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硷会议结束之后,刘志丹于1935年2月7日在赤源县的冯家梢墕村,宣布了西北军委的组成机构和领导人员名单。西北军委除设立参谋部、政治部外,还成立了作战训练科,科长雷恩俊;情报侦察科,科长高朗亭;总务处,处长刘汉武;经理部,部长张成武,总会计王彩文;医疗卫生科,科长由高朗亭兼任。
2月18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动员令,号召根据地军民紧急动员起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军事“围剿”,命令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一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北上,与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大部组成主力兵团,重点打击深入陕北苏区中心地带的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高桂滋部。
在此之前,刚刚组建的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继首战安定南沟岔获胜,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高桂滋部一个加强连后,又挥师东进,进入清涧县境内。2月13日,红八十四师在清涧县川口镇阎王砭歼敌两个排,击毙敌连长陈广春。在这次战斗中,配合红八十四师作战的陕北红军游击队新二支队支队长惠世良不幸牺牲。3月初,红八十四师在延川县贺家湾全歼向延川守敌护送军饷的一个连和部分地方民团共13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2000多块银洋。在三战三捷之后,红八十四师回师亦源县白庙岔待命。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军事“围剿”,陕甘边区南区游击队总指挥部于1935年2月成立,总指挥陈国栋,政委张邦英,下辖富县游击队、中宜游击队、淳耀第六支队、淳耀第七支队、赤水第十二支队、正宁回民支队、正宁五支队、正宁八支队、新正特务队、宁县一支队、宁县三支队、新正独立二营等。
在此之后,陕北红军游击队为了整合力量,也于3月分编纵队。第一、第十支队合编为第一纵队,高步仁任纵队长,刘明山任政委;第四、第五、第六、第十四支队合编为第二纵队,由红八十四师第二团团长郭育仁兼任纵队长,第二团政委马万里兼任政委(后王再兴继任政委);第八、第十三支队合编为第三纵队,陈世恩、牛刚、王子长先后任纵队长,惠艾深、黄振邦先后任政委。
同年3月初,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在保安县白豹镇①歼灭国民党军骑兵一部,毙、俘、伤敌各数十名。
4月下旬,奉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一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从陕甘边区北上陕北。北上途中,在横山县寺儿沟歼灭国民党军一个连。
同年4月,陕甘边区赤卫军总指挥部成立,刘金声任总指挥,王继之任副总指挥,下设三个赤卫军大队。
5月1日,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和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在赤源县白庙岔胜利会师。西北地区两大红军主力部队的会师,极大地振奋了根据地军民的斗志。当时担任红八十四师第一团团长的贺晋年回忆说:“当日举行了万人联欢大会,周围几十里的赤卫军和群众都赶来参加,真是人山人海,群情激昂。刘志丹在会上讲了话,他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了第二次反‘围剿’的重点打击对象和作战方法。刘志丹特别强调两支红军会合后,一定要互相配合,搞好团结,互相学习,用枪杆子打出一个新局面。两支红军的代表也在会上表示了决心”②
白庙岔会师后,刘志丹率两支红军组成的主力兵团隐蔽转移到安定县城和瓦窑堡之间的栾家坪一带,准备诱瓦窑堡之敌向安定县城开进,进而聚歼之,但未能成功。随后,刘志丹又率主力兵团转移到秀延县玉家湾一带集结。5月4日,西北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在玉家湾成立,刘志丹兼任总指挥,高岗兼任政委,白坚任政治部主任,范子文任秘书长。
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与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的会师及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的成立,使数量有限的西北红军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拳头,加上红军有巩固的根据地,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和游击队的密切配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军事“围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 今属吴起县。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