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圣地风云录
一面不寻常的锦旗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室内,悬挂着八分区部队英雄赠给王补梅老大娘的一面布制锦旗。锦旗长69厘米、宽45厘米,上书“献给军队妈妈王补梅:爱兵如子”几个字。
    1939年夏,从黄河东边送过来几十个残废军人。神木县王家坬的王补梅老大娘,从陕北闹红时,就是可靠的堡垒户,有名的拥军模范。她主动要求把这批伤员安置在她家几孔土窑洞里。这些伤员都是从前线抢救出来的重伤员。
    为了让这些为打击日本鬼子流了血、负了伤的亲人早日养好伤,大娘动员全家想办法把粮食节省下来,供伤员吃。她常常带上两个小女儿上山挖野菜充饥。为了给伤员增加营养,她把十几只母鸡下的蛋一个不卖,也不让孩子们吃,全部冲给伤员吃。缺医少药,她就不顾山高路陡,进山里挖草药。平日除照顾伤员吃喝外,还要为他们包扎伤口、洗衣服。晚上,蚊子咬,她就搓出艾叶绳点燃熏走蚊蝇。同志们闷得慌,她就讲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穷人闹革命的故事给他们听。在大娘无微不至的关照下,伤员都把大娘的家当成自己的家,一个个亲切地称大娘为“妈妈”。
    日复一日,这批残废军人在王补梅家住了三年。当组织上决定将他们集中转移时,大家都哭了。临走那天,大娘把十几只母鸡全给他们带上,而且拄着拐杖送了一程又一程。
    1942年,晋绥边区在神府王家庄召开了盛大的群英会,神木县王家坬的王补梅大娘参加了大会。残废军人也选举出代表作为八分区英雄出席会议。会上,他们把这面凝聚着无限感激之情的锦旗赠送给人民子弟兵的好妈妈。晋绥分局和分区首长也把一面写着“军队的妈妈”的锦旗送给这位革命的母亲。
    1957年9月,王补梅大娘将这面珍藏多年的锦旗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    (流萤)

圣地风云录/刘煜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