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北工委成立后,驻原中共陕北特委所在地赤源县白庙岔。1935年4月,西北工委书记惠子俊返回陕北后,主持工委工作。崔田夫改任组织部长,郭洪涛任秘书长。在此前后,张秀山接替高岗担任宣传部长。
中共西北工委接收了中共陕北特委党校①,改为中共西北工委党校。中共西北工委党校校长先后为王士英、高长直。学校先后驻安定县的向沟岔、柳渠、高家砭,延川永坪和子长县瓦窑堡等地。1935年11月,西北工委党校并入中共中央党校。中共西北工委党校共招收了3期学员,每期100余人。学习内容是党的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游击战争、赤卫队工作和土地、婚姻、财政、粮食方面的政策和法令,以及工会、青年团、妇女会等群众团体工作的知识和经验。西北工委党校的教师大多由西北工委负责人兼任。杨和亭、李景波、蔡子伟等担负过党校的授课任务。党校学员学习期满后,大部分回原单位工作,少数学员被派往新区。
中共西北工委还接办了中共陕北特委的机关刊物《西北斗争》,作为西北工委的机关刊物。
中共西北工委成立后不久,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的谢子长因伤势严重恶化,于1935年2月21日在赤源县灯盏湾逝世,年仅38岁。
谢子长逝世后,为了防止国民党军乘危袭击,中共西北工委决定:不举行丧礼和追悼会。考虑到谢子长在西北根据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了避免影响根据地军民的斗争情绪,西北工委决定对谢子长逝世的消息严密封锁,对下级机关和老百姓绝对保密。谢子长的遗体由身边的战友和亲属秘密埋葬。
此后,为了纪念谢子长,中共西北工委决定改安定县为子长县。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西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二次军事“围剿”,中共西北工委于1935年4月初向各级党部各级政府党团发出紧急通知。通知指出:“我们要具有充分的布尔什维克的警觉性,彻底的检查我们以往的一切缺点,百分之百的保证党的政策计划的执行,才能决定我们最后的胜利。”②中共西北工委要求各级党部及各级政府党团要广泛动员根据地人民群众,开展抗日示威运动,揭露国民党对日妥协的不抵抗政策;要组织突击队及游击小组向外发展,扩大苏区;普遍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巩固苏区;发展对外贸易,增加苏区收入;发动工农群众参加红军,扩大红军游击队。
在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西北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到1935年7月初,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西北根据地发动的第二次军事“围剿”,使陕北根据地和陕甘边根据地完全连成一片。
1935年7月3日,中共西北工委迁驻延川县永坪镇。7月5日,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巡视西北根据地工作的朱理治来到永坪镇。7月21日,中共西北工委执委扩大会议在永坪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执委扩大会议决议案》,决定成立中共陕甘省委,并提出实现以下四项任务“来迎接新省委的正式成立”:“一、开展反对右倾取消主义的斗争,使陕甘党完全站在布尔什维克的道路上。二、要实际完成实足铁的两军红军(9000人数)。三、争取到数县巩固的苏维埃根据地。四、创造几个模范支部。”③决议案还提出:“巩固与扩大现有苏区与游击区域,彻底实行苏维埃民主制度,建立陕甘省苏维埃政府。”④由于种种原因,中共西北工委提出的建立陕甘省苏维埃政府的任务未能落实。
会议还做出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关于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对陕甘三次“围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永坪会议之后,“左”的错误倾向对西北根据地的干扰和影响开始显现。朱理治在1945年7月10日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言指出:“我到陕北后,首先开了一个永坪会议,我传达了中(央)代(表)几万字的指示,内容是夸夸其谈。那时正是三次‘围剿’,做了一个反三次‘围剿’的决议案。以后我在文安驿会议上也报告过,讲了两三天。这些报告内容,是把中央代表的指示具体化了,并且有个别的发展。”⑤
从1935年2月到9月上旬,中共西北工委新组建了延长、红(甘)泉、宜川、延安、肤(施)甘(泉)、肤施、神木东、神木西、神木北、米(脂)西、子长、新正(宁)、靖边、淳耀等14个县委和安塞工委。西北根据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此期间,陕甘边区东区革命委员会于1935年4月成立,主席马文瑞,土地部长呼志禄,粮食部长奚玉山,财政部长许克昌,肃反委员会主任张彦福。陕甘边区东区革命委员会下辖红泉县和宜川县革命委员会。
在中共西北工委的领导下,西北根据地的共青团、工会、妇女会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根据中共西北工委的决定,共青团陕北特委负责指导团陕甘边特委。到1935年9月,共青团陕北特委辖团陕甘边特委和18个团县委(工委)。
陕北省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于1935年7月,高长久任主任。到同年9月,陕北省工会筹委会下辖延水、清涧、延安、安塞、延川、靖边六个县工会。
在中共西北工委妇女部的领导下,清涧、赤源、秀延、子长、延安、红泉等县建立了妇女会。绥德县妇女会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① 中共陕北特委党校的前身是1934年秋在清涧二郎山开办的中共陕北特委干部训练班,王士英任班主任。训练班每期轮训学员20余人,学习时间10天左右。主要学习上级党组织关于政权建设、土地分配的指示和法令、游击战争的基本知识等。干部训练班共开办了4期,培训干部80余人。1935年1月,中共陕北特委干部训练班改为中共陕北特委党校,王士英任校长。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5—26页。
③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55页。
④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53页。
⑤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4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