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
一、东征战役


    1935年11月中旬,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从苏联莫斯科回国,他取道蒙古,穿越沙漠草原,风餐露宿,徒步跋涉,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瓦窑堡。张浩带来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还带来了经反复背诵、默记在心的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联络的电报密码。
    在此之后,西北革命根据地早期武装斗争的重要领导人阎红彦也于同年12月回到瓦窑堡。
    阎红彦在上海中央局参加培训后,于1933年5月被上海中央局派到察哈尔参加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失败后,阎红彦根据中共组织的安排,前往绥远、宁夏,在孙殿英部做兵运工作。1934年6月,阎红彦奉命前往天津中共河北省委军委工作。同年7月,被选为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前往苏联莫斯科,后进入国际马列学院、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政治和军事。1935年4月,阎红彦未及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即奉共产国际之命,送密电码回国。阎红彦回到陕北,中共中央因长征而中断的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得到恢复。1936年初,阎红彦出任陕北黄河游击师(沿河游击队)司令员。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瓦窑堡召开,史称“瓦窑堡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方针问题。12月23日,毛泽东在会上做军事问题的报告。报告分为三个部分:一、关于战略方针;二、关于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三、关于行动方针。毛泽东在谈到行动方针问题时指出:行动方针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在陕西的南北两线给进犯之敌以打击,巩固和发展陕北苏区,从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做好渡黄河去山西的准备。第二步,到山西去,准备击破阎锡山的晋绥军主力,开辟山西西部五县以至十几县的局面,扩大红军一万五千人,并保证必要时返回陕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第三步,根据日军对绥远进攻的情形,适时由山西转向绥远,用小的游击战争与日军周旋。总的方针是与苏联取得联系。①
    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12月24日,毛泽东同周恩来致电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左权,下达关于准备东征的行动计划,指出:中央讨论了战略方针、作战原则及行动计划,通过了军委的报告。关于行动方向,如东村时所定。要求以40天为期,完成渡黄河东征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夺取甘泉、宜川两城,赤化宜川、洛川两县,给北面进攻着的敌人以打击,前线部队用极大努力扩红,后方完成5000人扩红计划,并在北线和南线分别组建红二十八、红二十九军。②
    瓦窑堡会议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开始进行东征的准备工作。1935年12月30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以陕北独立第一、第二、第四团为基础组建了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政委宋任穷,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伍晋南,下辖第二五〇团,团长黄光明,政委王再兴;第二五一团,团长于占彪,政委王学清;第二五二团,团长陈方仁,政委朱远清。全军共1200余人。
    红二十九军组建于1936年1月,以陕甘红军第一团及中宜、宜川独立营和华池游击队为基础编成。萧劲光任军长,朱理治任政委,谢嵩任副军长兼参谋长,甘渭汉任政治部主任,周玉成任供给部主任。红二十九军成立时,辖两个团共8个连,兵力约850人。1936年5月后,谢嵩、萧劲光先后任军长,甘渭汉、朱理治先后任政委,刘幼安任政治部主任,姚军吾任供给部部长。当时,全军下辖第二五五团,团长叶英明,政委刘永源;第二五六团,团长徐国珍,政委李长*(左日右韦);第二五七团,乔凤鸣、张韦祥先后任团长,刘昌、段达明先后任政委。到同年10月,红二十九军全军总兵力已达1500余人。
    1936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讨论了东征的方针和准备工作。
    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常委会议,讨论行动方针和组织分工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做关于目前行动方针与计划的报告。报告说:我们向南、向西、向西北,文章不好做。向东的军事基本方针是稳打稳扎政策,背靠苏区建立根据地,争得渡黄河来往的自由。我们在陕北要扩大自己的力量,使它能担当保卫陕北的任务。山西的发展,对陕北有极大帮助,我们要下大决心到山西。政治局随军行动,陕北组织中央局。③会议决定:彭德怀、张浩到中央政治局工作;毛泽东、张闻天、彭德怀、张浩、凯丰随红军主力行动;周恩来、博古、邓发组成中央局,周恩来任书记,主持后方工作,王稼祥病愈后可参加会议。④
    1月19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彭德怀签署《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为严守行动秘密,这项命令直至2月12日红一方面军主力东渡黄河前才予以公布。
    1月26日,毛泽东离开瓦窑堡。此后,经延川冯家坪、文安驿和延长后段家河,于1月29日到达延长县城。
    1月31日,毛泽东在延长县城主持召开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进一步讨论战略方针和东征战役问题。毛泽东在发言中反复说明:东征讨伐阎锡山,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指出:我们执行的是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希望通过东征建立一块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接,也解决红军的给养和扩大等问题。毛泽东在补充发言中说:一定要保证黄河各渡口在我手中,使我进退有据。⑤
    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布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总司令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毛泽东,总参谋长叶剑英,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组织部长黄克诚,敌军工作部部长李涛,民运部长刘晓,宣传部长陆定一,后勤部长杨令三。
    2月4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离开延长县城,经延川县境,前往清涧县袁家沟村。在此前后,张闻天由瓦窑堡启程,赶到清涧,与毛泽东等会合。
    毛泽东在袁家沟视察渡口情况,督促渡河准备工作期间,适逢大雪。毛泽东诗兴勃发,挥毫写下了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从2月20日20时起,红一方面军主力分别从绥德县沟口至清涧县河口等地强渡黄河,发起东征战役,一举突破了阎锡山部队的防线。
    2月21日,毛泽东从清涧河口东渡黄河。
    东征红军突破了阎锡山部队的防线后,势如破竹。至2月23日,东征红军全部控制了从辛关至三交镇之间的黄河东岸各渡口,并占领了包括三交、留誉、义牒在内的横宽50多公里,纵深35公里的地区。
    东征战役开始后,阎红彦率陕北黄河游击师600多人,随红一方面军主力东渡黄河,参加东征,主要负责掌控黄河东岸各渡口。
    3月1日,总司令彭德怀、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发布《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指出:“一切爱国人士,革命仁人,不分新旧,不分派别,不分出身,凡属同情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本军均愿与之联合,共同进行民族革命之伟大事业。”“本军主张停止一切内战,红军、白军联合起来,一致对日。”布告还指出:“有不明大义,媚外残民,甚至抵抗本军者,是自弃于国人,本军当以汉奸卖国贼论罪。”⑥
    3月10日,东征红军向兑九峪(今兑镇)晋绥军发起攻击,将其第二、第三两个纵队击溃。至此,阎锡山组织的第一次反击被粉碎。
    红军的东征行动遭到阎锡山晋绥军的顽强抵抗。3月24日,蒋介石委任陈诚为太原绥靖公署第一路总指挥,调集中央军10个师,号称20万人,分两路增援阎锡山部队。蒋介石还同时命令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队与之配合,企图彻底消灭红军,摧毁西北革命根据地。3月26日,陈诚所部进至三交、留誉、石楼等城镇。
    3月8日到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在山西西部孝义县大麦郊、隰县石口和石楼县罗村、四江村连续召开会议⑦,讨论政治和军事战略方针等问题,并决定中共中央不再随东征红军行动。
    3月31日拂晓,刘志丹、宋任穷率红二十八军强渡黄河,并一举攻克山西兴县罗峪口镇,歼敌一个营。次日,又攻克黑峪口镇,并扫除了罗峪口至黑峪口的黄河东岸封锁线。随后,红二十八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合。
    4月上旬,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以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东征的陕北黄河游击师600多人为基础组建了红三十军。阎红彦任军长,蔡树藩任政委,杨森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随后,红三十军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中路军,担负对北线晋绥军的牵制等任务。
    4月13日傍晚,根据毛泽东、彭德怀的命令,红二十八军到达三交镇附近的留誉镇。
    4月14日,刘志丹在指挥攻打三交镇的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
    4月23日,刘志丹的遗体被运回瓦窑堡,周恩来等亲视入殓。
    4月21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南门外为刘志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军委,博古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分别致悼词。之后,刘志丹被安葬在瓦窑堡南门外刘家渠的山坡上。
    为了纪念这位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中共中央于1936年6月决定将保安县改名志丹县。
    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为刘志丹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毛泽东还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刘志丹的英勇牺牲,是西北革命根据地乃至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
    刘志丹牺牲后不久,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加强了对东征红军的堵击和进攻。1936年4月底,国民党军第十三军汤恩伯部进入陕北“围剿”西北根据地。第四师王万龄部守护宋家川至绥德公路交通,第八十九师王仲廉部集结在绥德城关附近。与此同时,阎锡山所部的一个师又一个旅,协同陕北井岳秀的第八十六师、高桂滋的第八十四师,采取堡垒政策,向西北根据地的东北部进攻。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也分别向西北根据地的南部和西南部进攻。宁夏马鸿逵、马鸿宾各一部则陈兵陕甘边界地区,防堵红军西进。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彭德怀于1936年4月28日致电周恩来、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叶剑英、杨尚昆,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电报指出:方面军在山西已无作战的顺利条件,而在陕西、甘肃则产生了顺利条件,容许我们到那边活动,以执行扩大苏区,锻炼红军,培养干部等任务。另一方面,粉碎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计划,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⑧
    从5月2日起,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西渡黄河,回师陕北。到5月5日,东征红军全部西渡,在延长、延川一带休整。在东征红军回师西渡时,红三十军参谋长杨森率两个连担任后卫。在完成掩护主力部队渡河的任务后,杨森在三交镇遭国民党军包围。突围战斗中,杨森壮烈牺牲在黄河岸边,年仅28岁。
    5月2日晚,毛泽东从清水关西渡黄河,于5月4日到达杨家屹台村。5月5日,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起草了向全国各界发出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在红军东征期间,神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于4月15日在神木杨家沟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乔钟灵,副主席王聚英、刘兰亭,秘书长刘长健。革委会下设内务部,部长刘秉章;土地部,部长王昌岐;财政部,部长高振业;粮食部,部长王刚;教育部,部长由刘长健兼任;国民经济部,部长杨士敬;裁判部,部长李秉章;保卫局,局长黄正明;工农检查局,局长党世元。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还成立了银行,由高振业兼任经理,王玉亭任副经理。银行先后发行了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四种货币,先后采用白布及纸张印刷。
    在此期间,神府红军临时总指挥部于4月中旬成立,郭宝珊任总指挥,刘明山任副总指挥,毛凤翔任政委。
    1936年5月初,随红二十八军东征返回神府苏区的新三支队在神木阎家堡改编为红四团,团长王兆相,政委贺伟,下辖两个连,共160余人。
    6月,神府红军临时总指挥部进行调整,王兆相任总指挥,刘明山任副总指挥,张秀山任政委。
    红军东征期间,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陕甘独立师在甘肃环县曲子镇成立。姚喆任师长,李志民、黎林先后任政委,参谋长尹国赤,政治部主任周志刚,下辖四个团:第一团团长先后为汪租米、杨瑞森,政委张明科,副政委刘禄昌;第二团团长朱日亮,政委先后由吴某某(名字待考)、刘英、朱书田担任;第三团团长陈国栋,政委刘永培;第四团团长先后由黄克秀、罗德胜担任,政委刘培清。
    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红军东征战役历时75天,共消灭国民党军队7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4000余支、炮20多门。东征期间,红军扩充新兵8000余人,并筹款30余万元。红军还在山西省的10多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建立了一些抗日游击队和游击区,为后来在山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98页。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谐(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99页。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06页。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06页。
    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08—509页。
    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18页。
    ⑦  史称晋西会议。
    ⑧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538页。

西北革命根据地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