡会议


    1933年8月上旬,随着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红二十六军第四团和耀县游击队相继进入照金苏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得到了加强。耀县游击队到达照金苏区后,被改编为陕甘边游击队耀县第三支队。当时,照金苏区的地方游击队已发展到六七支,旬邑、淳化等地也活跃着十来支地方游击队。
    为了加强对陕甘边根据地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进一步坚持与扩大陕甘边根据地,中共陕甘边特委于8月14日在照金陈家坡主持召开了党、政、军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陕甘边特委书记秦武山,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习仲勋,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李妙斋,陕甘边特委委员张秀山,红四团领导人黄子祥、杨森、王伯栋,耀县第三支队领导人张邦英、陈学鼎、张仲良等。已恢复中共党籍的王泰吉和陕西省委巡视员高岗也出席了会议。
    会上,围绕统一几支部队的领导、根据地向何处发展、红军的战略战术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习仲勋回忆说:“当时有人主张分散活动,不打红旗。会议批判了这种错误思想,统一了认识和行动,大家决心继续创造和扩大陕甘边苏区,把红四团、抗日义勇军、耀县游击队、旬邑游击队和淳化游击队等武装力量联合起来,一致行动。”①
    主持会议的秦武山回忆说:“陈家坡会议是在红二团南下失败后,恢复与扩大红二十六军的关键性的会议。”“这次会议上对三支部队统一与分散活动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黄子祥、王伯栋等少数人不主张统一行动,主张各回各地打游击。这种主张遭到与会的绝大多数同志的反对。反对这种主张的有习仲勋、秦武山、杨森、高岗、李妙斋、张秀山、张邦英、陈学鼎等同志。第二个争论是总指挥的人选问题,大家都主张王泰吉任总指挥,黄子祥、王伯栋认为这是义勇军领导红军,不同意。第三个争论是高岗任政委的问题,大多数同志主张高岗为总指挥部政委,但黄、王反对。会上,我们批评了黄、王的右倾和失败情绪,从当日下午一直开到第二天太阳升起才结束,最后正确的意见终于占了上风。”②
    会议最后通过决定,成立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因刘志丹当时南下尚未归来,会议没有宣布他的职务。习仲勋回忆说:“会议仍以创造和扩大陕甘边苏区为中心口号,制定了不打大仗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主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开展群众工作的战略方针。”③
    陈家坡会议是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面临危机,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的严峻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决策,对加强党对红军和游击队的统一领导,巩固和扩大陕甘边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议制定的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是陕甘边红军保存和发展自己,拖垮和消灭敌人的重要原则,为以后陕甘边红军开展游击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原则。
    ①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252—253页。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583—584页。
    ③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253页。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