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家洼子会议以后,刘志丹率领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和第二、第三路游击总指挥部所属的游击队,坚持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线和北线作战,相机歼敌,既策应了陕北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也壮大了红二十六军的力量。
1934年10月20日,在陕甘边区党组织的帮助和红二十六军的影响下,活动于陕西黄龙山区的地方武装郭宝珊部120余人在甘肃庆阳新堡宣布起义,进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郭宝珊是河北大名(今河南南乐)人。5岁时随祖父逃荒到陕西黄龙山区谢家峁。1929年秋季,投身洛川驻军张金贵部。后转入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参加了中原大战。冯玉祥部失败后,郭宝珊回到陕西,在黄龙山区组织义勇军,打富济贫,除暴安良。到1934年初,郭宝珊所部已发展到1000余人,在当地颇有影响。郭宝珊后来在《我的自传》中写道:“这时,刘志丹派黄罗武来争取我们,讲了许多革命道理和党的政策。当时我认为红军是打富济贫,反对苛捐杂税,杀贪官污吏,和我的想法一致,思想上有向往之意。”①郭宝珊写道:“后半年,我们的名声很大,杨虎城派兵来剿我们,因自估力量不敌,便去投靠合水固城的另一支国民党军队,约定在某地会师,而离开了东山②。这时黄罗武又来活动我们,我仍犹豫而未作决定。”③关于率部起义的经过,郭宝珊写道:“在行军途中,曾碰到红军的骑兵部队,并没有向我们开火(当时红军骑兵想消灭我们是很容易的),到达合水固城时,因误了约定日期,人家部队已调走了,这时山上又呆不住,想投红军又怕被杀,在我拉上部队没有什么去处的时候,碰到马锡五来慰劳我们,刘志丹也派人给我们送了三匹马。这时候我觉得红军对我还是不错,投了他们可能不会有什么危险,就下了决心投奔红军。唯因内部意见不统一,我只带了一个基本连到了南梁堡。”④
1934年11月,郭宝珊起义部队被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司令员郭宝珊,政委任浪花,参谋长于振学,隶属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西北抗日义勇军下设三个大队,段荣启、王东来、杨茂堂分别担任大队长。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这支部队屡建战功,成为红二十六军的主力团队之一。1935年6月,郭宝珊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西北抗日义勇军成立前后,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以第二路游击总指挥部所属的保安、庆阳、合水、安塞游击队为基础,在南梁阎家洼子组建了红四十二师第二团,团长刘景范,政委胡彦英,参谋长王生荣,政治处主任朱奎。第二团下辖两个步兵连,一个少年先锋连,共180多人。此后,红二团又组建了骑兵排。
红二团组建后,消灭了保安旦八寨子民团50余人,并打败了第八十六师二五六旅五一二团一个营的进攻。红二团还配合红三团,在头道川的新寨、白家屯,消灭了王希清、王定邦民团。
同年12月,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以第三路游击总指挥部所属的正宁四支队、直属特务队为基础,并抽调宁县三支队,正宁五支队的部分骨干力量,组建了红四十二师第一团,团长陈国栋,政委张仲良。红一团组建初期,下设两个步兵连,共200余人。第一连连长寇金财,指导员郭炳坤;第二连连长张治怀,指导员张嘉伯。稍后,红一团又组建了一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连。
红一团组建后,在红四十二师骑兵团的配合下,先后消灭了中部县隆坊原、雷庄等地的民团,摧毁了富县、宜君、中部一带的部分国民党基层政权,进一步扩大了富西、中宜游击区。
至此,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下辖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骑兵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直属独立营及警卫营。
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组建时,刘志丹亲自编写了《军事教育大纲》作为部队军事训练的教材。1934年10月,陕甘边区红军军政干部学校在南梁荔园堡成立,刘志丹兼任校长,习仲勋兼任政委,吴岱峰任军事主任并主持学校日常工作,马文瑞、蔡子伟、龚逢春等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员。该校的学员主要是红军、游击队中的连排级干部和少数地方干部。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军事、文化和政权建设。该校在荔园堡举办了第一期,历时一个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该校迁至豹子川张岔,又先后举办了第二期和第三期。三期共培训干部200多人。学员毕业后,分派到红军、赤卫队、游击队中工作。1935年春末,该校停办。同年10月后,该校在安定县恢复办学,并改名为陕甘宁红军军政干部学校。
随着红四十二师第一团、第二团的相继组建和陕甘边区红军军政干部学校的成立,该师第三团、骑兵团的建制也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加强。骑兵团由组建时的两个连扩编为四个连。红三团在原有两个步兵连和少年先锋连的基础上,新编了第三连和第四连。
至此,红二十六军共有2000多人,兵强马壮。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日益扩大和红二十六军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国民党陕甘当局的极大恐慌。1934年10月,国民党陕甘当局调集了三个正规团和部分民团武装,兵分六路,向陕甘边根据地中心区域推进,发动了新的“围剿”。
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和红四十二师党委分析敌情后做出决策,留少数游击队配合赤卫军与敌周旋,主力部队转移敌后,寻机歼灭敌之一路部队,以打乱国民党当局的进攻计划。
10月中旬,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在保安县的吴堡川对陕西警备骑兵旅第二团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当时担任骑兵团政委的高锦纯回忆说:“10月13日,赤安游击队前往吴堡川引蛇出洞,我骑兵团埋伏待敌。敌人在追击赤安游击队的过程中,我骑兵团突然对敌进行袭击,杀敌甚众,余敌狼狈溃逃。因敌系步兵,我是骑兵,在追敌过程中,又俘敌多人。”⑤
吴堡川伏击战后,红四十二师第二团又袭击了保安楼坊坪⑥张廷芝所部,取得重大胜利。
11月16日,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和庆阳游击队奔袭环县曲子镇。经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攻占了曲子镇。曲子镇战斗共俘敌100余人,缴枪二三百支,战马四五十匹。战斗中,国民党环县第四区区长朱文成被击毙,保安团团长李恒泰,保安团队长崇敬义、刘天云被俘。
在红四十二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游击队的打击下,进攻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各路国民党军为保存实力,纷纷撤退,国民党陕甘当局分路进攻陕甘边根据地的计划宣告破产。
①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610页。
② 即黄龙山区。
③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611页。
④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611页。
⑤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第453—454页。
⑥ 今属吴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