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全文图书 > 毛泽东在陕北
倡导“三三制”

    
    1939年1月17日上午,在延安大礼堂主席台的正中央,挂着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两边各树着五面中华民国国旗,主席台顶端的横幅,红底镶着黄字:“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半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将苏维埃政权转变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
    出席这次会议的参议员145人,其中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和无党派人士;有工农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有商人地主富农的代表。在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即将宣布大会正式开始时,面庞清瘦,目光深邃,着一身灰色棉制服,身材高大魁梧的毛泽东迈着敏捷而矫健的步子走进会场。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毛泽东走上主席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这次会议制定和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通过了5个法规和12件重要提案,产生出参议会正副议长和边区政府正副主席,以及各部处院长,建立健全了全区民意机关和政府机关。不足之处是边区参议会议员和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的“清一色”现象严重,虽与客观环境有关,但不利于团结各阶级和各阶层人民孤立反共顽固派,达到共同抗日的目的。
    一年之后的1940年3月6日,毛泽东根据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及陇东、绥德分区试行三三制的成功经验,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个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正式提出“三三制”的原则,指示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强调“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题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时,进一步阐明了三三制政权的阶级实质。7月,在纪念抗战三周年的论文《团结到底》中,指出划清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最终界限。12月25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论政策》中,指明进一步扩大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范围,使得三三制政权变成极其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随后,又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地强调三三制原则“是我们党的真实政策,必须认真实行,不能敷衍塞责”。
    1941年初,毛泽东亲自修改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五条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为使三三制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的建设得到广泛宣传和落到实处,毛泽东在4月28日,给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任弼时写信,并请其转边区中央局。信中指示:“施政纲领的最后修正稿,付上2份,请在边区刊物上发表,并印多张广为散布于边区境内及外,支部书记以上,班长以上,乡主席以上之干部,须使之人手一张,识字少者当作识字课本读。并张贴于通衢。《群众报》上,须为文逐条加以解释。”还指示边局发一通知,在报上发表,在通衢张贴。并让抄送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统战部长的王明,请他发表及广播。
    任弼时与边区中央局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发出了《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关于发布新的施政纲领的决定》。毛泽东亲自修改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被同年11月召开的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正式通过。从此,三三制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纲之一,以施政纲领的形式确定下来。
    《施政纲领》确立后,首先在边区党内得到严格执行。在选举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会所提的政府委员候选人中,共产党员的人数超过三分之一,谢觉哉、王维舟、马锡五、马文瑞等12名共产党员申请退出;经选举,产生了18名边区政府委员,其中有7名共产党员,超过1人,共产党员徐特立请求退出,由党外人士白文焕先生递补。在常驻议员候选人中,共产党员超过三分之一,徐特立、肖劲光、王世泰等6名共产党员自动退出。整个陕甘宁边区均按三三制原则,本着普遍、直接、平等和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制,自下而上,组建了各级抗日民主政府。人民直接参政,当家作主。
    为宣传和落实我党的主张,毛泽东对参议会的活动十分重视。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第一次参议会在延安大礼堂隆重开幕,他和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典礼,并热情致词;14日,他出席了中共中央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举行的欢宴会,并讲了话;21日,他作了《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就是团结全国一切抗日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要和全国一切抗日的党派、阶级、民族合作,只要不是汉奸,都要联合一致,共同奋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志。”强调“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只要社会上还有党存在,加入党的人总是少数,党外的人总是多数,所以党员总是要和党外的人合作,现在就应在参议会中好好实行起来。”毛泽东还批评了党内的包办代替、关门主义的错误,希望各参议员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提批评建议。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参加了大会,小会,普遍找参议员座谈,广采各方对政府的批评意见。
    米脂县参议员李鼎铭先生是一位陕北著名的开明绅士。他第一次聆听了毛泽东至诚的演说,内心异常激动,在7日的发言中感慨地说:“昨天毛先生讲的几句话,真叫我五体投地。他说‘我们施政纲领与三三制,下面工作的人,还做得不够,他们仍旧掌一种闭门主义,不肯信任别人,把持包办,一意孤行’。我想,毛先生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他竟然把下面的情况说得这样清楚,说得这样透彻,真是绝顶聪明。”毛泽东的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李鼎铭先生的心,他大胆向参议会递交了“精兵简政”的议案。
    晚上,毛泽东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拨亮油灯,对精兵简政议案,字斟句酌,边读边注,在议案上加了一段批语。大会讨论时,李鼎铭先生应邀对议案作了详尽说明。李先生讲完,毛泽东带头鼓掌,并走到台前,极其深刻、形象而生动地阐述了实行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对所谓“提倡精兵主义,部队就不能发展”,“绅士、绅士,难得开明”等批评进行了反批评。
    毛泽东的发言,增强了精兵简政议案的说服力,在18日的参议大会上,以多数票获得通过。李鼎铭先生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与此同时,绥德开明绅士安文钦被选任边区参议会副议长,米脂开明人士贺连城被选任边区委员会委员、教育厅副厅长,绥德开明绅士霍子乐被选任边区委员会委员、建设厅副厅长。李鼎铭先生入选后,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我年虽6旬,愿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以我衰朽残躯为国家民族竭尽绵薄”。他还回顾自己原来是倾右的,觉得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不对,但又讲不出不对的道理,后来找了几种社会主义的书加以研究,才知道社会主义是天公地道的主义。他决定与共产党患难与共,休戚相关,为抗日胜利不遗余力。会后的1942年1月,他经绥返米时,在绥德的各界人士欢迎大会上致词时,风趣地引用毛泽东演说中的幽默比喻,宣传三三制。他说:“毛主席说中国社会是两头尖,当中大的菱形社会,必须要和‘大肚’(即中间阶层人士)团结,三三制就是要和大肚联系。”他特别声明说:“我也是大肚阶层的人。”在米脂的欢迎会上,他直截了当地说:“请大家放心,就三三制说,边区已经实行了,象我一个非党员,在政府里却从未感到政府对我不信任,无论党员与非党员,有什么地位就有什么实权。”中间阶层人士信任李鼎铭先生,认为他讲到的共产党提出的施政纲领,三三制政策,都是说到做到,深信无疑。为此,谢觉哉曾作对联一副:“茹旧念新,自来俊杰识时务。知微见著,毕竟聪明属老诚。”盛赞李鼎铭先生抗战救国的壮志雄心,民主参政、建设边区的远见卓识。
    1942年3月12日,在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的关怀下,李鼎铭先生携眷返延上任,同行的还有开明绅士贺连城、霍子乐两位副厅长,也来延上任。
    李鼎铭一到延安.边区政府就把他的家眷安置在专为他修的新窑洞里,为他开设特灶,并配备了手艺高明的厨师。
    不久,毛泽东派专车把李鼎铭先生接到党中央机关驻地——杨家岭。毛泽东满面笑容,快步迎上前去,搀扶着李鼎铭先生,走进自己住的窑洞办公室,让坐、倒茶,执礼甚恭。毛泽东关切地问:
    “李老先生把家都搬完了吗?”
    “把家产全给了国家。”李鼎铭先生爽快地回答。
    “留一点吧?”毛泽东说。
    “一点也不留了!”李鼎铭先生干脆地说。
    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风趣地说:
    “你真是开明人士啊。”
    随后边区参议会,边区政府,八路军留守处,中共中央西北局为贺龙师长从晋西北因公返延,李鼎铭副主席、贺连城、霍子乐副厅长来延就职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会。会上,林伯渠主席、贺龙师长讲话后,李鼎铭先生也即兴讲述了绥德、米脂各界人士拥护毛泽东倡导建立的三三制政权的情景,以及自己的观感。
    毛泽东对非党民主人士无微不至的关怀,并通过他们联系和团结了开明绅士、中小地主、商人、资本家,以及国民党中主张抗日与民主的广泛的中间分子,使三三制在政权机关以外得到补充和发展,创造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进程。
    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于1944年12月4日至19日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题为《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重要报告中指出,“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有很大的胜利”,并预言“打倒希特勒明年就可以实现”。1945年“我们唯一的任务是配合同盟国打倒日本侵略者”,“迅速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15项具体任务,其中强调总结三三制的经验和切实注意发挥群众中的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的带头作用。
    会后第三天,边区政府召开了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大会。毛泽东接见了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间隙,他专门用了一整天时间,在枣园约地委书记、专员和劳模代表谈话。
    毛泽东开门见山地说:“你们有3种长处,起了3个作用。第一个,带头作用。这就是因为你们特别努力,有许多创造,你们的工作成了一般人的模范,提高了工作标准,引起了大家向你们学习。第二个,骨干作用。你们的大多数现在还不是干部,但是你们已经是群众中的骨干,群众中的核心,有了你们,工作就好推动了。到了将来,你们可成为干部,你们现在是干部的后备军。第三个,桥梁,群众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上来,上面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下去。”毛泽东提纲挈领地指出了边区劳模在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在1945年的边区三级民主选举中,大批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当选为边区各级参议会的议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参政,成为边区三三制政权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不仅是三三制极好的一种补充形式,而且使三三制政权有坚实的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1946年4月2日至27日,召开了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距日寇投降仅有半年之久。这期间,蒋介石在美帝支持和怂恿下,准备挑起全国性的大内战。毛泽东针对蒋介石的反动阴谋,以全部精力投入到领导和指挥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去,没有出席会议。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到会,发表了重要演说。
    (张登岳)

毛泽东在陕北/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