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0月12日,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总指挥王泰吉、参谋长刘志丹和政委高岗率陕甘边区红军主力部队离开照金,北上甘肃合水一带,准备寻机歼敌。行军途中,部队获悉合水县城内仅驻有国民党军一个连和一个保安队,共300余人,而且战斗力不强,遂决定长途奔袭合水县城。
10月15日下午,陕甘边区红军主力部队到达合水县黑木原后,即派出侦察人员勘察地形及探听合水城内敌情,进行攻城准备。10月18日晚,红军冒雨行军15公里,抵达合水城东。10月19日凌晨3时许,在攻城总指挥、红四团第二连连长王世泰的指挥下,该连和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20多名骨干组成登城突击队,开始架云梯攻城。但由于原来准备的云梯高度不够,突击队员难以达到城墙顶部。紧急关头,突击队员柴正祥拔出三把刺刀,插入城墙之中,双手紧握刺刀刀柄,不停倒换,终于跃上城墙墙顶。登上城墙的柴正祥抛下准备好的绳索,突击队员迅速攀绳而上,打死哨兵,冲进碉堡,收缴了尚在睡梦之中的守军的枪支。突击队员占领制高点后,立即发出信号。主攻部队在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强世清的率领下,迅速冲进城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占领了合水全城。战斗中,警察局长李彦率部起义,县长康麟乘乱逃脱,其余守敌全部被歼。
在攻占合水的战斗中,陕甘边红军共歼敌200余人,缴枪100余支,并缴获大量的军需物资。红军主力进城后,从监狱里解救出原西北反帝同盟军第二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杨培盛等共产党员和群众80余人。红军占领合水城后,还发动群众,分配了合水县政府和土豪劣绅的粮食、财产。
10月19日,陕甘边红军主力部队撤出合水城,前往宁县盘克原,并在此与撤出薛家寨的陕甘边区领导机关和游击队会合。
合水县城丢失后,陇东警备第二旅五团赵文治部倾巢出动,欲与红军主力决战。陕甘边红军主力部队在王泰吉、刘志丹、高岗的指挥下,与敌周旋于合水、正宁、宁县一带,使追击之敌疲惫不堪,锐气大减。10月27日,陕甘边红军主力部队在庆阳三十里铺歼灭了当地民团。第二天,红军主力又在庆阳毛家沟门①击溃赵文治部,毙、俘敌200多人,缴枪200多支。
经毛家沟门一战,赵文治所部元气大伤,余部逃回庆阳城。此后,该团建制再未恢复。
11月3日至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县包家寨举行联席会议。会议讨论了陕甘边区红军主力部队整编、根据地建设和红军行动方针等重大问题。会议决定,撤销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成立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任命王泰吉为师长,高岗为政委,刘志丹为参谋长。会议还决定大力开发游击区,分别建立三个游击区,成立三路游击总指挥部。第一游击区以安定县为中心,成立第一路游击总指挥部;第二游击区以庆阳南梁为中心,成立第二路游击总指挥部;第三游击区以耀县照金为中心,成立第三路游击总指挥部。三路游击总指挥部建立后,由红二十六军南北策应,逐步把陇东、关中和陕北苏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革命根据地。
会议还决定建立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王世泰回忆说:“与会同志听取了志丹同志关于建立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具体计划,一致表示赞同。大家认为,南梁地区具备三个有利条件:一是早年志丹和子长同志在这一带闹革命,影响很大,同时群众很多是外地难民,深受封建压迫之苦,有强烈的革命要求,便于发动;二是南梁地区位于桥山山脉中段,而桥山山脉北起盐池、定边,南至照金,连接陕甘宁3省18个县,山大沟深,梢林密布,地形复杂,交通阻塞,便于我军回旋,打击敌人;三是南梁是陕甘两省交界处,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虽有小股土匪和地方反动武装,但都不敢与红军对垒。所以南梁地区是建立根据地比较理想的地方。”②
包家寨会议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创建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摆脱了“左”倾错误的干扰和影响,从实际出发,做出了一系列解决陕甘边根据地问题的重要决策。包家寨会议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进入了以南梁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① 今属甘肃省华池县。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3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